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技術

郵政技術

郵政技術是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改造、研製有關郵政運輸、搬運裝卸、內部作業和業務管理等方面的設備,以提高郵件處理效率,加快傳遞速度,改善勞動條件和提高郵政管理水平。

郵政技術

正文

郵政技術的主要內容是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改造、研製有關郵政運輸、搬運裝卸、內部作業和業務管理等方面的設備,以提高郵件處理效率,加快傳遞速度,改善勞動條件和提高郵政管理水平。
發展簡史 從1838年英國建立第一條鐵道郵路算起,郵政技術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20世紀初期,各國相繼利用列車、汽車、飛機這些現代化的運輸手段運送郵件。20年代起,已開發國家開始研製郵政專用設備。1927年荷蘭製成世界上第一台設有五個席位的按鍵式信函分揀機,1939年英國研製出第一台單席位機電模擬控制的包裹分揀機。同時一些小型專用設備,如郵票蓋銷機、郵資機、捆信機等先後製成投入使用。法國、美國還曾經分別在巴黎、紐約市內設定地下氣壓管道,在總局和支局之間傳送信函、小包。但是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除郵件運輸工具和通用設備獲得廣泛套用外,成熟、有效的郵政專用設備不多,郵政內部作業基本上仍舊依靠手工操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隨著郵政業務量急劇增加,已開發國家在50年代開始重視郵政內部作業專用設備的研製工作,並取得明顯的進展。自動控制、光電轉換、射流、液壓氣動等新技術在郵政設備中逐步得到套用;各種信函、包裹、郵袋的分揀機,信函自動分類理信蓋銷機和成套的自動化收寄、出售機等先後投入使用。在此基礎上,已開發國家開始建立機械化程度較高、規模較大的郵件處理中心局,實現工廠化生產,每晝夜可處理函件300~500萬件,包裹、小包20~30萬件。不過這些設備基本上仍處於人-機結合的半自動化的技術水平。60年代中期,由於光學字元識別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套用於郵件分揀設備,使信函分揀工作逐步達到全自動化水平。同時為電子信函提供了字元閱讀和信息分揀處理手段。70年代,小型計算機、特別是微處理機的套用使郵政作業單機的性能有了顯著改善。郵件分揀設備不僅具有字元判別、解碼分揀、多席位供包、同步入格等實時控制性能,而且還具有故障診斷、質量檢查、業務分析統計和列印顯示等數據處理功能。電子計算機的套用在郵政管理上也取得了進展。已開發國家已先後在國內建成全國性和地區性的郵政數據處理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統。1976年義大利郵電部的全國郵政數據處理中心同國內16個地區郵政數據中心聯接成網。它除了處理全國郵政儲蓄、匯兌業務外,還具有對郵電部的財務、會計、庫房帳務以及全部職工的工資發放和人事檔案卡片等進行全面管理的功能。70年代各國新建的郵件處理中心局絕大多數都設有中央控制系統,集中管理整箇中心局的作業信息;通過閉路電視,生產流程顯示屏,有線和無線對講電話,各類感測器和小型計算機系統等技術手段監視中心局的作業現場、生產關鍵環節和主要設備的工作狀況,並進行指揮調度。中央控制系統還具有業務管理所需要的數據處理功能。
中國郵政技術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郵政只是利用現代交通工具運輸和搬運郵件,郵局內部作業幾乎全部依靠手工操作。從1955年開始在北京、上海、瀋陽、廣州、石家莊、成都等局建立郵政技術研究機構,研製郵政專用設備。到80年代初,從郵件收寄、分揀封發、搬運、裝卸到運輸、投遞都有了一定規模的機械化、半自動化和自動化設備。在一些關鍵性的技術上也有所突破,如自動信函分類理信蓋銷機,自動識別手寫體和條形碼的信函分揀機,人工標碼台,小型電子計算機和微處理機控制的多席位包裹分揀機、印刷品分揀機、郵袋分揀機,自動匯票排號機,自動報紙分發流水線,營業視窗自動投遞包裹的機械手,各種對公眾服務的自動收寄、出售機以及地區性的匯兌稽核和報刊發行的數據處理系統等都已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和試用。
展望 郵政業務的不斷發展,將繼續推進郵政技術的研究和發展。郵件集中處理和人-機結合的操作方式仍將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其總的趨勢是走向郵件處理自動化和郵政管理信息化。貨櫃和人工智慧機械手在郵政運輸和搬運裝卸作業中將有較大發展。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微型計算機在郵政生產過程控制和業務管理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各種分揀設備將進一步完善並走向單元化、小型化、系列化,雷射全息掃描技術在包裹、印刷品自動分揀上的套用將會得到發展。電子信函會有迅速的發展,以致傳統的信函的實物傳遞在一定範圍內特別是商業信函將會被電子信函所取代。但是,由於不能收到對方的親筆信函以及人們在傳統上愛好郵票、信封和手寫真跡以及投資效益等考慮,電子信函的發展又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見彩圖)

郵政技術郵政技術
郵政技術郵政技術
參考書目
 郵電部郵政科學技術研究所編:《國外郵政技術概況》,郵電部郵政科研所出版,北京,197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tal Mechaniza-tion,Rome,1978;Wiesbaden,1980;Cambridge,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