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發

鄧世發 1938年8月生,漢族,重慶墊江縣1965年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畢業。現任四川省中藥研究院主任中醫師,針灸推拿研究室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鄧世發,祖籍廣東省開平市。1904年出生於開平護龍鄉。他早年遠渡大洋,赴美淘金,白手起家,憑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美國創立了一番事業,並成功晉身加州上流社會。他十分關注華人社區的福利,積極為華人爭取權益,同時致力於中美友好事業,對促進中美貿易、文化、教育的交流貢獻良多。

生平

鄧世發出生在一個商人之家。祖父曾為清末官宦,後來從商,經營酒類、稻米生意。父親亦先在家鄉經商。後來前往美國謀生。鄧世發為家中獨子,有姐妹各一,在家庭中備受寵愛。因父親在國外,所以幼時與祖父尤為親近。他童年時曾在村中私塾讀書,背誦經文,研習書法,與同學們一起玩耍,渡過了幾年快樂的時光,給他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世發當時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辛亥革命時期,廣東地方戰亂頻仍,軍閥爭戰不休,匪患猖獗,民生維艱。當時很多人為避戰亂,紛紛前往“金山”發財。處身於這種環境,加上不時見到有人從美國發財回鄉,鄧世發很小就萌發了赴美"淘金"的念頭。他的祖父為了實現孫子的"淘金夢",費了很多周折,花去1000多美元,才從一名華僑手裡得到一份"父子關係證書",讓鄧世發成了別人的"紙上兒子",這才使他有了跟別人去美國的機會。

1919年,年僅15歲的鄧世發登上了開往舊金山的"南京輪",開始實現他的夢想。船抵舊金山後,鄧世發被送往拘留華人移民的天使島,被拘留一個多月,之後才被準許入境,投靠在薩克拉門托市的叔叔處。這時,因他已是別人的“紙上兒子”,所以他人境時證件上的名字是“黃炳元”。

鄧世發的叔叔在薩克拉門托市經營餐館,他的"杏瓊林"餐館是那裡最古老的館子之一。初時,鄧世發在叔叔的店中打雜,由於叔叔家中人口眾多,他不得不在餐館地下室的石階上打地鋪。後來,他去一家美容院工作,負責把原桶生髮油裝瓶,周薪3美元。因他工作賣力,老闆娘和她的女兒們在第一次發薪時,想請他出外用餐,以示獎勵。她們把衣帽拿給他時,用手指指門外,鄧世發不識英語,誤會了她們的意思,以為叫他"滾"。當下便一言不發,拿了薪金頭也不回奪門而出,一路奔回中國城,一連幾天足不出戶,直到叔叔問他,才真相大白。回去看時,美容院已另請了工人。叔叔又替他找到一家餐館做洗碗工,他上班不到兩周,手又被嚴重割傷,只好停工養傷。在此期間,他到一間華僑學校學英文。他珍惜這次機會,刻苦學習,不久就能用英語與人流利交談,甚至可以即席演講。

後來,鄧世發在夏季水果收穫季節去幫果園主摘水果,終於賺得70多塊錢。靠這筆錢,他到俄亥俄州投奔表兄。在俄州,鄧世發意外地與父親鄧藝隆相聚。之後,他到父親做廚師的中國餐館打工,父子倆白天一起工作,晚上則寄宿在餐館的地下室里。不久,鄧藝隆聽從友人的意見,傾盡積蓄購下了俄州揚斯敦城的一家餐館,準備大幹一番。不料正逢經濟蕭條,餐館僅僅維持幾個月就倒閉了。鄧藝隆只得去賓夕法尼亞州闖蕩一番,仍無發跡,只得回國。後來他回美國做工,終因在1930年美國大蕭條的打擊下受不住挫折,自殺身亡。

1923年,鄧世發返鄉省親。遺憾的是,回到家鄉他已見不到母親一面了。1924年12月8日,在長輩的安排下,鄧世發與余麗清小姐結婚。余家乃台山人,在香港擁有。生利建築企業。結婚後,鄧世發在中國又住了一年多,直到長子榮飲出世後才再度赴美。

返美後,鄧世發來到芝加哥發展,當時美國正值經濟蕭條,大批餐廳倒閉,做招待沒有工資,只有一些小費。鄧世發省吃儉用,硬是靠做招待員賺小費存了點錢。他便與一些同行集資買下一家洗衣店,以備有人失業,便可在店裡暫住或工作。這時,有人發現洗衣店的賣主欠債未清,便要挾鄧世發及合伙人代償,否則逼其停業。鄧世發遂"單刀赴會",與一幫強徒據理力爭,竟讓對方心悅誠服,從而保住了洗衣店。

1930年,鄧世發應聘到叔叔的"杏瓊林"餐館擔任經理。"杏瓊林"位於薩克拉門托市的中心區,設有吧檯及舞池,是該市的高雅餐廳之一,每日顧客盈門,生意相當紅火。鄧世發在這裡既任經理,又兼招待,充分發揮他的才幹。幾年間,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漸趨成熟。他結識了州長、議員、法官等知名政要和社會名流,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深諳美國政治之奧妙。從吉米・羅夫(任期1931―1934)開始,每一位加州州長都與鄧世發熟識。用副州長鮑爾的話說,鄧世發"似乎認識所有的議員”。

1933年,位於薩克拉門托L大街806號的西餐館要出售。業內同行擔心接手之後難以扭虧為盈,誰也不敢買下。鄧世發獨具慧眼,發現這家餐館的地理位置比“杏瓊林”還好,距州府大廈只有兩街之隔。他認為憑自己的經驗和人際關係,能夠渡過創業的難關。於是他拿出所有積蓄,並向朋友貸款,用2000美元買下了這間餐館。又花錢重新裝修,用他的英文名Frankfats作為新店名,中文招牌為"生髮酒店".開張初期,鄧世發雇了幾名員工,自己每天工作16小時。他想出了很多辦法吸引顧客:如薄利多銷,全套午餐3角5分,晚餐8角5分;在周五晚向女客人贈送新鮮扼子花;在宴會癌與廚房之間設一視窗,讓客人可以清楚看到食物的烹飪過程,清除了顧客對中國餐館廚房不衛生,油污凌亂的疑慮。8個月後,生髮酒店開始有了盈利。

由於鄧世發在。杏瓊林。時期與加州政要、社會名流的友好關係,加之生髮酒店的優質服務,這裡很快便成了加州政要和社會名流聚集的地方。許多政治協商都是在這裡進行的。鄧世發雖然聽到許多內幕訊息,但他從不畢舌傳話,把政治與生意相混淆,使得顧客們在生髮酒店集會、磋商、宴客十分自在,絕對放心,造就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漸漸地,鄧世發以自己的誠摯友善深得政壇人士信賴。在議會任職了27年的繆斯說:“我所有用膳的帳單都是從生髮酒店那兒來的。我在議會這么多年一直如此。”(舊金山紀事報)的利伯行寫道:“遊說團體的人士喜歡在生髮酒店為議員們大張宴席,任何一個新議員都要在生髮酒店經過這一番引介,才算進入薩克拉門托的政治圈中。”有人甚至稱鄧世發為“參議員”。得到加州政界人士廣泛敬重,對一個少數族裔的華人移民而言,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榮譽。鄧世發的事業也由此步人成功之路,財源漸豐。

1936年,鄧世發的妻子及兒子得到移民局批准,移民美國,一家人在經過長達十年的分離後終獲團圓。鄧世發重溫家庭溫暖,享受天倫之樂,並先後又有二男二女,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的七口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中式菜的材料來之不易,生髮酒店的生意受到影響,有時不得不歇業。鄧世發開始尋找其他出路。一次,應好友薩克拉門托檢察官巴科克之邀,鄧世發攜眷前往著名風景區塔霍湖考察。巴科克安排鄧世發夫婦住在碧幽旅館,不料他們只住了一晚,就被告知此地。華人不可寄宿。。這一歧視行為令鄧世發極為震怒,在巴科克探得真相之前,鄧世發夫婦已拂袖而去。為了改變美國人對華人的印象,第二年,鄧世發和巴科克等人集資,重返塔霍湖,創辦了一家豪華餐廳,由鄧世發負責經營,為華人爭得了光彩。後來,由於鄧世發的長子應徵人伍,他一人難以經營兩家餐廳,才放棄了塔霍湖的餐廳,全心全意經營生髮酒店,直到1971年退休。

鄧世發退休後,長子榮敵繼承父業。其他部分子媳及孫輩亦相繼加入鄧氏家庭企業集團,生髮酒店日益壯大。從1975年起,鄧家又增加了“華莊”、“發城”兩家新餐館,均位於薩市老城區的旅遊點,經營十分成功。到80年代,鄧家又在聖地亞哥設立了“華莊”、“發城”的分店。

1984年對鄧世發來說是值得慶賀的一年,這一年好事連連。5月,是鄧世發的80壽辰,加州首府的政界、商界名流紛紛前來祝賀。6月13日,加州議會兩院通過一項不同尋常的決議,對鄧世發的80壽辰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最良好的祝願。決議稱讚他多年在薩市從事餐飲業,“誠實經營”,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高超的業務能力”,“在商業和慈善事業方面創下堪稱典範的記錄”。6月18日,經過6個月裝修的生髮酒店重新開張,以全新的形象歡迎顧客。為了慶祝鄧世發80壽誕,同時感謝顧客對生髮酒店多年來的支持,鄧家沿街大開流水席,成為薩市有史以來僅有的豪舉,大宴賓客8000人。薩市主要報紙《蜜蜂報》,把鄧家此舉列入1984年該市十大新聞之一。

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鄧世發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早在1939年,當舊金山華人發動示威抗議美國政府出口戰略物資到日本的訊息傳到薩克拉門托時,鄧世發覺得薩市也應採取同樣的行動。他運用自己的影響,通過加州參議員梅茨格向州議會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不久,加州議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譴責日本政府不顧自己作為1928年巴黎公約及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簽約國的義務,而對中華民族展開一場師出無名的不合理戰爭,同時促請美國總統及眾議院宣布禁止運送軍火、武器及戰爭物資給日本政府。1943年,薩市華人成立支持中國抗戰的“中華婦女協會”,鄧世發的妻子余麗清積極參加,捐出自己孩子的金鎖片和利市包,還背著孩子參與籌款募捐活動,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盡力。

鄧世發十分關心華人社區的福利,積極維護華人的權益。在他和眾多華裔知名人士的努力下,終於爭得並實現了薩市新埠重建計畫。在全體華人的支持下,從1952年至1971年,新華埠重建計畫順利完成。新華埠的建成,改變了加州華人社會的面貌,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風采。新城內建有孔廟、中文學校、孫逸仙紀念堂,還有幾個宗親會所、商業大樓等,甚為壯觀。在重建過程中,鄧世發除負責一些重要項目外,還是大部分項目的主要贊助人,為華埠重建立下汗馬功勞。

鄧世發退休後,開始更多地致力於促進中美友好的活動。從1973年開始,他多次來中國參觀訪問,對促進中美貿易、文化、教育的交流貢獻良多。他出任薩市中美友好協會理事後,曾積極活動,居中引介,使薩市與山東省濟南市建立了姊妹城市關係。

1984年,鄧世發應中國政府特邀,以觀禮貴賓身份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45周年國慶大典。當他看到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時,深有感觸地說:“數百年中國積弱不振、列強壓境,現在中國人民已再度建立起他們的自信。”

鄧世發還出任旨在資助中國留學生、學者留美,促進中美教育交流的新中華教育基金會的董事。他捐款成立了“鄧世發獎學金”,資助積極參與華人事務的優秀中國學生;他還捐款給故鄉開平市,重修了他幼年時就讀的學校。

獲得榮譽

1989年,美華協會為表彰鄧世發對社會的貢獻,特頒給他一項”亞太裔美國人成就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