鄧艾墓

鄧艾墓

鄧艾墓位於廣元市劍閣縣北廟鄉,高2.6米,長寬各7.4米的土堆,邊緣用塊石壘砌。墓碑書“魏徵西將軍鄧艾墓”。2017年5月,鄧氏後裔捐資百萬修繕劍閣鄧艾墓。

基本信息

簡介

鄧艾墓鄧艾墓
鄧艾墓在蒲城縣洛濱鎮後阿村附近,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
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邊長15米,寬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現無),墓冢上留有碑石兩通:一為前秦苻堅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距今已1700餘年,碑文魏書,有較高藝術價值,於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墓冢上現僅留碑石底座);一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於字跡剝蝕,年號不確),現仍聳立墓上。兩塊碑文均為重修《魏鄧太尉祠記》。祠後封土即為鄧艾墓,現存高約3.5米,底周約10米,夯土層可見少許殘存瓦片。

墓主

鄧艾,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初為司馬懿太尉府掾,建議屯田兩淮,廣開漕渠,並著《濟河論》,加以闡述。後為魏國鎮西將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與蜀將姜維相拒。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

榮譽

1983年7月被公布為蒲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繕

2017年5月14日上午9時許,廣元市劍閣縣北廟鄉國小旁,修繕鄧艾墓的一場簡單動土儀式在此舉行。鄧艾墓的修繕由鄧氏宗親組織發起,項目負責人鄧延壽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對鄧艾墓進行修繕,是鄧氏宗親的迫切願望,為此,他們已經籌集資金上百萬元,初步預算應該夠工程所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