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品相

郵票的品相指的是郵票的外觀質量,包括郵票的票面、票背、齒孔等各個部位的情況。一枚郵票的珍貴與否,除了存世量外,品相的好壞是一個重要因素。

簡介

集郵的人都非常講究郵票品相。所謂郵票品相,就是郵票的相貌

定級分類標準

郵票品相具體定級分類標準是:全品、上品、中品、下品、差品。
全品與發行時無異,票面色澤鮮艷、平整、無人為痕跡、印製缺陷及髒痕,郵票金粉或銀粉保持完美、光亮。齒孔整齊、自然、無折齒,連張郵票齒孔間無摺痕。背面乾淨、平整、無髒痕,有背膠郵票必須是原膠、全膠且潤澤。紀特郵票允許自然輕微發黃且均勻。無波浪式變形,紙張有輕微的非人為胎記,無下水。
上品票面色澤鮮艷,有輕微軟折但無其他人為痕跡、印製缺陷及髒痕。郵票金粉有輕微氧化或輕微指紋痕跡但無褪色。齒孔整齊、自然、無折齒,連張郵票齒孔間有摺痕。背面乾淨、平整、無髒痕,有背膠郵票必須是原膠。紀特郵票允許自然發黃,輕度髒痕、脫膠或軟折。無波浪式變形,紙張有非人為胎記但不嚴重,無下水。
中品票面色澤基本鮮艷,有軟折、印製缺陷及髒痕,但不嚴重。郵票金粉氧化、指紋痕跡較重或較輕褪色。齒孔基本整齊,有少許弱齒、或折齒,連張郵票齒孔間有斷裂或撕開。背面有軟折、髒痕、無膠、脫膠、人為刷膠、輕微發黃。紀特郵票允許發黃、脫膠和不嚴重髒痕。發生波浪式變形,紙張有較為嚴重的非人為胎記,無下水。
下品票面色澤暗淡、褪色,有嚴重硬折、人為痕跡、印製缺陷及髒痕,郵票金粉氧化指紋痕跡嚴重或褪色較重。齒孔不整齊,缺齒。背面有硬折,髒痕、發黃嚴重。波浪式變形嚴重。紙張有輕度撕裂、揭薄。下水。
差品凡有人為剪下,傷殘、補色、刮戳、換底、拼補以及嚴重褪色、缺齒、揭薄、污跡的郵票均為差品。(僅供參考)

辨別

1、票面是否完整:票面有破損的郵票,屬於品相不好,不能收入郵集。當然珍貴稀有的郵票是例外。
2、有無缺齒:郵票若是缺角少齒,也是品相不好,特別是郵票四角的齒,更應特別小心,不要弄成缺損。
3、票面是否髒污:如果用不乾淨的手去摸拿郵票,就會使郵票沾上髒污,所以要洗乾淨手,並儘量用鑷子去拿郵票。在整理郵票時,也要注意環境,不要讓桌上有墨水、茶水等,以免沾在郵票上。
4、是否揭薄:從信封上往下揭郵票時,不能硬揭,不然會把郵票背面一部分仍沾在信封上,使郵票的一部分變薄,即所謂“揭薄”,也是品相不好的一種。
5、背膠是否完整:現在的新票,一般都在背面刷膠,新票的背膠不能洗去,背膠洗去的新票也算品相不好。
6、是否褶皺:郵票若有摺痕或者褶皺,也算品相不好,有些郵票有些輕微的褶皺,經過適當的熨壓處理,可以使褶皺變的很平整。但熨壓時要注意方法。
7、票面的位置:郵票的圖案應該居於票面的正中,不能偏高或偏低,也不能偏左或偏右。對於無齒孔的郵票,常用剪刀剪開,剪開時,四周的白邊也應該均勻。
8、郵戳蓋的是否恰當:對郵戳的蓋法與收集郵票的目的有關。若主要關心郵票的圖案,則要求郵戳蓋在郵票上的印跡越少越好。特別是人像郵票,郵戳不能蓋在人的頭部。若是主要收集郵戳,則應要求郵戳蓋的清楚和完整,否則也算品相不好。至於郵戳油墨濃重,不論以上那種情況,都是不受歡迎的。

鑑別

票面整潔程度;齒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潔度;圖像(包括圖位)準確度;背膠是否原膠(新票);有無斑點污痕(舊票);郵戳清晰度;有無針眼;有無揭薄、揭破;有無破損;有無折破。郵票褪色、變色的原因:郵票褪色、變色是集郵者常遇到的難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強光的長期照射或接觸酸性、鹼性等物質所至;變色、褪色的主要現象有:藍色變綠色,紫色變灰藍色,紅綠兩色套色變得只剩綠色等,紙張也變綠色發黃,這種變色就成了次品。郵展時間一般不應太長,原因之一就是郵票不能在強烈的日光燈下照射,否則郵票刷色會逐漸褪淡,紙張變黃髮脆。

保持良好品相的方法

1,為了保持郵票的紙質色澤不變,刷色不褪,不讓郵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
2,撕郵票時應先沿齒孔直線反覆摺疊幾次後,再輕輕地撕開,不要用剪刀剪有齒孔的郵票;
3,貼票時,不要直接用漿糊塗在郵票的北面,以免郵票紙變色或產生斑點,應使用護郵袋或膠水紙;
4,從舊信封上取下郵票時,應將郵票連同信封紙剪下,浸入水中約數十分鐘,便會自行分開,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