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和他的孩子們

鄧小平的大女兒鄧林,出生在最為艱苦的1941年,生下後即送到老鄉家養育。鄧林4歲時,鄧小平夫婦委託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蔡樹藩的夫人陳書蓮將她帶到延安去,因前方太艱苦了,實在無法帶孩子、養孩子。鄧林到延安後,進了延安保育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由陳書蓮代為照看。後來,蔡樹藩和陳書蓮,就成了鄧林的乾爸和乾媽。

鄧小平的大兒子鄧朴方,1944年出生在太行山遼縣的麻田村。出生後因為媽媽沒有奶,無法撫養,便也送到麻田村河對岸的一個農民家哺養。
因此,鄧林、鄧朴方、鄧楠這三個在戰火中出生的孩子都是生下來後送到太行山的老鄉家撫養的,他們都是由太行山老百姓的奶水和小米粥餵養長大起來的。

鄧小平是一個嚴肅嚴謹的人,可跟孩子們在一起,他就沒轍了,家中常是吵吵嚷嚷,熱熱鬧鬧的,很少有個安靜的時候,這樣一個家庭氣氛的形成,自然是父母對孩子“縱容”的結果。在家中,孩子們都親昵地叫父親“老爺子”。孩子們說:“老爺子,看我們多熱鬧,跟我們一起聊聊天嘛。”鄧小平會說:“哪有那么多說的。”看孩子們鬧得太不成樣子時,鄧小平也會說一句:“胡說八道!”算是把孩子們罵了。不過,平時,在對孩子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鄧小平夫婦就絕不含糊。鄧小平和卓琳,就常常給孩子們(包括解放後出生的毛毛和飛飛)講太行山,講太行山的山,講太行山的水,講太行山的老鄉,講太行山那金黃色的柿子和赤紅的大棗,講太行山的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令孩子們對太行山產生一種不同一般的神往。解放後,鄧家一大家人老老少少全身上下的毛衣毛褲,全是卓琳憑自己在1943年太行山區“生產救災”運動中練就的那一手又巧又快的毛線紡織技術,編織而成的。

在關鍵時刻,鄧小平對孩子的管束就更為嚴格。“文化大革命”初期,無數年輕幼稚的紅衛兵小將“為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盲目而又狂熱地捲入“大抄家、大揪斗、大破壞”的瘋狂的“革命”行動,鄧小平就把在中學讀書的鄧榕、鄧質方叫回來,關在家裡,不許出去,明確告訴孩子不許參加任何抄家揪斗行動。結果,孩子們都聽話地閉門不出,有的學織毛衣,有的學裝收音機,有的整日在家抄寫毛主席語錄。家中的平靜,使孩子們遠離了外界的狂躁……1970年1月,遠在山西插隊的18歲的飛飛(即鄧質方)獲準探望被“戰備疏散”到江西新建縣望城崗的父母。在家中,飛飛與在陝北高原插隊先期回家的毛毛滔滔不絕地說起社會上那些所謂“造反”、“鬧革命”的亂七八糟無法無天的事,已經被打倒的“全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鄧小平一直沒吭聲,待姐弟倆侃完了,終於歇口氣時,他認真而又嚴肅地說了一句:“你們該知道,你們說的都是一些很壞的議論!”在父親的引導下,姐弟倆把“文革”以來最瘋狂、最醜惡、最殘酷的事實真相向父親和盤托出……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建國以後,鄧小平關愛孩子,並注重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興趣。平時只要有空,鄧小平就快樂地與孩子們一塊兒玩耍,讓太陽把孩子們曬得黑黑的。他在法國時養成了一個愛好,這就是看足球。建國後,每逢有足球賽,他就想辦法擠出時間,帶孩子們去看。1973年,他剛剛被解除軟禁,還未出來工作,適值一個外國球隊來比賽,就和“文化大革命”前一樣,帶著孩子們去看球賽。他還喜歡聽京戲,最喜歡鬚生的言派和青衣的程派。鄧家住得離懷仁堂近,因此只要懷仁堂演戲,他就總是帶著孩子們前往,讓孩子們在如醉如痴的藝術欣賞中,既知道許多歷史故事,又提高文化水平,孩子們至今還記得那些戲文中美妙的詞句呢!卓琳呢,總想用點科學的方法教養孩子。在解放戰爭中,隨著戰線不斷向前推進,他們也不斷向前搬家。她常在屋頂上放一個大鐵皮盆,裡面放上水,先讓太陽把水曬一上午,再把孩子們脫光,讓太陽再把孩子們曬一會兒,然後就讓被太陽曬過的孩子跳進被太陽曬過的水中,一邊嬉戲,一邊洗澡。卓琳說,這叫日光浴。

鄧小平忙,教育孩子的工作主要是卓琳的,除生活上的照顧外,卓琳特別注意從小給孩子們灌輸科學知識。孩子們平時上學是住校,每到周末回家,吃完飯後,全家總是圍坐在餐桌前,聽媽媽“講授”各種各樣的知識,諸如什麼核裂變呀,連鎖反應呀什麼的。儘管毛毛和飛飛聽不懂,也得坐在那兒聽!孩子們一邊聽,一邊插嘴議論,有時還會爭論不休。因此,這張餐廳里的餐桌,幾十年來成了鄧小平家的“自由論壇”。也許因為母親曾是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的原因,結果,5個孩子中,鄧朴方、鄧楠和鄧質方三人,也都相繼選擇了物理這門專業,而且考上的也都是北大物理系!

鄧小平熱愛子女,同樣鍾愛孫子孫女。1989年11月9日,鄧小平像往常一樣,按時起了床,準時而又有規律地吃了早飯,坐下來看書、看報、看檔案。下午三時,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進行表決,通過了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請求。這是鄧小平退休的第一天。全家人忙碌了整整一下午,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四個孫子孫女一齊跑去請爺爺,他們送給爺爺一個親手趕製的賀卡,上面貼有四朵美麗的蝴蝶花,代表他們四個孫輩,卡上端端正正在寫著:“願爺爺永遠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他們四個人輪流上前親爺爺,才三歲的小孫子小弟親了爺爺一臉的口水,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