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守強[作家]

鄧守強[作家]
鄧守強[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守強,筆名凹凸,布依族民俗學者、作家、大學教師。先後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灣灘河鎮人。現居貴州省貴陽市,任教於貴州財經大學,系《天下布依人》主編、新浪網讀書頻道專欄作家、都勻市作家協會理事。代表作有《龍里賦》、《夜郎飛歌》、《在幸福中逃亡》、《哥,別走》、《行在詩途》等。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青年作家鄧守強青年作家鄧守強
鄧守強,筆名凹凸,布依族民俗學者、作家、大學教師。先後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灣灘河鎮人。現居貴州省貴陽市,任教於貴州財經大學,系《天下布依人》主編、新浪網讀書頻道專欄作家、都勻市作家協會理事。代表作有《龍里賦》、《夜郎飛歌》、《在幸福中逃亡》、《哥,別走》、《行在詩途》等。

人物歷程

1991年9月20日,出生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羊場鎮(現灣灘河鎮)。

布依族民俗學者布依族民俗學者

2005年7月,畢業於羊場國小;2009年7月,畢業於羊場中學;2012年7月畢業於龍里中學;2016年7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201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2006年第一篇詩歌《中國巨人神六》發表於《創作新星》詩刊,期間共發表上10首詩篇,並聘為《創作新星》詩刊小記者。
2006任龍里縣羊場中學團支部書記,連任龍里縣羊場中學學生會主席。
2007年4月,《我們是出升的太陽》榮獲2007年第三屆“樂山杯”全國文學藝術作品大賽一等獎,其作品被錄入“樂山杯”全國文學藝術優秀作品集。隨後,聘為《星星》詩刊特邀通訊員。
2007年5月28日,開始陸續在《龍里周訊報》發表詩詞作品若干。
2007年11月一篇名為《青春》發表於廣西師範大學《作文大王》雜誌社。作品發布後,共收到百餘封讀者來信,深受青少年讀者喜愛。
2008年3月,任龍里縣羊場中學“灣灘之聲”校園廣播站小記者。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深深地牽動著13億中華兒女的心弦。此後,我國相關文化宣傳部門單位以及省宣傳部、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省文聯)、省作家協會等有關部門積極聯合組織全國藝術家義務編寫創作《21世紀初葉中國汶川大地震詩歌選粹〈淚花光芒萬丈〉》。5月19日,以詩詞《別哭!這是一場災難》,載錄於《21世紀初葉中國汶川大地震詩歌選萃〈淚花·光芒萬丈〉》,成為入選該書中唯一一位在校中學生及年齡最小作者。書中收錄有國家一級作家、我國著名作家王宏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副主席、都勻市作家協會主席楊啟剛等知名作家作品。貴州省宣傳部部長諶貽琴;貴州省文聯主席井緒東擔任該書顧問。
2009年9月由羊場中學升入龍里中學就讀,同月任高一(7)班團支部書記一職。此後,選為龍里中學學生會文宣部成員,期間積極參與文宣部校園文化板報編輯工作以創新理念促成自己,在校園文化宣傳工作方面成績突出,得到了同學們認可及校領導好評。多次榮獲“優秀學生幹部”。2010年,選為龍里中學學生會副主席、校團委委員。
2010年3月1日,特聘為中國炎黃出版社特約編審。
鄧守強鄧守強

2010年7月1日,經省、州文聯、作家協會等單位多方推薦,同月25日受邀赴京參加“首屆中國90後作家研討會”,成為我省唯一一位90後代表出席本次會議。會議期間,代表投票一致通過選為中國青少年作家協會理事。該事跡曾在《黔南日報》(2011-7-12第六版)、《龍里周訊》(2011-7-14第三版)進行報導。
2010年10月,受《瘋狂作文·高中版》編輯部邀請,並於11月2日接受該刊專題採訪。隨後,中國青年網、新華網、中國作家網、都勻作家網等國內多家網路媒體進行了特寫報導。
2010年10月1日,榮獲“全國十佳90後青年作家”稱號。
2012年12月31日,選任中國青年寫作學會主席至今。
2015年4月,在中央民族大學聯合發起創辦首個布依族民族文化傳播媒體《天下布依人》微信公眾平台,傳播覆蓋面達12萬人。並與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大型美食節目《中國味道·尋找傳家菜》攜手聯合錄製布依族千百年的傳統美食“五色花米飯”,節目於2015年10月30日晚向全國播出,獲得嘉賓點讚。
2016年7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
2016年8月-6月,任教於燕京理工學院。
2017年6月-至今,任教於貴州財經大學。

代表作品

《詩雨》

《詩雨》《詩雨》
本書序言:
五彩斑斕的國中生活,不禁讓我醉在其中,樂在其中。轉眼間,三年的時間即將走完,中考的硝煙開始冉冉升起,逼迫著我努力拚搏,轉身回眸的瞬間,國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腦海中浮現。剛入國中不久的我,根本就不了解什麼叫文學,也沒在意去想像搞文學創作,只不過偶爾偷偷地在自己的日記里寫起了隨筆。
《詩雨》
在此,特別感謝一直關心我的各位文學指導恩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副主席、都勻市作家協會主席:楊啟剛老師;貴州著名女作家:雷隆燕阿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平塘縣作家協會會員:陳德根;《龍里周訊報》的各位編輯、記者叔叔及龍里縣羊場中學語文教師:王大雲、羅廷新等恩師的關心指導。
我在文字的行間裡懶散地爬行著,透過窗,傾聽校門外的那棵楓樹葉發出的聲響。從詩詞、散文、新聞、通訊,甚至文學評論;從文學愛好者、通訊員、小記者;最後加入作家協會,這一切都默默地用那支笨拙的筆,勤耕著。迄今已在全國各級刊物上發表了一批值得回味的作品,並把它們精心集冊。最後願每一位讀者能在文中找到90後的陽光,尋覓青春成長的足跡!

《哥,別走》

《哥,別走》《哥,別走》
青春校園言情小說《哥,別走》

相關媒體採訪

來源:《都勻時訊》作者:張娟採訪時間:2010-03-14

記者:你好,很高興今天能採訪到你,我們很早就想找個時間採訪你,但一直都怕耽誤你的學習時間。現在你進入高中後,在緊迫的學習中,你是否會放下寫作,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呢?
鄧:的確。進入高中後,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及課程,高中的學習雖是很緊迫,但寫作我一直沒有放棄,反而讓我學會了調整自己的學習計畫,同時也促使我在學習中有一種緊迫感。讀書就是為了學習,寫作也是我的愛好,我想在自己將來的三年高中兩者都不會放棄,把握好學習時間,在學習之餘寫寫作品。
記者:在你是寫過的作品體裁有散文、詩歌等多種文學藝術體裁。而我們看到你近段時間發表的作品中,多是以散文形式見報,這是否意味著你的創作文體將會由詩歌轉向散文呢?其原因又何在呢?
鄧:沒錯。近段時間寫的作品多是以散文為主,一點也不奇怪,讀者也不必猜忌。因為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每當視觸一景一物油然而生的卻是種種情思,對於我來說,用文字來詮釋由衷的感慨是很正常。
記者:對於某些報刊、雜誌頻頻向你約稿。在高中繁忙的學習生活中,你會怎么應對這諸多邀請?
鄧:從去年到現在,向我約稿的刊物與其往年相比稍有偏多。一個星期基本就有一兩家刊物發來邀請。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刊物,我所做出我回應都是一致的,我自己認為學業已經夠繁重了,並不想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現在主要是專心學習,學習之餘偶爾寫寫作品,讓自己的青春年華充實自在就行了,不想過早的投入寫作為生中去。
記者:你以一篇名為《希望》的詩歌發表在當地報刊後,連續被多家刊物轉載刊發,那時你才十五歲。請問你怎么會選擇詩歌這種表達方式的?
鄧:命運的安排,我別無選擇,或許詩歌才能淋漓盡致的表達我的心裡感受與及對世俗真善美的一種準確的概述。詩是心靈的朋友,它伴隨著我走進了一個浩瀚的精神彼岸,遊蕩在詩仙般美輪美奐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而其它文學體裁是無法比擬的。
記者:你的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是對家鄉的謳歌,呈現給讀者的一幅民風淳樸、山與水交融的多彩家鄉景象。傾向描寫風土人情的筆鋒,是你一直致力於刻畫的表現,也是與其他90後作家相比的獨特之處,這是為何呢?
鄧: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一個憨實的布依族兒女。濃郁的民風感化了我,甘甜的山泉滋潤了我。也許就是那忘不掉的家鄉情緣鞭策著我的筆桿子,控制我內心傾吐化為文字的那份情與愛。至於人們褒獎我為“青春詩人”、“校園詩人”等一系列稱謂,我個人認為那並不重要,只不過跟他人不同的是,我是把個人愛好放大了,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一個在校學生。在寫作時我更多的順從思緒去描寫,從不在自己寫不出詩時強加去寫。否則不僅僅只是失去了詩歌的本意,而且還違背了自己。一首好詩,要擺脫詩意的枷鎖,才會打動人。
記者:作為一位寫作聯盟的主席以及“十佳優秀創作青年”獲得者,個人覺得這些特殊的榮譽會對你以後在創作上有影響嗎?
鄧:我是一個平淡的人,在高的榮譽也沒有什麼可顯露,如果一個寫手創作單一是為了利益和地位的話,就真正的玷污了文字的內在含義,同樣也會腐朽寫手的大腦。
記者:有的人說你很孤僻,不喜歡與人搭訕;也有的人說你很成熟,而在你創作的一些作品中,難免也會嗅到一絲成人般的憂思。請問你對學習與生活持以什麼樣的一個態度?
鄧:自己的學習生活很充實。當漫步在上學路上或是閒坐廣場觀望人群。我會忘掉學習與生活帶來的一些幽怨,載著詩的航船,遠渡到另一個心靈的彼岸,愉悅度假一番。時間很短,但心靈的那份舒暢卻早已滿足。最後我只想用孫靜軒先生的一句話來詮釋:“完全避開世俗,無視於繁瑣而平庸的周圍事物,看到並不關注的是一個浩瀚而空靈的精神世界”。
記者:你的青春充滿詩意,你的青春充滿詩情。在最後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嗎?
鄧: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如果要說他很完美,那可能是他的優點多而已。一位詩人只有在低調中才能孕育出一首好詩。至於讀者們怎么評價作品的好壞,而我並不太注意這些,它這不過是我懶散的在文字行間中爬行的印記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