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游擊區

鄂豫皖游擊區是指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領紅25軍長征,實行戰略轉移。留在鄂豫皖邊區的部隊不足2000人,在豫東商城和皖西金寨邊界、商城南部和鄂東禮山等幾塊小游擊根據地堅持鬥爭。12月,在國民黨十個師兵力的“清剿”下,游擊根據地被敵占領。1935年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在皖西召開鄂豫皖邊區幹部會議,組成了以高敬亭委書記的新的鄂豫皖省委,重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並確定在大別山腹地、鄂東英山、皖西太湖等地建立新的游擊根據地。由鄂豫皖蘇區演變而成,位於湖北、河南、安徽3省交界的大別山區,包括3 省邊境的數十縣。角山會議後,紅28軍在地方黨組織和便衣隊的配合下,邊戰鬥邊總結經驗,戰略得當,戰術日臻成熟,游擊戰爭蓬勃開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紅28軍進行的較大和有影響的戰鬥34次,殲敵5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4000餘支(挺),游擊區擴大到三省邊界45個縣,成為鄂豫皖游擊區三年游擊戰爭中最好的時期。

基本簡介

鄂豫皖游擊區】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領紅25軍長征,實行戰略轉移。留在鄂豫皖邊區的部隊不足2000人,在豫東商城和皖西金寨邊界、商城南部和鄂東禮山等幾塊小游擊根據地堅持鬥爭。12月,在國民黨十個師兵力的“清剿”下,游擊根據地被敵占領。1935年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在皖西召開鄂豫皖邊區幹部會議,組成了以高敬亭委書記的新的鄂豫皖省委,重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並確定在大別山腹地、鄂東英山、皖西太湖等地建立新的游擊根據地。

區域範圍

由鄂豫皖蘇區演變而成,位於湖北、河南、安徽3省交界的大別山區,包括3 省邊境的數十縣。1934 年11 月,紅25 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向鄂豫陝邊界轉移後,留下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重建紅28 軍,並與中共鄂東北、皖西北道委一起,領導邊區軍民堅持游擊戰爭。由於這裡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紅28 軍緊緊依靠民眾,縱橫馳騁,游擊戰爭得到廣泛而又規模較大的開展,紅軍和地方
武裝均有較大的發展。

鄂豫皖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

紅28軍制定新的鬥爭方針,靈活開展游擊戰爭
店前河會議,確定新的鬥爭方針和戰術原則
1935年7月2日,紅28軍抵達安徽省太湖縣店前河,與中共皖西特委、紅246團、一路游擊師以及中共赤城縣委書記石裕田率領的商北大隊會合。為了總結紅28軍這次西進東返、行程700公里,取得桃花山、王園、段水山三戰三捷的經驗,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針,高敬亭在店前河主持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
會議在充分發揚軍事民主、聽取各方面不同意見的基礎上,認真總結了紅28軍重建以來,特別是往返平漢路、開展游擊戰爭的體會;並根據敵軍指揮不統一和戰鬥力強弱有差異之特點,提出和制定了以"揀弱敵打"和一切供給取之於敵為核心思想的"拖垮25路,相機打11路和東北軍,向保全團要補給"的基本作戰方針,以及"敵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傷亡過大不打,反之則打"的戰術原則。不久,又補充了"繳獲不多不打,反之則打"(簡稱"四打四不打"原則)。這一作戰方針和戰術原則的提出,是高敬亭在游擊戰爭實踐的基礎上,集中集體智慧而制定的。它的制定,對鄂豫皖邊區游擊戰爭的開展直至勝利,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店前會議後,紅28軍以皖西遊擊根據地為依託,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不失時機地殲滅了多股敵人。
7月7日,紅28軍在舒城烏沙街黃巢尖殲滅安徽保全團一個營。12日晚,紅28軍手槍團在潛山縣珠屋廟利用夜暗占領有利地形,伏擊國民黨第102師第656團給養護送隊,俘敵60餘人。15日,紅28軍手槍團第一分隊偽裝出擊,在太湖縣冶溪河,俘虜國民黨第25路軍別動隊130餘人。
8月13日,紅28軍進至霍山縣燕子河地區(今屬金寨),獲悉國民黨第65師第195旅第390團一個營移駐花涼亭,紅28軍乘其立足未穩,突然接近該敵,22時發起攻擊,給該敵以重創,斃傷國民黨兵300餘人,繳獲步槍200餘支,輕重機槍7挺,迫擊炮1門,子彈萬餘發。天將拂曉,部隊主動撤出戰鬥。
8月底,紅28軍殲滅桐城保全大隊270餘人,隨後又在該縣紙棚全殲縣常備隊。接著又巧扮國民黨部隊,於青草將安徽保全團一個連全體繳械。這些戰鬥的勝利,充分說明了店前河會議所制定的鬥爭方針和新的戰術原則的正確,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正規軍和反動地方武裝的囂張氣焰。
紅28軍游擊戰爭的開展,經歷了集中兵力作戰到分散游擊作戰的轉變過程。9月13日,由於紅28軍集中行動,在潛山縣妙道山,遭到追繳的國民黨第32師第95旅的前後夾擊,被緊縮壓迫在陡峻的山嶺上。第244團第2營營長林維先率領第六連奮勇阻擊,掩護主力安全轉移,林維先和六連一個排被敵人逼至山崖邊上,林維先帶頭跳下山崖,結果林維先和20餘人幸免於難,其他人壯烈犧牲。當晚,高敬亭抱病在茅山召開會議(高敬亭因病沒有隨軍行動),決定留下紅244團第2營在羅田、英山、潛山打游擊,掩護高敬亭,收攏失散人員;紅28軍主力由紅82師政委方永樂率領,到潛山、霍山、六安、舒城活動。10月,方永樂在舒城境內與紅246團會合,並將部隊進行了整編。將244團3營中的強壯者調入1營,1營的病弱者調入3營,方永樂率領最強的1營到赤南、霍山等地游擊;將3營交徐成基帶領,縮編為兩個連,該稱五路游擊師,在潛山、太湖一帶活動。
12月上旬,方永樂令紅82師參謀長丁少卿率特務營和手槍團一個分隊與高敬亭會合,自己帶244團1營和手槍團主力進軍浠水、黃梅等地游擊。
丁少卿與第五路游擊師會合後,對跟蹤而至的國民黨第32師第189團第1營殺了一個回馬槍,手槍團分隊迂迴敵人側翼,突然開火,擊斃敵189團團長,敵人失去指揮,隊伍騷亂,特務營從正面衝擊,擊退了增援的敵獨立第五旅第615團五個連。經一小時激戰,共斃傷國民黨軍三百餘人,繳槍200餘支。12月底,丁少卿率部到達三角山,與高敬亭會合。
三角山會議,開展內外線結合的游擊戰爭
1936年1月5日,紅28軍所轄各部在湖北省蘄春縣三角山會合。會議決定,五路游擊師恢復紅28軍244團第3營番號。會議上,紅28軍的軍、師領導人都感覺到部隊在近三個月的分散活動中,要比集中活動更加機動靈活。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總結實際作戰經驗,高敬亭在幹部會議上分析了當前鬥爭形勢,充分肯定了各部隊在分散活動中對付敵人"追剿"的經驗,制定了部隊繼續分散活動並且前出到平原地區去更廣泛地開展游擊戰爭的鬥爭方針。
會議還討論和制定了具體的鬥爭策略和游擊戰術,主要是:戰術上以伏擊為主,以長途奔襲,化裝智取為輔;戰鬥過程要出敵不意,力爭打殲滅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部隊作風要勇猛頑強,戰鬥動作要隱蔽突然,勇於短兵相接,敢於貼身肉搏;防禦時要機智靈活,以保存有生力量為主;適時反擊後,轉移要迅速隱蔽,使敵人追不上,堵不住。
三角山會議制定的鬥爭方針和戰略戰術,使鄂豫皖邊的游擊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逐步改變了紅28軍長期以來難以擺脫強敵,被敵人不斷追擊的被動局面。會議後,紅28軍部隊從集中到分散,從山區到平原,從內線到外線,縱橫馳騁在以老根據地為中心的更廣大的地區,對游擊戰術的認識不斷更新,經驗越來越豐富;運用也更加自覺,實戰越來越靈活,把鄂豫皖邊區的游擊戰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會後,方永樂率領紅244團、特務營和手槍團兩個分隊到黃梅、蘄春、浠水、黃岡、宿松、太湖一帶活動。3月24日,為了進一步調動敵人,方永樂再次分兵,自己率領244團1營、3營和特務營到宿松、太湖地區活動,派1營營長林維先率一個加強連插入敵後,到平原地區活動,以進一步摸清平原地區的虛實。
林維先率領加強連從木湖山區奔赴浠水、黃岡的平原地區作戰,一路採取偽裝戰術,連克浠水、黃岡一帶的多個敵人據點。於25日機智越過敵人封鎖線,西渡巴河。又冒充國民黨第25路軍別動隊,殲滅黃陂保全隊一個排,智俘敵25路軍秘書長。當天下午,又裝扮成敵25路軍秘書長及其隨員,奇襲上巴河,一舉殲滅湖北保全第八團第十連80餘人。26日,加強連進至黃岡馬鞍山東南的炮燭鋪,殲滅上巴河換防的湖北保全團第11連70餘人。3月3日下午,林維先率加強連強行軍百餘例,出敵不意,奪取了國民黨25路軍浠水縣下巴河軍需倉庫,繳獲大批彈藥和軍需物資,在一定程度緩解了紅28軍的物資困難,更重要的事,加強連取得了平原作戰的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方永樂率部先後擊潰黃梅縣保全隊200餘人,威逼黃梅縣城,輕取該縣重鎮孔壟鎮,全殲守軍一個保全分隊。爾後南下。
高敬亭率手槍團一個分隊到達鄂東北地區,2月,在經扶縣茅草間召開道委、特委、縣委、獨立團各級幹部會議,傳達了三角山會議精神,布置了鄂東北地區軍事鬥爭。會議決定擴大游擊區域,發展游擊戰爭,具體將鄂東北劃分為三個區域,鄂東北的主要武裝第3路游擊師、鄂東北獨立團、第1、第9游擊師分三路行動,配合紅28軍作戰。這次會議,明確了鄂東北各級黨組織和地方武裝的行動目標,使紅28軍與鄂東北、皖西北的地方武裝的配合更加緊密,更趨協調一致。
國民黨軍布置新的"清剿",紅28軍四面出擊
由於貫徹了三角山會議的精神,高敬亭、方永樂分兵出擊,游擊戰爭開展得有聲有色,不僅挫敗了敵人的清剿,還使老蘇區逐漸得到恢復。1936年2月,氣急敗壞的蔣介石,免去了梁冠英的"清剿"總指揮的職務,任命衛立煌為鄂豫皖邊區"清剿"總指揮,調集九個師另一個旅,共49個團的兵力,向鄂豫皖游擊區發動第三次"清剿"。
衛立煌認為梁冠英的失敗,在於不善於山地戰。他一上任,就從貴州省調來了善於山地作戰的國民黨軍第102師、103師,置於黃陂、麻城一線,擔任追剿、搜剿任務,增強了山地戰能力;同時令新調進邊區的國民黨第52師、第82師配置在平漢路兩側,擔任護路,阻截紅軍跨越平漢鐵路,尤其防止紅28軍西進,並對周圍地區進行"清剿"。以其嫡系第14軍所轄第10、第83師分別負責鄂東、皖西的"清剿"。第11路軍和第25路軍的任務不變。衛立煌為了加強對根據地交通的封鎖,在大別山原有碉堡封鎖線的基礎上,又加修了37條封鎖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碉堡網路,又針對紅28軍靈活行動的特點,抽調精銳部隊,組建了五個"追剿隊",不分防區,沒日沒夜,窮追紅軍游擊隊,各個防區部隊都給予配合,先包圍後合擊。還實行"移民並村",組織民團進村防守,安插密探,蒐集情報;實行經濟封鎖,糧食、藥品、油鹽禁運等等手段,妄圖在"最短時間徹底肅清"活動在鄂豫皖境內的紅軍游擊隊。
柴家山會議,制定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鬥爭策略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清剿",1936年3月上旬,紅28軍各部在安徽省太湖縣柴家山會合,高敬亭召集了營以上幹部會議。會議首先由林維先詳細匯報了率領加強連出擊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的經過。接著,會議全面總結了部隊由集中到分散,有山區到平原的經驗,提出了"化整為零、集零為整"的作戰方針,做出了三項決定:一是繼續貫徹三角山會議精神,堅持靈活機動作戰的戰略方針,深入敵後,到敵人兵力薄弱的平原、丘陵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二是縮小目標,以營為單位分散游擊,部隊以長期分散活動為主,軍領導會選擇合適時機決定主力會合和集中行動的時間;三是進一步加強便衣隊的建設,有計畫的從部隊抽調骨幹,放到地方組建便衣隊組織,支援和配合主力行動。
分散游擊,插向敵後
柴家山會議以後,高敬亭將244團第三營改編為紅245團,任命梁從學為團長,楊克志為政委,下轄兩個連和一個手槍隊。隨後,紅28軍決定兵分三路,分別由高敬亭、方永樂、梁從學率領,避開敵軍主力,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1936年3月14日,高敬亭率領紅82師特務營和手槍團一個分隊,由宿松二郎河,經黃梅向廣濟尖山方向行動,途經苦竹口,遭到湖北省保全第12團第3營的襲擊,經兩小時激戰,重創該營,殲滅其一部。22日,在湖北蘄春、廣濟邊界,遭到湖北保全團第7團一個營的截擊,紅28軍特務營和手槍團分隊迅即展開,搶占有利地形,從三面將敵人包圍,戰鬥打響後,敵人傷亡慘重,其一個營大部被殲,餘部逃回梅川鎮。
戰後,高敬亭率部向橫崗山轉移,下旬,部隊進入麻城縣境內。高敬亭命令手槍團團長詹化雨、政委劉遠臣帶領特務營去孝感、黃岡、黃陂一帶開展游擊活動,自己帶領手槍團一個分隊區去鄂東,到羅山等原老蘇區檢查工作。
3月下旬,方永樂率紅244團1營和手槍團兩個分隊到達預定地區黃岡大崎山,方永樂再次分兵,從部隊抽出九個指戰員組成大崎山便衣隊,留在當地開展游擊活動;令82師參謀長丁少卿帶領1營去鄂東北活動,自己帶領手槍團兩個分隊在黃岡、麻城地區游擊。
部隊分散活動後,第1營先在光山縣西北截獲信陽開往潢川的國民黨地方政府的汽車,俘虜和處置了一批土豪劣紳。20日,在湖北禮山縣陳家沖獲知國民黨第102師一個團正在老山寨圍攻鄂東北獨立團,其中一個營在三屋沖組織進攻,第1營決定先打這個營。第1營四個連分別占領了三屋沖周圍的高地,向該敵迂迴穿插,防止其向另外兩個距離較遠的營靠攏,包圍形成以後,第1營突然開火,向敵人衝擊,敵人突遭打擊,無法阻止有效抵抗,經過1小時激戰,三屋沖之敵死傷百餘人,其餘敵人大部繳械投降,少數潰逃之敵,被我第3連全部殲滅。戰鬥結束後,第1營乘勝又向老山寨另兩個營發起攻擊,鄂東北獨立團也發起反攻。此戰,消滅國民黨102師500餘人,繳槍400餘支。戰後,第1營轉入黃安縣境內。21日,第1營又化裝成國民黨"清剿"部隊,連闖孝感縣境內青山口、塗門港、東陽崗三關,俘虜敵人一個連又一個排,狠狠打擊了國民黨軍。
與此同時,梁從學率領紅245團活動在黃梅、宿松、蘄春、太湖等縣。他們利用國民黨部隊多,番號雜,互不了解的特點,多次化裝成國民黨"清剿"部隊,施計用謀,巧襲、奇襲、突襲敵人。
3月25日,梁從學率紅245團從蘄春桐山衝出發,奔襲太湖徐家橋,殲滅湖北保全第7團1個營。4月初,又化裝成"剿匪"部隊,先後攻克潛山、懷寧、安慶五個集鎮,殲敵100餘人,大大擴大了紅軍的影響,直接威脅了國民黨安徽省府安慶。
護兒山遭遇與方永樂犧牲
1936年5月中旬,高敬亭、方永樂、梁從學所率紅28軍三路主力部隊(欠特務營和第1營第4連)在立煌、麻城兩縣交界的長嶺關會合,約千餘人。爾後,經河南商城向湖北麻城運動。14日上午約8時許,在麻城護兒山東北與國民黨第103師第3團第3營遭遇,前面有敵軍阻截,後面有追兵趕來,情況十分危急。紅82師政委方永樂主動要求帶手槍團第3分隊阻擊敵人,掩護主力撤退。
方永樂率部搶占護兒山制高點,向蜂擁而上的敵軍猛烈開火,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斃傷國民黨軍60餘人。部隊主力乘機轉移,隨後,方永樂邊打邊撤,不幸中彈,年近21歲的方永樂政委顯出了寶貴的生命。
方永樂,原名方永蘆,安徽六安人。1916年生,1929年參加黨領導的獨山暴動,1931年加入共青團。1932年任少共六安縣委書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皖西北少共書記,紅25軍75師少共書記,鄂東北道委少共書記。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25軍長征前,指定他率領鄂東北獨立團,前往皖西北尋找高敬亭,傳達省委關於堅持鄂豫皖邊區鬥爭的指示。方永樂率部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任務。1935年2月,他與高敬亭率領的紅218團會合後,立即組建紅28軍,任紅82師政委。他嚴於律己、平易近人、驍勇善戰、善於做思想工作,對紅28軍的成長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受部隊指戰員的熱愛。他的犧牲,是鄂豫皖邊游擊區的重大損失。
三河口集中和大崎山再度分兵
1936年5月18日,紅28軍各部在麻城縣三河口會合,爾後集中在麻城、羅田、黃岡一帶活動,28日,部隊進至黃岡大崎山。鑒於國民黨部隊重兵"清剿",不利於部隊集中活動,高敬亭決定部隊繼續分散活動。
5月29日,詹化雨率紅28軍特務營和手槍團1個分隊從大崎山出發,經羅田、麻城、商城至潢川縣。6月2日,部隊化裝奇襲桃林浦鎮河南保全團1個大隊,殲其一部,繳獲部分槍枝和軍用物資。中旬,手槍團隨高敬亭行動,劉遠臣率領特務營轉戰鄂東、皖西許多地區,打了很多勝仗,協助黃岡黨組織建立了四個區委和黃岡戰鬥1營。11月中旬,在太湖邊境的界嶺附近消滅國民黨第32師1個營,俘虜敵副團長以下100餘人。梁從學率領紅82師第245團到蘄春、英山、羅田、黃岡地區活動,8月下旬與高敬亭會合。
林維先率領紅244團第1營,於6月上旬首次越過平漢路,攻取了應山縣(今廣水市)平林團防局圍寨,奇襲劉家河據點,擊斃國民黨軍和團丁100餘人,俘虜50餘人,繳獲武器彈藥和一批軍用物資。7月,林維先率領紅244團第1營第2次越過平漢鐵路,在鐵路西側襲擊安陸縣第2區區公所駐地趙家棚,俘虜該區區長及團丁50餘人,爾後向西,活動於應山、隨縣、安陸、雲蒙、應城、京山、鍾祥、棗陽等地區,不斷打土豪,割電線,截軍車,打擊地主反動民團,造成了國民黨和民團的恐慌。9月,林維先第三次越過平漢鐵路,6日,在浠水縣劉家坳殲滅湖北保全第7團1個營另1個排,繳槍300餘支,子彈萬餘發。28日,又在黃岡黃家畈與湖北保全團及國民黨第103師1個營遭遇,經激戰,殲滅其前衛連大部,斃傷敵100餘人。至10月中旬,返回岳西縣鷂落坪,與紅28軍政委高敬亭及所率部隊會合。
12月,高敬亭率紅28軍手槍團兩個分隊和第1營轉戰於蘄春縣龍井岸地區,採取誘敵深入戰術,一舉殲滅尾追之國民黨第32師第94旅第187團1個營,斃傷敵4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10挺,步槍、子彈各一部。
由於柴家山會議後,紅28軍時散時聚,以分散活動為主,靈活機動地連續打擊敵人,使國民黨軍痛感:"行蹤飄忽"、"忽現忽隱"、"分股流竄"、"清剿難以奏效",無可奈何宣布第三次"清剿"結束。
抓住時機,痛擊國民黨第33師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國民黨當局為了對付發動事變的張學良、楊虎城,將第10、第83師從鄂豫皖邊區西調,將第33師接替其防務。鄂豫皖邊區敵人兵力減少,而國民黨新的一輪"清剿"尚未部署就緒,這就給了紅軍游擊隊一個可乘之機,紅28軍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狠狠打擊敵人。
啄立山戰鬥
1937年1月初,高敬亭率紅28軍第244團第1營,特務營和手槍團兩個分隊自商城縣南下,在麻城兩路口地區與國民黨第33師第198團六個連遭遇,紅28軍勇猛進攻,與敵激戰4個小時,後主動轉移,迂迴經扶,入麻城縣境。敵第33師窮追不捨。高敬亭即率手槍團兩個分隊到黃岡地區檢查工作,讓詹化雨率餘部牽著第33師兜圈子,尋機殲敵。2月5日,部隊到達啄立山一帶,國民黨第33師第198團和一個保全大隊也追到了啄立山,詹化雨決定利用啄立山的有利地形殲滅這股敵人。244團1營和特務營經過阻擊和迂迴,對敵人形成包圍,不斷攻擊壓縮,除1名保全隊隊長和1名敵連長等18人逃脫外,將敵人全部殲滅,俘虜100餘人,繳槍200餘支,輕機槍3挺。此戰,給剛調入麻城才2個月的第33師以迎頭痛擊。
王通戰鬥
1937年3月下旬,為了擴大啄立山戰鬥的戰果,進一步調動敵人,高敬亭將紅28軍(欠手槍團第3分隊)集中在黃安、麻城地區活動,示形於敵。國民黨第33師師長馮興賢獲悉後,嚴令各部對紅28軍"分途跟蹤、不得放鬆,一致行動,設法聚殲。"
10日,當紅28軍主力進至麻城西北的梅花山、駱家堰地區時,第33師3個團分別從麻城、黃安包圍過來,企圖合擊紅28軍。
紅28軍立即向黃安方向轉移。12日,當敵第33師第198團兩個營追蹤至麻城縣王通地區時,高敬亭決定"殺回馬槍",利用有利地形,痛擊追兵。
高敬亭令手槍團第1分隊占領王通南側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打阻擊;第1營和特務營迂迴敵後,以一部斷敵退路,一部將敵人攔腰斬斷,分割圍殲。經過4小時激戰,背水作戰的敵人兩個營全部被殲,擊斃敵團長秦丹雲、營長宋寶珠,繳獲各種槍400餘支,子彈8000餘發,電台一部。此戰,達到了調動敵人,擴大戰果的目的。體現了紅28軍分散以游擊作戰,集中以大量殲敵,不斷打擊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爭藝術,從而嚴重打擊了敵人不斷"追剿"我軍的信心。
國民黨第33師雖然迭遭失敗,但是其師長馮興賢並不甘心,他重新組織進攻,調集了19個連的兵力,組成兩個"追剿隊",繼續跟蹤"追剿"。另外,國民黨第32師第190團,第65師388團、第390團,第102師2個營,以及湖北保全團第4、第7、第8團各一部,組成了相互配合的三路向紅28軍進攻。3月31日,紅28軍在黃岡接天山一帶與敵激戰4小時,突出合圍,向麻城夏家灣方向轉移。敵人發現後,調整部隊再次追來。
高敬亭為了保存紅軍的有生力量,擺脫敵人的"追剿",決定再次分散活動:令紅244團第1營到黃岡大崎山,將黃岡戰鬥2營(1937年1月中旬,中共皖鄂特委將蘄春、黃梅、廣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合編而成)編入紅244團為新2營,隨第1營出擊平漢路兩側;紅244團副團長林維先率領特務營和手槍團第3分隊到鄂東活動;高敬亭帶手槍團第1、第2分隊到光山、羅山一帶游擊。
實行主力部隊、地方武裝、便衣隊三結合,開展反"清剿"鬥爭
以主力部隊、地方武裝、便衣隊三結合的武裝體制,開展游擊戰爭,反擊國民黨軍隊的"清剿",是鄂豫皖邊游擊鬥爭的主要特點和優點。
在紅28軍以主力分散到外線作戰的同時,鄂豫皖邊游擊區各地黨組織領導地方武裝,在游擊根據地和游擊區內,積極開展游擊活動,襲擾和打擊敵人,配合主力紅軍作戰。
鄂東北地區
1936年2月為了反擊衛立煌發動的"清剿",中共鄂東北道委書記陳守信調回在平漢路以西活動的鄂東北獨立團,在鄂東北地區與各路游擊師,便衣隊一起,開展游擊活動,配合紅28軍作戰。
3月,獨立團與道委特務隊在禮山縣以東的彭店、新府、高店、王店一帶活動。3月26日,與紅28軍手槍團第1分隊會合後,發現國民黨"清剿"部隊第102師約1個營的兵力正由高店鄉王店開進。獨立團和特務隊根據道委的決定,首先占領雷虎寨陣地,由紅28軍手槍團第1分隊化裝成國民黨第25路軍別動隊迂迴敵之側後,與獨立團和特務隊前後夾擊敵人。經過協同作戰,殲滅國民黨第102師兩個連,斃傷俘虜敵140餘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5月,鄂東北道委第3次組建了鄂東北獨立團,熊先春、洪益萬分別任團長和政委,下轄兩個戰鬥連和一個手槍隊,共200餘人。在人民民眾的配合下,獨立團轉戰鄂、豫兩省十幾個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殲敵600餘人,繳槍200餘支,牽制了國民黨第10師、58師各一部和一些反動民團的兵力,減輕了紅28軍的壓力。鄂東北第3路、第九路游擊師,也在便衣隊的配合下,四處出擊騷擾、打擊敵人,燒碉堡、攻據點、拔掉民團山寨,部隊在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鄂東北特務隊還通過活捉土豪,為紅28軍籌集經費、布匹、藥品和其他物資,有力支援了紅28軍作戰。
皖西和皖西北地區
1935年2月,中共皖西特委成立。特委書記徐成基十分重視組建武裝游擊組織,先後建了潛江游擊隊、潛山游擊大隊、皖西獨立營、四個縣游擊師和29個便衣隊,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民團反動勢力。同時,注重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民眾工作,發展新游擊區。
1935年6月,赤城、赤南地區的1、2路游擊師轉戰到皖西後,與皖西遊擊隊配合作戰,使皖西遊擊根據地擴大到1.5平方公里。特別是在大崗嶺、鷂落坪為中心的縱橫百里的區域內,地方黨和便衣隊可以半公開的活動,紅軍指戰員甚至可以穿軍裝單獨行動。1936年初,便衣隊在岳西縣磨刀坪辦起來一所供窮人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和革命道理的學校。該校一直辦到1937年6月,教師查瑞林遭國民黨當局逮捕方停辦,整體鬥爭形勢很好。
1934年4月,中共皖西特委與1931年成立的、擁有一塊根據地的皖西北特委取得聯繫。皖西特委書記徐成基便幾次帶領手槍對化裝後到合肥附近的白區會見皖西北特委和游擊師的領導人孫仲德,互相介紹敵情,研究配合工作和對敵鬥爭,幫助皖西北游擊師開展游擊戰爭,打開局面。當時,皖西北游擊師有四個連隊,皖西北特委決定將游擊師的幾個連隊分批送到皖西根據地進行整訓和協同作戰,後來有一個連隊補充進了紅28軍。
為了鞏固皖西北根據地,高敬亭還派了一名副營長到皖西北游擊師擔任副師長,傳授游擊戰爭的經驗。這位副師長後來犧牲在皖西北游擊區。皖西和皖西北游擊根據地的兩支游擊隊並肩作戰,互相策應,不斷打擊敵人,扭轉了皖西北游擊根據地被國民黨殘酷"清剿"所造成的被動局面,兩地的游擊隊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935年5月14日,徐成基通過皖西北特委向黨中央寫過一份工作報告,同年8月,高敬亭和徐成基還是通過皖西北特委,向中共中央匯報了鄂豫皖游擊區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
皖鄂地區
1936年秋,中共皖西特委書記徐成基在湖北英山被反動民團殺害。9月,高敬亭在英山桃花沖主持召開會議,將中共皖西特委改稱中共皖鄂特委,任命何耀榜為特委書記,領導湖北英山、羅山、蘄春、廣濟、黃梅等十餘縣的鬥爭,也為機關設在岳西縣鷂落坪。在中共皖鄂特委的領導下,皖鄂地區人民民眾積極支援紅軍,送情報、抬擔架、縫軍衣、做軍鞋、安置照顧傷病員等等。在將軍山、大崗山、鷂落坪、沙河村、小河南、等地建立了許多野戰醫院,也稱"山林醫院",還建立了小型的修械所和被服廠等,人稱這裡是紅軍的小後方基地,對紅28軍堅持的游擊戰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6年9月6日,紅28軍第244團第1營在浠水縣劉家坳殲滅湖北保全第7團1個營另1個排,繳槍300多支,子彈萬餘發。接著在黃岡陳家畈與湖北保全第7團及國民黨第103師一個營激戰,殲其前衛連,斃其100餘人。紅28軍主力的作戰行動,迫使國民党進入山區的正規部隊,龜縮到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附近,只留下當地民團和保全團駐守碉堡。
鄂豫皖邊游擊區各級黨組織,利用敵人兵力不足,收縮防線的有利時機,帶領地方武裝,攻圍寨、端碉堡,破壞敵人封鎖線。如鄂東北獨立團,有一天從黃安長途奔襲黃陂站,黃陂站守軍是國民黨第103師一個連和民團50餘人,獨立團以1連攻擊該站北頭大廟敵連部;2、3連擔任正面主攻。戰鬥打響後,1連牽制住北面敵人,2連將民團迅速殲滅,3連和手槍隊猛攻鎮南碉堡,使守軍第103師1個排投降,余敵倉皇逃竄,獨立團繳槍40餘支。10月,獨立團連續作戰,從熊家河出發,到陡山河、來家河和光麻公路沿線,橫掃大小碉堡100餘個,攻克敵圍寨20多個。同時在皖西地區,僅赤南、赤城就攻克了7個圍寨和50多個碉堡。中共商南縣委書記張澤禮,於11月26日親率便衣隊配合紅28軍手槍團第3分隊,偽裝成國民黨第11路軍的傷兵和護送隊,攻進赤城熊家河一個碉堡後,將守軍槍栓卸了,令其背槍帶路,去攻第二個碉堡,帶路的敵軍將碉堡喊開,部隊再攻進去。
用這樣的辦法,一日內摧毀熊家河的碉堡十餘座。
這一時期,紅軍游擊隊高興地總結為:"敵集中、我分散,敵上山、我下山,回過頭來再把炮樓端。"這是當時游擊戰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與此同時,在鄂豫皖邊游擊區,一種黨政軍三位一體的武裝工作隊--便衣隊,成為開展游擊作戰的重要形式,在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便衣隊最早在鄂豫皖地區誕生是在1932年,紅25軍西征後,高敬亭根據游擊戰爭的特點,十分重視便衣隊的組建和發展,親自規定了便衣隊的任務,在實踐中形成了鄂豫皖邊區人民和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的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在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便衣隊發展到111個,主要分布在皖西、鄂東北、豫東南三個地區,便衣隊的主要作用在於:
1、 發動、宣傳、組織民眾
關心民眾疾苦,幫助民眾解決困難,在民眾中進行革命串聯,先發展農民秘密小組,逐步發展成不脫產的便衣隊。
2、 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
黃岡便衣隊協助地方黨組織發展了100多名黨員,建立了十幾個黨支部,4個區委,成立了中心縣委,建立起以黨員為骨幹,便衣隊、游擊隊、戰鬥營的各級武裝力量。
3、 擴大游擊區,建立新的游擊根據地
便衣隊隱蔽分散,靈活精幹,善於聯繫和發動民眾,較易避開敵人的"清剿"和搜捕。便衣隊立足生根後,逐漸開闢出一塊塊小的根據地,以後聯成一片,就形成了較大的游擊區,經過武裝鬥爭的不斷勝利,就成為了新的根據地。1935年冬,鄂東北獨立團團長陳守信在靈山留下了一支10個人的便衣隊,這支便衣隊在獨立團、游擊師、特務營的支持下,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多次戰鬥,在平漢路的兩側羅山、信陽、應山三縣交界的地區,開闢出一塊游擊根據地,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給了紅28軍和鄂東北獨立團以很大的支援。
4、 保障紅軍供給,安置紅軍傷病員
紅28軍主力在外線作戰時,其給養主要是由便衣隊解決。便衣隊通過打土豪和發動民眾,源源不斷地將衣服、鞋子、牙刷、牙膏、電池、電筒、雨傘等生活必需品送給紅軍。紅軍的傷病員,也是靠便衣隊安置在民眾家中或山林中,便衣隊還要負責安全和醫療護理,照顧得無微不至。如靈山便衣隊在三年游擊戰爭中就接受了70多名傷病員,在便衣隊精心掩護下,無一被敵人發現。保障了紅軍指戰員無後顧之憂,輕裝上陣,提高了機動作戰的能力。
5、 鎮壓反革命,掌握鄉村政權
便衣隊在鄉村中,注意掌握鬥爭策略,對於罪大惡極的反動分子,堅決予以鎮壓;對於開明紳士和有正義感的地方豪紳,以及迫不得已為敵人做了點事,沒有危害民眾和革命事業的,則曉以大義,爭取其採取中立態度;對守法聽命,為我做事者給予保護;對國民黨基層政權、基層組織,經過教育和威懾,使其為我所用。在便衣隊的控制下,如光山、商城的部分地區,地富收租多少,紅軍家屬免租,村長保長的任命,都是便衣隊說了算。很多便衣隊都掌握了當地鄉村政權。
6、 補充紅軍兵員,配合紅軍作戰
在便衣隊支持下,大批兵員和地方武裝不斷補充紅軍主力部隊。如1936年秋,黃岡縣組建的戰鬥1營,後來發展到200多人,補充到紅82師特務營。1937年春,黃岡又組建了戰鬥2營,後來發展到300多人,改編為紅244團新2營。皖潛獨立營、蘄黃廣游擊隊等,都上百人,也補充進了紅28軍。便衣隊還了解當地敵人情況,負責將敵人的守備、調動、強弱等及時提供給紅28軍,使主力部隊掌握主動權。同時,為配合主力部隊行動,便衣隊經常破壞道路,砍電線桿,散發傳單,騷擾敵人,有時向敵人打幾槍,敵人以為主力部隊來了,一晚上機槍掃個不停。有時幾個便衣隊員能纏上敵人一個營打幾個鐘頭,敵人衝上來,便衣隊又無影無蹤。夜間摸崗哨,摸碉堡,搞得敵人驚恐不安,進退失據。
總之,三角山會議後,紅28軍在地方黨組織和便衣隊的配合下,邊戰鬥邊總結經驗,戰略得當,戰術日臻成熟,游擊戰爭蓬勃開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紅28軍進行的較大和有影響的戰鬥34次,殲敵5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4000餘支(挺),游擊區擴大到三省邊界45個縣,成為鄂豫皖游擊區三年游擊戰爭中最好的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