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緣

郵緣

《郵緣》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桑弧執導的喜劇影片,由郭凱敏、陳燕華主演,於1984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青年工人丁大森以集郵為媒介,在郵遞員周芹的幫助下,奮發進取學習文化知識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中國電影《郵緣》精彩劇照集錦 中國電影《郵緣》精彩劇照集錦

精力充沛的青年工人丁大森,由於“十年動亂”的影響,文化知識差,考不取學校。他的母親只好把原來準備讓女兒丁慧娟頂替進廠的機會給了兒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丁大森結識了熱心的女郵遞員周芹。周芹勤奮好學,工作認真負責。在周芹面前,丁大森謊稱自己從小愛好集郵,出了不少洋相。在周芹的啟發幫助下,丁大森變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集郵愛好者,並在集郵中增長了多方面的知識。

有一次,絲綢公司舉行“廠際青工智力競賽”,他們廠的三名代表中有一個因臨時生病不能出席。廠工會委員老韓急中生智,叫丁大森濫竽充數,並囑咐他上台後千萬不要開口。不料,競賽中湊巧有與郵票有關的考題,大森居然對答如流從而使他們廠榮獲第一名,在同事們的誇獎聲中,他自己也飄飄然起來。唯有周芹給他潑冷水,使他認識到今天的成績不過是僥倖得來的。周芹還鼓勵他要拿出“牛勁”來好好學點科學文化知識,不再做“迷途的羔羊”。

丁大森的姐姐丁慧娟在農場工作時與高強相愛。他一人回上海後一直與留農場的高強保持通信來往。由於使用郵票帶來的誤會,使她痛苦萬分。後來這封信被大森看出了破綻,並讓周芹借休養的機會向高強當面了解真相。當這位“綠衣紅娘”風塵僕僕回來時,不僅給慧娟捎來了高強希望她立刻回去的親筆信,也帶來了山區建設欣欣向榮的好訊息。丁母糾正了“上海再苦也比外地甜”的偏見,並同意了慧娟與高強的婚事。

不久後,周芹在投遞信件時,又發現一封名叫“牛不羊”的死信,是職工文化補習夜校發出的入學通知書,經過她調查得知“牛不羊”原來是丁大森的化名。周芹欣喜萬分地將入學通知書交給丁大森,送他去夜校上學。在華燈初上的街頭,倆人並肩走著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郭凱敏丁大森
陳燕華周芹
張閩丁慧娟
王蘇婭丁母
閃增宏竇小虎
牛犇老韓
何麟高強
盧青姜浩
喬奇老學者
程之集郵家
潘楓興興

職員表

製作人丁里
導演桑弧
副導演(助理)廖瑞群、陸健真
編劇王煉、桑弧、李亦中
攝影邱以仁
配樂呂其明
剪輯朱朝升、葛海娣
道具韓偉祥
美術設計濮靜蓀
服裝設計王海娣、陸昆明
燈光薛福明
錄音盧學翰
布景師周金興(置景)、張信傳(繪景)
編輯徐世華
擬音過敏
特技設計張殿雲
特技攝影蒲維仲
演奏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陳傳熙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
1985年1984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郵緣》
1986年第一屆科羅米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郵緣》

影片評價

該片的成功,首先在於編導充分注意到了喜劇片的特點,總體構思是喜劇式的,而不像某些喜劇片用正劇的樣式來進行構思。影片勾勒了一個充滿喜劇氣氛的獨特的環境,在完全是喜劇式的情節之中塑造了具有強烈喜劇色彩的人物形象。主人公從愚昧無知到力求擺脫無知狀態的過程充滿了喜情情趣,而且又符合人物的性格,因而觀眾“喜”得起來。特別是影片的選材角度,不是攻克某一技術難關或參加某一重要考試,而是以愛情為線索,用集郵為形式,這就為編導者在設計喜劇的衝突與笑料時做到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而使得影片具有了自己鮮明的特點與風格 。 (《電影新作》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