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縣經濟開發區

鄖縣經濟開發區

鄖縣經濟開發區原為茶店鎮,鄖縣經濟開發區是2008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經濟開發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漢江南岸,鄖縣縣城與十堰市之間。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環繞全區,漢江大橋貫穿南北,形似肩挑兩城。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近臨河南省、陝西省,是聯接中西部的重要樞紐。

基本信息

一、區情介紹

鄖縣經濟開發區原為茶店鎮,鄖縣經濟開發區是2008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經濟開發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漢江南岸,鄖縣縣城與十堰市之間。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環繞全區,漢江大橋貫穿南北,形似肩挑兩城。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近臨河南省、陝西省,是聯接中西部的重要樞紐。

鄖縣經濟開發區新區規劃圖鄖縣經濟開發區新區規劃圖
全區(鎮)地跨東徑110.46′—110.53′,北緯32.41′—32.48′,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版圖面積90.47平方公里。
鄖縣經濟開發區下轄9個村,1個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6823戶,25603人。其中農村人口23674人,城鎮人口1929人。
開發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度左右,冬季平均氣溫3度左右,夏季平均氣溫28度左右,無霜期約250天,年平均降雨量810毫升。這裡氣候宜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經濟狀況
多年來,鄖縣經濟開發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工作全局,聚精會神抓項目建設,一心一意謀經濟發展,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良好態勢。
2007年,全區(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276萬元,占年計畫19500萬元的109.1%,同比增長17.1%;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445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6937萬元,占年計畫任務44000萬元的129.4%,同比增長30.5%;農業總產值7514萬元,占年計畫6800萬元的110.5%,同比增長14.2%),占年計畫50800萬元的126.9%,同比增長29.4%;財政收入2804萬元,占年計畫2170萬元的129.1%,同比增長54.1%;招商引資到位項目4個,到位資金9000萬元,同比增長40.6%;農民人均純收入2730元,占年計畫2710元的100.7%,同比增長8.8%。其中開發區內(2.73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52479萬元,同比增長24.6%;技工貿總收入完成50778萬元,同比增長24.5%;工業增加值完成14631萬元,同比增長63.5%,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2100萬元,同比增長29.8%。
重點項目快速推進,漢江二橋、漢江大道、長嶺水廠、佳恆工業園、金龍二線、神河“聯達”農用車、鄖陽模具二期車間、宏山特種氣體、中小企業孵化中心等一批重點工程快速推進。這些項目計畫總投資42250萬元,至2007年底已經完成投資17600萬元。工業經濟
神河集團神河集團
鄖縣經濟開發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最佳化環境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強區、項目興區”戰略,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著力培育支柱產業,實現了工業經濟的高效運行。
一是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分別為14983萬元、56937萬元、5436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8104萬元、36538萬元、31817萬元相比,分別增長75%、57.6%和74.7%;實現財政收入2804萬元,淨增1000萬元;招商引資9000萬元,同比增長40.6%,引資額和增長幅度均遙遙領先。
二是骨幹企業產銷兩旺。金龍公司共生產水泥63.2萬噸,實現產值14983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3511萬元,完成稅收1421萬元;佳恆公司共生產各類改裝車液壓油缸、放大架總成40000套,實現產值13195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1900萬元,創稅295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2.3%、88.8%、78.8%;神河集團公司共改裝、銷售各類專用汽車1695輛,銷售“聯達”低速貨車、輕微卡車300輛,生產銷售車身等汽車零部件2000餘件,實現產值1147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2437萬元,創稅284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4%、9.5%、11.2%;龍崗公司實現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是2213萬元和2638萬元,創稅94萬元;漢宮混凝土攪拌站實現產值1353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217萬元,創稅120萬元,各項指標與去年持平;鄖陽模具實現產值1100萬元,銷售收入800萬元,創稅10萬元。
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金龍水泥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金龍水泥
三是規模以上企業發展迅速。全縣銷售過億元的企業有6家,區內企業就有3家,占了半壁江山。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863萬元,同比增長110.1%;完成工業總產值49626萬元,同比增長55.7%;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8336萬元,同比增長69.9%;實現稅收2109萬元,同比增長52.6%。各項指標分別占全區總額的97.7%、87.2%、86.3%、75.2%,規模以上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拉動開發區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凸現出規模帶動經濟發展的勢頭。
四是對區域經濟成長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開發區經濟總量大幅增長,GDP總量、工業總產值、銷售總收入等經濟指標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全縣總額的16.2%,工業總產值占全縣總額的21.9%,稅收占全縣總額的12.4%。各項經濟指標顯示,開發區經濟快速發展對全縣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

二、基礎設施

(1)交通

航空:
距武當山機場127公里,襄樊機場217公里,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等全國大中城市。
公路:
209國道自南向北穿越開發區,與銀武高速鄖縣出口僅5分鐘車程。正在修建的漢江二橋、漢江大道將開發區和十堰之間的距離縮短為15公里。即將動工的鄖房高速在開發區內有一個出口。可謂聯東接西、通南達北。
鐵路:
襄渝鐵路近在咫尺,背靠十堰二類口岸,複線工程正在修建,屆時運輸能力將提高一倍。
航運:
漢江黃金水道通河南、抵武漢、達漢中。全縣通航里程為151公里,各類碼頭泊位9個,社會運輸船舶218艘,年貨運吞吐能力已達39.7萬噸,客運吞吐能力2.9萬人。

(2)供水供電

開發區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緊臨漢江,依水而建,供水便利

鄖縣經濟開發區一隅鄖縣經濟開發區一隅
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水量充足,水質優良,漢江流域年均徑流量566億m3,水資源總量582億m3,足夠沿岸企業使用。而且經檢測,漢江河水25項指標全部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Ⅰ類標準(GB3838-2002),可直接飲用。
目前,開發區水廠正在建設之中,該項目設計供水能力為6萬噸,一期建成後可日供水2萬噸。建設周期1年。
供電方面,開發區已建成110千伏變電站2座,主變總容量83000千伏安;農網10千伏配電線路3條,總長度87.8千米;企業專用線路3條,總長度13.5千米;配電變壓器97台,總容量10873千伏安,低壓線路350千米。

三、主導產業

(1)汽車及零部件製造

在整車生產方面,主要有神河集團、丹江特汽茶店分公司、達威工貿等公司。

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神河集團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神河集團
特別是龍頭企業神河集團通過自主創新,除能生產大噸位自卸車、廂式運輸車等10個新車型改裝車外,還具備了整車生產能力,公司生產的聯達系列農用車自2006年上市以來,深受市場青睞。2007年,神河集團各公司共改裝銷售各類專用汽車2868輛,生產銷售低速貨車314輛,零部件5500台(套),實現產值1.92億元。銷售收入1.56億元,利稅1140萬元。
汽車零部件加工方面,主要有佳恆公司、國龍工貿等18家企業。
龍頭企業佳恆公司主要生產自卸車液壓缸總成與放大架總成,年生產能力30000台套。不僅是東風汽車公司免檢產品,更遠銷至中集集團華駿、北汽福田等等三十餘家改裝廠。2007年,佳恆公司全面啟動了占地300畝的“佳恆工業園”建設,首期建成後即可形成年生產各類自卸車液壓缸45000台套、工程液壓缸5000台套的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2)建築建材

開發區內的建築建材企業有金龍水泥、漢宮商砼、凌成建材等20多家企業。其中龍頭企業湖北金龍水泥有限公司是湖北省2005年百大重點項目和十堰市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公司設計年產規模200萬噸,第一期年產100萬噸新型乾法鏇窯水泥生產線僅用七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投產,開創了全國同類窯型建設速度的先河,填補了十堰地區沒有新型乾法鏇窯水泥生產線的空白。2006年,公司通過了國家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並獲得全國免檢產品。
2007年1-11月企業實現產值18603萬元,銷售收入11866萬元,上交稅金1277萬元,同時帶動了交通運輸、礦石開採、新型牆體、塑編加工等產業發展。目前公司下在建設二線。

(3)模具製造

目前開發區內的模具企業除龍崗鑄造外還有鄖陽模具等公司。 龍崗鑄造採用當前日本先進鑄造技術,鑄造模型全部採用CAD/CAM技術。主要生產汽車模具和工具機鑄件等。產品除供應東風公司外,還銷往日本NISSAN公司、江鈴汽車、福田汽車、奇瑞汽車等國內外知名公司。

四、建設規劃

鄖縣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簡介

建設中的鄖陽漢江二橋建設中的鄖陽漢江二橋
強化對城市空間資源的管理,最佳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間資源,保障鄖縣經濟開發區長嶺新區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有序進行,鄖縣政府先後斥資請湖北省規劃設計院、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鄖縣經濟開發區長嶺新區制訂了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法律效力。
規劃範圍和規模:是以漢江以南,蔡家溝以北,原209國道以東,神定河以西。規劃總用地1868.43公頃,可 建設用地1366.77公頃,規劃總人口12萬人。其中2020年內長嶺新區建設範圍為東至長嶺溝,西至土天公路;北至漢江,南至神河東、中、西路。規劃建設用地規模985.3公頃,規劃人口10.5萬人,人均用地指標93.8平方米/人。
規劃目標:在縣城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長嶺新區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重大基礎設施布局;確立土地開發強度,落實配套設施項目;提出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形象建設策略,將長嶺新區建設成為十堰市的後花園乃至鄂西北地區綜合水平一流的新城。
功能定位:長嶺新區是鄖縣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聚集基地、生態宜居新城和濱水旅遊新區。
總體規劃結構:規劃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法,以塑造城市整體空間形態為切入點,並結合新區現狀地形地貌特徵,形成“一廊、兩心、三帶”的組團式布局結構。
鄖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區鄖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區
1、“一廊”:利用規劃區中部東西走向的天然溝谷形成城市生態走廊;
2、“兩”:即由生態綠廊串聯起來的位於規劃區中部的行政中心和東側的濱水商業中心
3、:三帶“:產業帶——沿神河路發展起來的機械、汽配工業及倉儲、物流產業帶;
生活帶——沿濱江大道和天馬大道發展的高品質濱水生活帶;
設施帶——介於產業帶與生活帶之間,沿生態綠廊和神定河水岸發展呈“S”形的城市公共。
設施綜合帶。
用地布局:二類居住用地242.0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4.56%;行政辦公用地26.1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66%;商業設施用地48.4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4.92%;文化娛樂用地25.3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58%;體育用地21.5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18%;醫療衛生用地4.4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0.45%;教育科研用地31.8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3.23%;工業用地178.0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8.07%;一類倉儲用地28.5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90%。
道路規劃指標:規劃長嶺新區道路廣場用地總面積249.22公頃。其中,2020年建設範圍內,規劃道路總長88.89公里,主次幹道總長26.75公里。道路廣場用地總計177.3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8%。道路網密度9公里/平方公里,主次幹道網密度為2.5公里/平方公里。

五、招商引資

鄖縣經濟開發區做為同時享受國家“兩個比照”政策的中部地區,政策優勢明顯。在鄖縣經濟開發區內興辦企業,可享受:
1、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
2、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
3、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相關優惠政策;
4、鄖縣縣委、政府出台的更加有利於開發區發展的地方政策。
這些政策從土地、稅收、行政規費、財政補貼等多個方面給予了客商最大程度的優惠,可以確保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特別是中央的“兩個比照”政策 含金量很高,東北和西部地區在得到其中一方面的政策扶持後就迅速實現了經濟上的跨越式發展。
比照振興東北政策,鄖縣經濟開發區可獲得國家支持的政策有:(一)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即準許企業抵扣外購和自製機器設備所耗用的材料和增值稅應稅勞務(如運費等)的進項稅額。這條政策從2007年7月1日起實行,可以簡單的規納為“二十六市,八大行業,增量抵扣,按季退稅”。(二)地方稅優惠政策。一是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房屋、建築物除外),可在現行規定折舊年限的基礎上,按不高於40%的比例縮短折舊年限。二是縮短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工業企業受讓或投資的無形資產,可在現行規定攤銷年限的基礎上,按不高於40%的比例縮短攤銷年限。但協定或契約約定有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應按協定或契約約定的使用年限進行攤銷。三是豁免歷史欠稅。
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鄖縣經濟開發區可獲國家支持的政策有:(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適用於我開發區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國家鼓勵類項目,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中部地區原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二是對於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給予減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其中:內資企業自生產經營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二)土地優惠政策。一是依法出讓國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進行造林、種草等生態建設的,可以減免土地出讓金,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達到出讓契約約定的投資金額並符合生態建設條件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可以申請續期。二是建設項目用地,如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可以免繳土地補償費。
我縣有幸同時享受“兩個比照”,更是具有優勢。主要表現為:
(一)“兩個比照”政策的疊加,讓開發區的企業稅負更低。單純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減免已經可以讓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兩項疊加後更是如此。例如假設十堰某企業購入機器設備一台,含稅價格100萬元,增值稅執行17%的基本稅率,企業所得稅執行25%的基本稅率,機器設備折舊年限為10年,不考慮殘值和增量因素。轉型前後相比,企業可多抵扣進項稅額14.53萬元,每年增加稅前利潤1.453萬元(10-8.547),多繳納企業所得稅0.36325萬元(1.453*25%),10年合計多繳納企業所得稅3.6325萬元(0.3625*10)。而在我縣,同類型企業每年多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0.21795萬元(1.453*15%),比十堰企業少繳0.1453萬元,10年合計少繳納1.453萬元,明顯比十堰更具優勢。
(二)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實施使得企業稅負降低,利潤增加,資金流量增大,出口退稅更為徹底,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投資成本的下降,將會刺激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的力度,有助於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企業更有動力更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從而實現企業產品結構的升級,帶動當地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1)區位優勢

鄖縣經濟開發區在區位和交通方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
1、 位於湖北省河南省陝西省三省交界處。
50公里半徑內有車城十堰市鄖縣縣城,300公里半徑內有湖北首襄樊市宜昌市、河南省南陽市、陝西省商洛市西安市等大中型城市。500公里半徑內有湖北省武漢市、河南省洛陽市鄭州市重慶市等大型城市。是中西部的交匯點。
2、鄖縣經濟開發區緊臨的十堰市是汽車產業聚集區。
商用車生產規模“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十堰市,擁有全國唯一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全國唯一註冊冠名“中國”字樣的汽配城、全國唯一的以汽車命名的高等院校——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汽車產業優勢明顯。
3、十堰市是國家45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是連線我國東西部的交通走廊。鄖縣經濟開發區更是這一國家交通樞紐和東西部交通走廊上的關鍵支點

(2)環境優勢

鄖縣經濟開發區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的漢江南岸,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漢江是長江的第一大支流,全長1532km,流經陝西省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於武漢匯入長江。經專家考證,漢江是漢民族的母親河。自古就水質優良,草木豐茂,環境良好,適宜生物生存發展。近年來,更是被國家定為世紀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為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都投入巨資整治水源區生態環境。據權威部門監測數據表明:鄖縣段漢江水質達到了Ⅱ類水質。加之鄖縣經濟開發區山地面積廣,約占開發區總面積的63.5%,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現在森林覆蓋率已達52.5%,可謂山常青,水常綠。
漢江是惟一一條流域跨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且有較均勻經濟中心的河流,它對三省經濟發展的戰略“驅動軸”作用也十分明顯,形成了連東接西、承南啟北的經濟軸。鄖縣經濟開發區正處於這個經濟軸的中心位置,為了更好的發揮軸心的輻射作用,鄖縣政府不斷加大開發區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目前開發區境內的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完備,開發區水廠和聯接十堰城區和鄖縣的“漢江大道”、“漢江二橋”已經動工,“銀武”高速已經通車,“鄖十”高速即將動工,屆時,鄖縣經濟開發區的硬體環境會得到根本性的變化。
“山水相依,魅力新區”----一個自然環境秀美,硬體環境完備的江畔新車城呼之欲出。

(3)現有產業優勢

立足於本地優勢,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鄖縣經濟開發區已經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建築建材、模具製造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其中神河集團在國內久享盛譽,佳恆液壓在全國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一,金龍水泥是全國免檢,龍崗鑄造產品暢銷日本等國家……
同時,目前正在建設的總投資5.1億元的凱琦工業園、總投資3億元的十堰·東協工業園和總投資2億元的漢宮天聖工業園又將使開發區的原有產業錦上添花。

(4)勞動力資源優勢

鄖縣經濟開發區勞動力資源富足,擁有1萬熟練的產業工人,其中本地企業使用工人4150人,常年在十堰各專業廠務工近6000人。全縣更是有12萬的產業工人大軍,人力資源有保障。

(5) 歷史機遇優勢

目前,鄖縣經濟開發區正處於難得的歷史機遇期,中部崛起、東部產業轉移、南水北調、銀武高速公路等一個個炙手可熱的詞組正在成為鄖縣經濟開發區快速發展的新動力。
1、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國務院繼作出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後,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是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重大任務。位於中部重省湖北省的鄖縣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受惠於國家的相關政策。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馬。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標誌性工程--中線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工程正式動工,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位於水源區,臨水而建的鄖縣經濟開發區做為中線工程壩上第一縣——鄖縣的工業核心和新城區,不僅可以坐享山水之美,更有國家投入的巨額項目資金用以改善開發區的基礎設施。
3、 東部產業項目梯度轉移。
近年來,隨著東部地區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優勢的逐漸喪失,產業結構進入調整與升級階段,大量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產業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鄖縣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區位、政策、土地、勞動力優勢已經引起了浙商的廣泛關注,必將在產業轉移中成為受益者。
4、 東風公司實施中長期事業計畫
按照東風公司公布的中長期事業計畫,該公司將加大中重型卡車的生產量和市場份額,並將十堰繼續做為該公司的商用車生產基地。鄖縣經濟開發區有著和十堰一脈相承的產業集群,有著15公里的地利之便,必將成為近水樓台。
5、銀武高速、鄖房高速、漢江大道、漢江二橋的規劃建設
銀武高速武漢至十堰段已經通車,十堰至西安段年內即將通車,高速公路出口距開發區僅5公里。聯接十堰至河南的鄖房高速已經規劃完畢,在開發區內有一個出口。十堰至鄖縣的平丘一級路漢江大道一期已經動工,年內將完成,二期正在規劃之中。聯接鄖縣城區至開發區的漢江二橋已經招標,即將上馬。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將為開發區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6)服務優勢

招商是開發區的永恆主題,而服務則是一切工作的著力點,也是招商引資工作的延伸和政府各部門工作的拓展。鄖縣經濟開發區能對客商產生吸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長期以來形成的周到的服務理念和成熟的服務模式,服務已經真正成為了開發區招商的優勢。經濟開發區針對項目成立了多個項目服務專班,每個專班配備一名班子成員主抓項目推進工作,制定工作細則和工作日程表,幫助客商協調關係,安排專人全程陪同辦理各種證件手續。同時堅持長期關注入駐企業的發展,保持跟蹤服務,幫助解除企業的後顧之憂。基本上實現了客商來區投資只需要和開發區打交道的“一個平台對外式”的服務。

商用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

2011年2月20日,入駐鄖縣經濟開發區的湖北歐姆林儀表科技工業園、十堰卓旺工貿有限公司等15家汽車工業企業同日開工。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長師永學,鄖縣領導胡玖明、張建生、邵際軍、焦宗啟、左文學、徐生坤等出席開工儀式,並為15家企業集中開工奠基。
這是鄖縣實施“滿園工程”,推進“四個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全力籌備湖北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參觀現場,加快市縣對接發展的又一重要標誌。
近年來,鄖縣充分發揮毗鄰車城十堰的區位優勢,搶抓市縣對接發展機遇,舉全縣之力加快開發區建設,漢江二橋、“鄖十”一級路即將建成通車,天馬大道、長嶺大道等7條主次幹道已建成正加快推進黑化、綠化和亮化工程,長嶺水廠、紙坊變電站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集汽車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為主導產業的佳恆、川路、凱琦、東協、普新、正合等特色汽車產業工業園區,吸引了大批強勢企業進駐。
當天開建的15家企業,總投資13.6億元,涵蓋汽車大梁、車橋、變速箱、座椅等汽車零部件產品,項目建成達產後,年可實現總產值50億元,年利稅1.5億元以上。這批項目的開建,對我縣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打造商用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