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烏雞

鄖陽烏雞

鄖陽烏雞,又稱“鄖陽白羽烏雞”,中國國家優秀地方珍禽品種。產於湖北省鄖縣大龍山區。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

品質特徵

該區山巒植茂,氣候獨特,生成了鄖陽烏雞這一獨特的雞種,它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光脛、翹尾、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特徵,農戶散養,以蟲草野果和天然礦物飼料為食,形成了天然綠色質。早在明代就被藥聖李時珍錄入《本
鄖陽烏雞鄖陽烏雞
草綱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雞肉中富含胺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雞高75.8%,還含有鈣、鐵、鋅、硒及多種維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保健食品,被營養學家譽為“陸地甲魚”,是極具開發價值的地方珍禽資源。

品種定名

鄖陽烏雞,又稱“鄖陽白羽烏雞”,因其皮、肉、骨皆為烏黑色,當地民眾稱為“烏雞”或“烏骨雞”;又因此雞入藥後,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功能,並可治療心悸,所以又名“藥雞”。1982年2月,在調查整理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其產地、羽色及膚色,命名為鄖陽白羽烏雞。2007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在審查地理標誌產品時,定名為“鄖陽烏雞”。鄖陽之稱來源於湖北省鄖縣故稱。

數量與分布

鄖陽烏雞在鄖陽地區各縣均有零星分布,其中大龍山周圍的鄖縣細峪、楊溪、白桑、高廟、黃石、南化、譚山、桂花和均縣的習家店等公社為中心產區,社公存欄成雞35480隻。1979年鄖縣畜牧獸醫站已建立烏雞場,開發觀察及選育工作。

產地環境

鄖陽白羽烏雞的主要產區在漢江北岸、丹江水庫上游的大龍山周圍,方圓約50公里的範圍內,地處東經110°49′,北緯32°51′境內海撥175-410米,山巒起伏,小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6℃,無霜期220---250天,年日照總時數為2000小時左右,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間。土壤以黃土、砂壤土為主。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甘薯及水稻為主,間作套種豆類及芝麻等。烏雞產地山場遼闊,林木繁多,植被茂盛。民眾養雞多採取自由放牧,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動,並獲得較多的青綠飼料、礦物質及蟲類等天然飼料。烏雞的來源無據可考,據民眾反映,解放前當地農村已普遍飼養烏雞,由於過雲山區缺醫少藥,民眾多用烏雞入藥治療疾病,因而十分珍惜。通過親友相傳,自繁自養,長期選育,世代相傳,保存至今。

外貌特徵

鄖陽白羽烏雞毛色潔白,呈片羽,有光澤,皮膚為烏黑色。體驅小而緊湊,體型清秀;頭大小適中;喙短寬微彎,強而有力,呈烏色,略透明;眼球微紅,虹彩黑褐色;單冠紅,有5-7個冠齒,冠、肉垂及顏面均為烏紫色。母雞產蛋期及公雞則色較淡而泛紅,耳葉為烏綠色,泛乳白。脛部無羽行附生,四趾、翅發育良好,尾羽上翅,善於飛翔。依據以上外貌特徵,可概括為20個字,單冠、綠耳地、綠環、白毛、片羽尾翹、光脛、四趾、烏皮、烏肉、烏民、烏骨。

生產性能

1、生產速度

鄖陽白羽烏雞體型小,體重輕,近似絲毛雞,屬小型雞種。生長速度緩慢,60日齡體重僅為255克,發充成熟約需7個月左右。

2、產蛋性能

據鄖縣白羽烏雞場對62隻母雞的觀察記載,全年產蛋持續期約300天左右,每隻雞年平均產蛋量為144個。平均蛋重46.44克,蛋形指數1.31,蛋形正常,蛋殼為淺褐色,表面光滑,堅實細緻。

3、繁殖性能

據鄖陽白羽烏雞場觀察記載,白羽烏雞公母配種比例為1:12-15,受精率右達到95%以上。據對300餘只烏雞的觀察,公雞約110日齡開啼,母雞一般在200日齡左右開。

4、屠宰率

8月齡白羽烏雞的半淨膛屠宰率和全淨膛屠宰率,公雞分別為79.27%和68.49%,母雞為81.68%和72.89%。

5、肉的品質

1981年8月,鄖縣白羽烏雞將飼養條件相同的鄖陽白羽烏雞和江西絲毛雞,送請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進行肌肉胺基酸分析,結果表明:白羽烏雞胸肌中的17種胺基酸總含量以及其中的9種必需胺基酸和6種百必需胺基酸的含量,都略高於江西絲毛雞,而且肉嫩,味鮮,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全面的肉食品。

總體評價

鄖陽白羽烏雞是湖北省一個有藥用價值的地方良種,它比中國名貴的江西絲毛雞產蛋多而且大,就巢性弱,生活力強,肉含胺基酸量多,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但數量較少,產區不成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