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縣縣

鄞縣縣

鄞縣地處浙江東部沿海,位於寧紹平原東端。縣境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東北與北侖區相鄰。2002年4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而設立為寧波市鄞州區。


地理位置

鄞縣縣鄞縣縣
 

境域輪廓呈蝴蝶狀,從東、南、西三面緊圍寧波老城區。縣界周長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線25.66公里。全縣總面積1380.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平原、水域分別約占50%、40%、1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稱。全縣總地形呈馬鞍形,東、西高聳而中部低平。西部為四明山脈,屬丘陵山地,地勢較高;東南部也是山區;中間奉化江兩岸為海拔2~5米的平原區。
早在五、六千年前,鄞縣就有原始人類生產和生活著,屬於河姆渡文化的第二層。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前夕置鄞縣。唐時曾改為縣。五代初復改為鄞縣並沿襲至今。“鄞”因遠古時堇山而得名。堇山周圍人口聚居漸多,遂在“堇”旁加“邑”(阝)為“鄞”。自唐至民國,寧波(明代以前稱明州)一直是鄞縣縣城,建國後才從鄞縣析出置市。全縣現有20個鎮,3個鄉,1個工業開發區;共有658個行政村,32個居民委員會,在冊戶籍人口72.7萬人。縣人民政府設在寧波市江東區百丈東路。

交通狀況

鄞縣地理條件優越,交通發達。甬臨公路縱貫縣境,杭甬高速公路斜穿境內;蕭甬鐵路和寧波至北侖鐵路均經過縣內;寧波機場就坐落在縣境內的櫟社,航班直達包括香港在內的國內幾十個大中城市。憑藉寧波港北侖港的出海港口,客輪可達上海、舟山等地,貨輪則可遠涉歐美諸大洲。因而鄞縣交通被譽為“鐵公水一應俱全,海陸空全面發展”。

鄞縣縣鄞縣縣

經濟狀況

鄞縣是省內農業大縣和重點產糧縣,歷來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是縣內傳統經濟。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茶葉、毛竹、席草、蠶桑、貝母等,特別是樟村貝母、古林草蓆、邱隘鹹菜、姜山草子種為縣內傳統的名特產品。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鄞縣人民堅持改革和發展,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1997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5億元,比1978年的2.67億元增長42.07倍;工業總產值367億元,農業總產值17.8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134倍和2.9倍。1997年全縣完成預算內財政收入7.17億元,而1978年只有0.4億元。從1978年至1977年,縣內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產業(農業)所占比重逐漸下降,而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1978年分別為42.2%、43.3%、14.5%;1997年轉變為10.9%、65.3%、23.8%。1978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88萬元(全民),1997年達2.76億元(全社會),是1978年的47倍。外貿、外資、外經工作成績顯著。1987年起,縣委、縣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擴大出口創匯、鼓勵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外商投資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全縣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輪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熱潮,外貿出口蓬勃發展。1997年縣內自營進出口2.58億美元。縣進出口公司自營出口額已連續4年名列全省縣(市)級公司首位,進入全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行列。197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僅0.64億元,1997年猛升到91.9億元。在全國百強縣評比中,鄞縣連續3次躋身於百強縣行列,且名列前茅,1993年和1995年的名次分別為第21位和第18位。80年代以來,鄞縣先後被授予或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農村改水工作先進縣、全國計畫免疫工作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工作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教育“兩基”先進縣、全國萬裡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地區等數十個全國先進稱號,至於獲得省級先進的表彰為數就更多了。

鄞縣縣鄞縣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