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祖琳

鄧祖琳

鄧祖琳,男,湖北鄂州(原鄂城縣)人。鄧定遠之子。 1942 年 10 月 8 日 生。先後畢業於建國中學、陸軍軍官學校第 35 期( 1966 年)、語文學校留美班第 10 期、三軍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1976 年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 1981 年班、三軍大學兵學研究所 1984 年班、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第 12 期。曾任排、連、營長,獨立第 60 旅副旅長、陸軍總司令部作戰署參謀、師參謀長。 1980 年任上校副師長。 1984 年調任第 62 旅旅長。 1985 年任空降第 2 旅旅長。 1985 年晉升少將。 1986 年任第 333 師師長。 1987 年 7 月任 " 中正幹部預備學校 " 校長。 1990 年 5 月任空降特戰司令部司令。 1991 年 1 月晉升陸軍中將。 1992 年 9 月轉任政治作戰學校校長。 1996 年 7 月年任陸軍總司令部第 6 軍團司令。 1997 年 7 月升任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99 年 2 月出任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同年 12 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2000 年 6 月任總政治作戰部主任。 2002 年 5 月獲續任 1 年。 2003 年 2 月任 " 退役輔導委員會 " 主委。

基本信息

家庭關係

鄧祖琳的父親鄧定遠(1907-1985), 字超平,梁子湖區太和鎮謝培村青峰山人。黃埔第六期學員,曾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1949年到台灣,1959年升陸軍中將。1970年退役後,台北成立世界鄧姓宗親總會,鄧定遠被選為該會理事長。

鄧定遠育有6子1女,均受高等教育,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2011年10月22日,鄧定遠將軍後裔──鄧祖祺、鄧祖琳一行15人,在父親鄧定遠將軍闊別祖國大陸62年之後,帶著父親的夙願,終於踏上了家鄉的土地──太和鎮謝培村青峰山灣。此次回鄉省親謁祖的有:長子鄧祖祺,次子鄧祖瑞,三子鄧祖琳,四子鄧祖慶,女兒鄧祖佩,五子鄧祖憲,六子鄧祖瑜,還有鄧氏兄弟的親屬朋友,都是第一次回到祖籍地。

回鄉省親

九月鄉關秋菊菲,青峰山里故人歸。青峰山下熱鬧非凡,道路兩旁五顏六色的彩旗隨風搖曳,高大的紅色拱門聳立在村頭,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台灣宗親一行回鄉省親、謁祖”的大字,一條條歡迎橫幅,在秋日艷陽的照射下耀眼奪目。

上午8時48分,雖然從未見過,但卻是血脈相連的鄉親們早已在村前迎候。鄧祖琳一行坐車來到了青峰山灣大門口,一走下車來,熱情的鄉親們便夾道歡迎。“歡迎台灣宗親們回鄉省親”,“歡迎台灣宗親回鄉祭祖!”幾位家鄉代表拉著鄧祖祺、鄧祖琳兄弟們的手連聲說道。第一次來到青峰山的省親團一行,看到的是親人們一張張真誠期待的面孔,聽到的是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他們不停地舉起手來,向鄉親們揮手致意,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鄧祖琳 鄧祖琳

在隆重而又簡短的歡迎儀式後,省親團一行在村里幾位老人的指引下,來到了他們的祖屋前。鄧定遠故居位於村中心池塘東面,坐北朝南,為凹字形平面組合,青磚黛瓦,蘆灰牆,雖經百年風雨,仍然保存完好。省親團一行久久地凝望著自己的祖屋,當看到西面高高的馬頭牆下,側門的門楣上用黑色大理石鐫上了“鄧定遠故居”的字牌時,大家情不自禁地淚光瑩瑩。第一次踏進祖屋,看見幾張六十年前的家人照片,省親團成員們的心情難以平復。他們撫摸著斑斑駁駁的牆壁,看著祖輩使用過的家具,鄧祖琳深情地對鄉親們說:“我父親曾經對我們說過,我們的老家在湖北省鄂城縣金牛鎮青峰山灣,有機會一定要回老家看看。”當聽說在2008年全灣村民集資3萬元將祖屋贖回一事時,鄧祖祺兄妹7人連連向鄉親們鞠躬,表示由衷的感謝。離開祖屋時,全家人站在祖屋門前合影留念。

正午時分,艷陽高照。鄧祖祺、鄧祖琳一行沿著四方山的山路拾級而上。來到祖父墓地,他們莊重地瞻仰了墓碑、墓廬,並環繞墓廬一周。在祖父墓前,省親團成員神情肅穆,恭恭敬敬地上香、獻花、獻果、獻酒,並行跪拜三叩大禮。兄妹7人每人從祖父的墳地里捧起一小塊土,小心翼翼地用紙包好,輕輕地放進自己的口袋裡。

省親團成員與鄉親們共進午餐後,在謝培村村委會主任鄧劍鋒的引導下,繞灣一周。他們看到家鄉青山綿延,水碧天藍,綠陰覆蓋,瓜果飄香;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通組入戶,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樓依山而建;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棋牌室,電教活動室等一應俱全。聽說灣子裡實現了“六無”目標:無抹牌賭博,無封建迷信,無鄰里糾紛,無治安案件,無計畫外生育,無虐待老人現象,村風民俗煥然一新,還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市級生態文明村,省親團成員們對家鄉的變化感慨萬千,“沒想到家鄉變化這么大!”“更沒想到家鄉也重視環保了,重視環境建設,綠地也多了。”在談到家鄉的發展時,鄧祖琳將軍的好朋友、原台灣“農業部部長”林享能先生建議道:“梁子湖生態環境好,但與沿海城市的差距較大,可根據地區特點,發展生態旅遊、特色經濟。”林先生還表示,很有興趣來鄂州投資辦企業。

總是在離別的時候,才驚覺相聚的短暫。省親團離開青峰山灣前,鄧祖琳動情地對依依不捨的鄉親們說:“‘雲山萬重隔,音訊千里有。’這次來到故鄉,處處感受到故鄉人博大的胸懷和熱情,處處感受到作為遊子回歸故土的喜悅和興奮。我們這是第一次回來,一定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還會把我們的下一輩帶回來。”

下午4時30分,省親團專車緩緩駛出了青峰山灣。斜陽的餘暉照射在省親團的專車上,霞光萬道;照映在“客從彼岸來,恰逢兩岸三通,此時潮平風也正;月是故鄉明,莫道近鄉情怯,這裡水美人更親。”的對聯上,熠熠生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