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隸書新洲詩軸

鄧石如隸書新洲詩軸

鄧石如隸書新洲詩軸,書法作品,鄧石如書,縱134.7cm,橫62.6cm,現藏故宮博物院。

【名稱】:《新洲詩》軸
【朝代】:清
【類別】:書法
【作者】:鄧石如書
【材質】:紙本
【字型】:隸書
【尺幅】:縱134.7cm,橫62.6cm
【現藏】:故宮博物院
【釋文】:劃破清波觸面來,橫拖皖口浪花回。盤根忽據黿鼉窟,倒影疑飜艷澦堆。風拂帆檣緣蓼岸,月明雲水隱珠胎。江城木落關荊畫,一片寒沙雁陣開。皖口新洲詩,次江上草堂韻為楚橋八兄先生正之,完白山人鄧石如初稿。
【鈐印】:下鈐“石如”、“鄧氏完白”印。引首鈐“日湖山日日新”印。無藏印,未見著錄。
【介紹】:據《清史稿》本傳記載:石如青年時曾在江寧梅鏐家學書八年,之後除在京師短暫停留,後在畢沅幕府客居三年外,其餘大部分時間即往來於江、淮間,遍游名山水。這幅“皖口新洲詩”應是他晚年在安徽一帶活動時創作的。
鄧石如隸書以漢人為宗,汲取篆書筆意,再將魏碑方整厚重的特點融入隸書當中,形成嚴整勁健而不失柔和、渾樸古茂卻不傷雅致的獨特隸書面貌。此幅立軸就體現出鄧氏的隸書特色:書法結字扁長互見,行距緊密而字距寬疏。墨氣濃重,用筆挺健,轉折處方圓互見,而撇捺之筆復具北碑之形態。他自謂:“吾篆未及陽冰,而分不減梁鵠”,足見對自家隸書的自信。
【作者介紹】:鄧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諱,遂以字行,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懷寧(今安徽安慶)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碑學大師。少好刻石,弱冠謁江寧梅鏐,梅家多藏金石善本,盡出與石如,使專摹習。客梅氏八年,學既成,又客於兩江總督畢沅幕府。三年後辭歸。工書法、篆刻。書工各體,以篆、隸為最精,頗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長,形成獨特風格。清李兆洛謂其書“真氣彌滿,楷則俱備,其手之所運,心之所追,絕去時俗,同符古初,津梁後生,一代宗仰。”對清代中、後期書壇有巨大影響。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書行世,《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