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於海豐縣城紅場路13號,占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是1961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2007年7月被評為廣東省和汕尾市共產黨員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紅宮紅場舊址是1961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2007年7月被評為廣東省和汕尾市共產黨員教育基地。她位於海豐縣城紅場路13號,占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紅宮原為“孔廟”,始建於1379年(明代);1927年10月,海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武裝奪取了政權;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了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會場外牆刷以紅色,場內用紅布蓋壁裹柱,會上宣布了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孔廟從此改稱為“紅宮”。
“紅場”毗鄰紅宮,原名“東倉埔”,1927年12月1日海豐人民在這裡舉行了有五萬多人參加的慶祝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彭湃在會場大門上親手寫了“紅場”兩字,紅場從此得名;1928年春,紅二師、紅四師部隊與海豐工農革命在這裡會師。
近年來海豐黨政加大對革命舊址的保護力度,維修和配套建設了一大批革命舊址和紅色景點,逐步形成了以紅宮紅場舊址為中心點的紅色旅遊經典線路。主要有紅宮紅場、彭湃烈士故居、得趣書室、赤山約農會、海豐縣總農會、海豐縣農民協會等革命舊址以及紅場碑廊石刻、龍舌埔雕刻廣場等紅色景點。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宋平、錢其琛、田紀雲、李長春、張德江等曾到此觀光。特別是全國開展紅色旅遊以來,觀光的遊客不斷增加,得到遊客和旅遊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紅宮紅場舊址現已成為我省紅色旅遊的一面旗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