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福樹

鄧福樹

男,漢族,生於1936年8月5日,逝於2002年,籍貫遼寧省錦縣,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1956年考入黑龍江中醫學院(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1960年組織上需要提前參加工作,1967年進入骨外科, 1992年10月晉升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組指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人物經歷

鄧福樹 鄧福樹

1956年考入黑龍江中醫學院(現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

1960年組織上需要提前參加工作,10月在遼寧省理療醫院進修實習,經過四個月的努力學習,掌握了按摩理論知識及理療手法為今後治療軟組織疾病奠定了基礎;

1961畢業留於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骨傷科,跟隨樊春洲教授和陳占奎主任醫師學習和工作,在中醫骨傷理論與技術方面,學習了樊教授治療骨病的手法和幾種關節半脫位的診斷與治療,骨折畸形癒合的折骨矯正手法,骶髂關節半脫位的診斷和復位手法,股骨幹橫斷骨折不用牽引的治療方法等,掌握了中醫骨傷理論、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的診斷、治療技術及個人的復位方法、固定練功、運用中藥等治療經驗;

1963年3月在門診開設骨科門診,開展了骨科、脫位、軟組織損傷的臨床工作,擬方配製的“消瘀膏”“朱紅膏”外用藥,“脊痛消Ⅰ號Ⅱ號”“骨寶Ⅰ號Ⅱ號Ⅲ號”“骨蝕靈”“健骨靈”口服膠囊,“骨增靈”“骨炎靈”注射液,至今還於臨床使用;

1966年1月1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4年開始帶領進修生、本科實習生;

1967年進入骨外科病房工作,在張述剛教授、劉述言主任醫師的指導下,掌握西醫骨外科基礎理論、無菌手術操作,學會牽引、四肢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股骨頸囊內骨折閉合復位三刃釘固定等治療技術;

1970年開始系統講授中醫骨傷科學,參加黃殿棟教授的研究生指導組,指導研究生的課題研究;

1972年得到黃殿棟教授的言傳身教,對西醫、中西醫結合的骨科理論和臨床治療進行深入地研究及臨床實踐,從而掌握了對骨疾病、腰腿痛、軟組織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脊柱結核、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兒麻後遺症等疾病的診斷方法及治療要領,並套用黃教授改革的外固定,如雙夾板穿針外固定治療複雜性腓骨骨折,石膏與木板治療踝部骨折,膠條牽引治療尺骨鷹嘴、橈骨骨折等疾病;

鄧福樹 鄧福樹

1976年從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進修回院後在黃殿棟教授支持下開展顯微外科手術,利用自製簡易手術顯微鏡進行坐骨神經在臀部斷裂進行神經束膜縫合,又相繼進行了帶血管蒂腓骨游離移植治療手背部大面積皮膚痕攣縮及中指伸肌腱缺損,帶血管蒂肌皮瓣轉移術;1977年7月晉升主治醫師、講師;

1979年從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進修回院後,在黃教授支持下,開張了顯微外科手術,利用自製簡易手術顯微鏡,進行了第一例坐骨神經在臀部外傷斷裂的神經束膚吻合術獲得成功,相繼進行了帶血管蒂腓骨游離移植治療脛骨骨缺損、橈骨骨缺損、帶血管蒂複合足背游離、皮瓣移植治療手背部大面積皮膚瘢痕攣縮及中指伸肌腱缺損、帶血管蒂肌皮轉移術治骨髓炎創面;

1981年被提升為骨科副主任,協助科主任承擔骨科的行政管理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並開展旋股外動脈移植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閉合創面藥物灌洗吸引治療急慢性骨髓炎,椎板減壓後路椎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骨脫臼,椎管側方向減壓治療胸腰段骨折合併不全截癱或胸結核合併截癱,均取得較理想的效果,並指導主治醫生進行複雜疑難重症的處理及手術操作;

1985年7月晉升副主任醫師,並聘為副教授,10月負責骨傷科專業籌備工作,任組長,領導設計教學規劃,組建六科教研室,組織編寫10科骨傷專業教材,在院內試行2期;

1987年被批准碩士研究生導師,作為省重點專業的骨傷系主任,注重提高教學質量,積極組織編寫骨傷科系列教材,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為使中醫骨傷事業後繼有人而辛勤努力,做為國家重點學科的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組織協調各個病房,在全面、優質地完成醫療任務的基礎上,積極在中醫、中西醫結合骨傷科中探索新路,不斷開拓新療法、新藥物,為解決病人疾苦;

1988年骨傷專業為省重點專業,利用重點專業建設經費購買教學儀器,為外固定、運動醫學、生物力學實驗室的成立奠定基礎;

個人榮譽

1989年獲優秀教師獎;1990年分別背收錄到《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技精華》和《當代中國骨傷人才》兩本書中,致力於中醫骨傷科工作三十餘載,正式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半數以上發表國家級雜誌上,並有一篇參加了1990年國際骨傷科學術討論會,另有一篇獲得1988年省科學技術協會優秀論文三等獎,1986年、1989年、1990年各獲得一項省科技成果獎,其中一項科研項目已通過專家鑑定申報科技獎,編寫骨傷專業書籍4本,並在其中的3本書中擔任主編;1992年10月晉升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組指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並被收錄到《黑龍江名醫錄》一書;1995年被收錄到《黑龍江名中醫》一書,併入集《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1997年出版。

(一)《特殊榮譽津貼929230423號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2年10月1日

(二)《教師榮譽證書》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1985年9月10日

(三)《中醫藥科學進步獎》 國家中醫藥管理 1989年

(四)《優秀學術論文》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1988年1月19日

(五)《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特殊貢獻獎》 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 1998年2月27日

(六)《優秀教學成果獎》 黑龍江中醫學院 1989年9月1日

醫學造詣

在學術上遵古而不守舊,博採眾醫生的長處,填補自己的不足,套用現代科學方法,走中西醫結合之路,進行骨科疾病的診斷。在治療上,則按其病情的不同選擇中藥中醫手法、外固定、功能鍛鍊、西醫手術等方法治療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骨病等。治療骨疾病時主張病灶內直接給藥。在此思想指導下研製成“骨炎靈”、“骨增靈”針劑,取得最佳治療效果。重視手法矯治骨折畸形癒合腰骶扭傷的復位,劑型的改革。

一.自創的正複方法

對關節內骨折、陳舊性骨折的矯治而研製成“按壓翻屈法正復踝部外翻、外旋型骨折”,“足踏法矯治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畸形癒合”,“床緣折旋法矯治股骨幹骨骨折畸形癒合”等。

二.治療專病的特長

1.骨髓炎:徹底清除病灶,消滅空腔,留置灌洗套管,閉合創口,骨炎靈注射液持續沖洗。

2.骨質增生:套用骨增靈注射液,進行關節腔或痛點處注入。

3.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硬膜外腔注入脊痛舒注射液,直接消除神經根、後縱韌帶的水腫、無菌炎症。口服脊痛消膠囊Ⅰ號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功能適應早期上或下肢感覺、運動無障礙時;脊痛消膠囊Ⅱ號有活血利水,破結軟堅功能,適應有神經極或脊髓受壓迫症狀者;脊痛消膠囊Ⅲ號有化瘀止血,清熱解毒功能,適應椎間盤術後者。

4.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口服骨蝕靈,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祛瘀生新的作用。關節腔內注入骨增靈注射液,又可按病情程度、年齡配合手術治療。

三.局部外用藥的研製

外傷性腫脹、手術後類丹毒,套用消瘀膏外敷;筋勞損、肱骨外髁炎、腱鞘炎等套用朱紅膏外貼。

四.手術方法的改進

1.腰椎間盤突出症:利用棘突、椎板間抒大骨窗髓核摘除術。術野清晰,不易損傷神經,手術徹底。

2.腰椎滑脫症:利用後路椎體間植骨術,同時完成,椎管減壓和植骨兩個手式。

社會任職

青年時期

1.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2.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

3.中華全國中醫學會骨傷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4.黑龍江中醫學會理事

5.黑龍江省中醫學會骨科學術委員會主任

6.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骨科專業委員會顧問

7.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專業系列教材編輯委員會委員

8.中國北方農村醫師手冊編輯

9.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編委會委員

10.中醫整骨雜誌編委委員

11.中國骨傷雜誌編委會委員

科研成果

(一)第三腰椎橫突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於1986年6月 獲省三等獎

(二)內翻背伸固定夾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於1986年9月 獲省二等獎 證書號:88-022-03

(三)肩肘帶外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於1990年9月 獲省三等獎 證書號:89-093-03

(四)骨盆骨折手法復位及骨盆彈力帶外固定治療的初探

於1989年1月19日 省科協學術論文三等獎 證書號:871132

(五)“教材建設研究” 於1989年9月1日 獲黑龍江中醫學院教學成果獎

(六)“骨炎靈”套管式灌注法治療4萬性骨髓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1991年度

於1992年8月7日 黑龍江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證書號:9104-1

論文

(一)國際發表的論文

1.“床緣折旋法矯治股骨幹骨折畸形癒合” 在中國中醫骨傷科國際學術討論會大會上宣讀,1990年12月於中國深圳。

2.後路減壓椎間楔狀植骨術治療腰椎滑脫症(附16例報告)

(二)國家自然科學Ⅰ類期刊發表的論文

1.閉膜管綜合症的診斷與治療,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6.(5).35-37,1990

2.骨盆骨折的手法復位及骨盆彈力帶外固定治療初探[2],中醫藥學報,6.22-24,1989

3.足踏法矯治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畸形[3],中醫藥學報,2.13-15,1991

4.床緣折旋法矯治股骨幹骨折畸形癒合,中國骨傷,5.(4).30-31,1991

5.髕旁滑膜皺襞痛診斷及其手法治療(附臨床觀察30例),中醫骨傷雜誌,4,(3),30-32,1987

6.推薦用《五十分加減法》評定膝關節功能,創傷骨科學報,3.204-205,1986

7.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進展,中醫藥信息,3.19-21,1992

8.弧形彈板矯治骨折成角畸形的套用體會,中醫藥學報,5.27-28,1993

9.逐瘀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療效觀察與實驗研究[4],中醫正骨,6.3.7-8,1994

10.腰椎間盤突出症內治療法研究進展,中醫正骨,7.2,1995

11.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分期治療[5],中醫正骨,7.6.21,1995

12.脊痛消膠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觀察[6]

13.脊痛消膠囊治療腰推間盤突出症術後疼痛綜合徵療效觀察

14.健骨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觀察[7] ——附62例資料分析

15.消瘀膏治療術後丹毒(附38例報告)

16.中藥治療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研究

17.用多種形式快速培養骨科醫師[8]18.手法復位彈力帶固定治療骨盆環移位性骨折_附14例報告

19.自製簡易手術顯微鏡

20.閉合性矯治骨折畸形癒合的數值分析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三)省級發表或大會宣讀的論文

1.肩肘帶小議,北方醫話,692,1988

2.腰骶小關節扭錯的治療手法,北方醫話,702,1988

3.毫針治療手掌側腱鞘囊腫,北方醫話,702,1988

上述1~3為北京科技出版社

4.理傷手法五則,黑龍江省中醫骨傷科第五次學術會議 大會宣讀,1990

5.活血化瘀法治療脛骨結節骨骺炎,黑龍江省中醫骨傷科第四次學術會議,大會宣讀,1989

6.淺談踝關節背伸固定位對踝部骨折後功能恢復的影響——附68例臨床觀察分析,黑龍江省中醫骨傷科第四次學術會議,大會宣讀,1989

7.消瘀膏治療術後丹毒(附38例報告),黑龍江省中醫骨傷科第四次學術會議,大會宣讀,1989撰寫的教材

(一)《中醫骨傷科各家學說》,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二)《實用骨傷科學》——整骨分冊,主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三)《實用骨傷科學》——手外科學分冊,主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四)《全國中醫學院考試題解臨床分冊》,中醫骨傷,編輯,1986,人民衛生出版社

(五)《中醫北方農村醫師手冊》,編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2年8月

(六)高等中醫院校試用教材《中醫整骨學》,《手外科學》,主編

主審國家高校規劃教材《正骨學》、《中醫骨傷科學基礎》、《筋傷學》、《骨病學》

個人簡歷及治驗被編入名人錄(一)《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何鎮邦 侯福興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18頁,1997年

(二)《中國中醫骨傷百家方劑精華》,施杞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67-70頁,1990年

(三)《當代中國骨傷人才》,宋一同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94頁,1990年

(四)《黑龍江名醫錄》,刁文生 宋兆芹主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93-94頁,1992年

(五)《黑龍江名中醫》,張政 盧芳主編,哈爾濱出版社,20-22頁,1995年

教學工作

(一)主持的骨傷系的骨傷專業1988年被省教委評為省重點專業,每年撥款2萬元進行教學建設。

(二)1987年被授予中西醫結合臨床骨科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1989年招收碩士生2名,1990年招收碩士生3名,1991年招收碩士生2名,共招收中西醫結合臨床骨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9名

(三)1985年10月主持骨傷系工作以來,建立6個教研室,組織編寫骨傷專業教材十部,經教學使用三年後,並以《實用骨傷科學》分為十個分冊,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公約350萬字。

(四)自任副高職以來,除完成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外,主講了《骨傷科學》、《整骨學》、《手外科學》,本科生授課任務。另外為碩士研究生主講《骨科學》(中西醫結合骨科)。

科研工作(一)中藥骨炎靈套用套管式灌洗法治療慢性骨髓炎的臨床月實驗研究,省中醫藥進步二等獎,1991

(二)閉合手法折骨矯治骨折畸形癒合實驗研究,省中醫藥進步二等獎,1994

(三)指導研究生的課題

1.逐瘀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曹亞飛,(中西醫結合治療骨關節損傷)1992

2.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理研究,王鋼銳 曹亞飛,(中西醫結合治療腰痛),1992

3.骨增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鄭軍,(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疾病),1993

4.骨增靈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實驗研究,鄭軍,(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疾病),1993

5.骨炎靈灌洗治療慢性骨髓炎的實驗研究,湯亭亭,(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感染疾病的研究),1993

6.脊痛舒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7.脊痛消Ⅰ、Ⅱ、Ⅲ號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

8.骨蝕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9.活血利水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實驗研究

10.閉合性矯治骨折畸形癒合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王偉,(國家中醫管理局三等獎)(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1994

11.骨增靈對大鼠膝關節炎作用的研究,師潤武,(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病),1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