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昌

鄧紹昌

鄧紹昌,男,四川廣安牌坊村人,字文明,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鄧小平的父親,曾是四川廣安哥老會成員。後任廣安縣的警衛總辦,又稱團練局長。1936年去世。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鄧小平的父親鄧紹昌,四川廣安牌坊村人,字文明,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曾在成都法政學校讀書,受到一些新式教育。

早年參加了當地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袍哥會”——也叫做“哥老會”。鄧紹昌曾在廣安縣協興場的“哥老會”中當過“三爺”,後來升為“掌旗大爺”,即首領。他曾當過廣安縣的警衛總辦,又稱團練局長。1936年去世。

家庭情況

鄧小平父母鄧小平父母

鄧小平是鄧紹昌的長子,鄧紹昌按字輩的排序為他取名鄧先聖。進入本村私塾後,教書先生把他的名字改為鄧希賢。

鄧紹昌先後娶了四個妻子,共生育九個子女,最後養活下來七人

(四男三女)。第一個妻子張氏,病死無後;第二個妻子淡氏,生三男二女,長女鄧先烈,長子鄧先聖即鄧小平,次子鄧先修即鄧墾,三子鄧先治即鄧蜀平,次女鄧先珍(10歲時病死),淡氏於1926年病故;第三個妻子蕭氏,生一男即四子鄧先清;第四個妻子夏伯根,生三個女兒,三女鄧先芙,四女鄧先蓉,五女鄧先群。

鄧小平的父親鄧紹昌,一度是廣安縣及其周圍地區有影響的人物。鄧紹昌精力充沛,樂觀豁達,樂於同人交往。據說他對孩子們的管教很嚴厲,但當孩子們犯錯誤時,他仍願意傾聽他們的陳述。

墓碑情況

簡介

鄧小平父親之墓“鄧紹昌墓”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距鄧小平同志故居西南約500米,距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大約150米,是一座單體土墳墓。墓向西,寬3.2米,高1.6米,長4米,200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內容

鄧紹昌墓鄧紹昌墓

鄧紹昌,字文明,生於1886年,卒於1936年,清末畢業於成都法政學校,在協興場教過書,開過茶館、飯館,做過協興鄉團總和廣安縣團練局局長。由於受過新式教育,跑過世面,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橫行:“這個社會是不像個樣子,是應該革命”。他做了協興“碼頭”的當家三爺,後升為“掌旗大爺”,奔走呼號,積極從事反洋教和“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前後,廣安建立革命軍,血氣方剛的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地方的武裝暴動。鄧紹昌在鄉里受人尊敬,很有影響,由此當權者極力拉攏。但剛直不阿的鄧紹昌不願同流合污,終不為權力者所容,受到排擠,擔任縣團練局局長不到兩年就被撤換,甚至不得不跑到重慶避難。正是他到了重慶,才知道了重慶開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事,毅然把15歲的小平送進了這所學校讀書,使小平從此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