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根[北京大學新聞學博士]

鄧紹根[北京大學新聞學博士]

鄧紹根,男,江西石城人。北京大學新聞學博士(後),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外新聞傳播史論和新聞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教學工作,出版《美國在華早期新聞傳播史》等學術著作4部,先後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出版發行研究》、《當代傳播》、《新聞記者》、《中國記者》等刊物發表學術性論文60餘篇,主持課題6項,參與教育部重大課題2項,先後獲得多項科研獎勵。

基本內容

鄧紹根,男,1974,01生,江西石城人。北京大學博士後。

學習經歷 :

2008.07至今 北京大學 博士後

2005.09-2008.07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學院 新聞學博士

1998.09-2001.07 福建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 歷史學碩士

1992.09-1994.07 贛南師範學院 歷史系 歷史學專業

工作簡歷:

2008.02至今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教師(兼職)

2009.06至今 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處(北京大學) 副秘書長

200.08至今 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秘書

2005.09-2008.06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黨支部 宣傳委員,黨支部書記

2001.08-2005.08 福建中醫學院公共管理系 教師

1994.08-1998.07 江西石城高田中學 教師、團總支書記

學術出版

1、鄧紹根:《美國在華早期新聞傳播史,1827-1872》,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2、肖東發、鄧紹根:《新聞學在北大》(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3、肖東發、鄧紹根:《徐寶璜新聞學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4、肖東發、鄧紹根:《邵飄萍新聞學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學術課題

1、2012年國家社科青年項目《美國在華新聞傳播史1827-1953》,主持。

2、2012年“暨南啟明星計畫”項目《美蘇新聞教育模式在中國的傳播和實踐研究》,主持。

3、2012年教育部重大基地項目《中國新聞本體史研究》,參研。

4、2011年暨南大學人才引進資助項目《近代廣東(港澳)外文報刊研究》,主持。

5、2009年教育部青年項目:《密蘇里新聞教育模式在中國的傳播和實踐研究》,主持。

6、2009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密蘇里新聞學院與近代中國新聞業》, 主持。

7、2010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三批特別資助項目《美國在華新聞傳播活動史》,主持。

8、 2010年“馬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點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課題組,參研。

9、 2004年,福建中醫藥大學資助項目《非典期間的新聞報導研究》。

學術論文發表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7-2012.7)

1、民國新聞教育先行者柏德遜和《中國新聞業》探析。國際新聞界2011年第11期。

2、加入“中國馳名商標”,提升媒介品牌影響力。中國記者2011年第12期。

3、廖承志同志的新聞活動和業績。新聞業務2011年第10期。

4、最早旗幟鮮明地高舉“共產黨”大旗的刊物《共產黨》月刊,新聞與寫作2011年7期。

5、奔走海內外,聲播寰宇天下——廖承志同志的新聞貢獻,《光榮與夢想:新華社80年曆程回顧與思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聞出版社,2011年12月。

6、徐鑄成三赴太原巧揭中原大戰內幕,新聞與寫作2012年6期。

7、兩千年來歷史上破天荒的榮譽作業——《嚮導》周報在中國共產黨報刊史上的歷史地位,新聞與寫作2012年6期。

8、中美新聞教育交流的歷史友誼:密蘇里新聞學院支持燕大新聞學系建設的過程和措施探析,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6期。

9、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第一位碩士研究生考論,新聞記者2012年第7期。

北京大學博士後期間

1、《密蘇里新聞學院院長威廉訪問北大史實考》,國際新聞界2008年10期。

2、《燕京大學新聞學系最早畢業生考》,國際新聞界2009年2期。

3、《中美新聞交流的互動——威廉博士與上海申報》,國際新聞界2010年第2期。

4、《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周刊>初探》,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1期。

5、《再探最早參加奧運會報導的中國記者》,新聞記者2009年第2期。

6、《“採訪”詞源新證及現代術語的形成》,當代傳播2009年12月第6期。

7、《中國第一個新聞專業創辦時間考論》,新聞記者2010年第6期。

8、 《北京大學學子的一次新聞學盛宴》,新聞與寫作2008年11期。

9、 《邵飄萍與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愛好者2008年12期。

10、 《伯樂相馬的報壇佳話:胡政之和徐鑄成》,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1期。

11、《“輿論監督”的歷史解讀》,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3期。

12、《五四青年眼中的“新青年”》,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6期。

13、《“新聞”一詞最早出現可提前200多年》,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11期。

14、《著名記者趙敏恆留學美國學新聞經驗及其啟示》,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3期。

15、《“特約評論員”的前世今生》,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4期。

16、《歷史回眸:晚清世博會報導》,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5期。

17、《世博回眸:民國世博會報導》,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6期。

18、《新中國60年世博報導風雲》,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8期。

19、《中國新聞界首次派出代表出席國際新聞會議》,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11期。

20、《師型自足高當世,新聞佳作破天荒》,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12期。

21、《“雜誌”一詞在中國的源流演變》,新聞春秋季刊,2011年1期。

22、《淺談西方社會責任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人大《新聞學論集》第20輯2008年8月。

23、《從北京大學日刊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發展始末》,北大新聞與評論集第四輯。

24、《徐寶璜與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北大新聞與評論集第五輯2010年。

25、《論徐寶璜<新聞學>成書過程和歷史地位》,新聞春秋論文集,2010年12月。

26、《從人民日報看中國輿論監督的歷史變遷》,人大新聞學院新聞學論集第20輯2010年。

27、《從“新聞學”一詞的源流看中國新聞學學科的興起和發展》,《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年12月。

28、《“新聞”詞源新證及其近代術語的形成》,北大新聞與評論集第六輯2011年。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期間

1、《“記者”一詞在中國的源流演變歷史》,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1期。

2、《談國人報刊最早報導諾貝爾獎》,國際新聞界2006年2期。

3、《勘誤補遺:密蘇里榮譽獎章與中國新聞界》,國際新聞界,2007年1期。

4、《桃李灼灼惠新聞,碩果纍纍享學苑》,國際新聞界2007年1期。

5、《新聞界關於“記者”一詞探源的紛爭》,國際新聞界》007年10期。

6、《中國新聞攝影“荷賽”之旅》,中國記者2007年3期。

7、《密蘇里新聞學院究竟授予<大公報>何獎》,新聞記者2006年11期。

8、《鋪展開一幅過往雲煙的歷史畫卷》,新聞與寫作2006年11期。

9、《不得真理不回頭---訪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尹韻公》,新聞與寫作2007年3期。

10、《將正義發揚光大,令邪惡瑟瑟發抖》,新聞與寫作2007年7期。

11、《創新——新聞業的生命線》,新聞與寫作2008年1期。

12、《繼承歷史傳統,不斷追求創新》,新聞與寫作2007年11期。

13、《伯尼爾公約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出版史料2006年第2期。

14、《世界華文傳媒協作化趨勢的形成和特點》,青年記者2006年19期。

15、《美國免費報刊的興起和特點》,青年記者2007年7期。

16、《阿聯華文傳媒的興起和特點》,青年記者2007年19期。

17、《評論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聞愛好者2006年5期。

18、《楊偉光:傾情民族文化精粹》,綠色中國2006年11期。

19、《李德民:我的奧運故事》,綠色中國2006年17期。

20、《瞄準靶心再射箭---評網上裸聊撤訴案的意義》,法制新聞傳播2007年3期。

21、《速記學創始人蔡錫勇》,炎黃縱橫2007年4期。

學術獎勵

1、 2011年博士後出站報告《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與民國新聞界的交流合作研究》獲得北京大學“優秀”。

2、 2009年度北京大學人事部博管辦博士後年終科研獎勵。

3、 2008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一等獎。

4、 2007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創新一等獎學金。

5、 2007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向世界說明中國”一等獎學金。

6、 2007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7、 2006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創新二等獎學金。

8、 2003年論文《論毛澤東的輿論監督思想》獲福建省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徵文二等獎。

9、2002年度福建中醫藥大學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10、2000年論文《林則徐與陶澍的比較研究》獲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論文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