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省蘇維埃石印科舊址

鄂豫皖省蘇維埃石印科舊址,始建於1930年,位於新縣新集鎮杷棚村,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位於新縣新集鎮杷棚村,共有房屋19間,分前後兩排,每排5間,與東西兩側各3間橫屋組成一大四合院,大門開在前排正中,西側另有3間廚屋。舊址坐南朝北,背靠山嶺,面臨池塘,磚木結構,建築面積418平方米,占地面積1560平方米,1995年,新縣文管會爭取河南省人民銀行撥款25萬元,將舊址按原貌修復,並闢為河南省金融系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印科始建於1930年,當時由湖北黃陂的印刷技術工人蘆楚橋、蘆漢橋兄弟二人帶了兩台石印機,到河南潢川、息縣一帶做石印生意,途經根據地時被特蘇政府說服留下,為紅軍服務。於是特蘇政府就在其所在地箭廠河鄉楊畈村成立了石印科。1931年春,遷到新集附近的杷棚村。
石印科創建時僅有兩台石印機,20餘名工人。後來紅軍打開商城等地又獲得了幾台石印機。設備多了,人員也陸續增加到60多人。它的任務開始是負責印刷蘇維埃政府檔案、傳單、宣傳品、捷報等。後來隨著蘇區建設事業的發展,石印科的任務越來越多,除印刷《紅旗》、《列寧報》、《蘇維埃》、《紅色戰士》、《紅軍報》、《戰鬥報》、《少年先鋒報》、《赤色兒童》等報刊外,還印刷列寧國小課本、工農識字課本等。那時,因敵人經濟封鎖,各種紙張特別困難。1931年,紅軍活捉敵三十四師師長岳維竣,通過他的關係搞來許多紙張。石印科又為蘇維埃政府印刷貨幣,幣值有“壹元”、“伍元”、“壹角”等面值券,圖案美觀大方,正面印有列寧像和“鄂豫皖省蘇銀行”及“憑票兌現,全國通用”等字樣;背面印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等,深得民眾擁護和歡迎。
1932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出蘇區,石印科停止工作。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它為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喚醒人民覺悟,以及繁榮根據地的經濟文化事業,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