郳國故城

”《滕縣誌》云:“城東六里有郳城。 ”《名勝志》曰:“郳犁故城,在滕東五里。 ”今滕縣城東二里有土城村,地處城河東畔,河圍三面,村居其中。

簡介

郳國故城位於今山東省棗莊市境內,為春秋時的文物古蹟。

爭論

《通志·氏族略》載:“郳即小邾國,以居邾故又稱邾國。”《史記·楚世家》集解云:“曹姓者,邾是也。”郳國故城的位置有兩說:一說在滕縣城東五里,一說在原嶧縣西集村東。《古今圖書集成》云:“郳犁城在縣東一里梁水(今城河)之東。”《滕縣誌》云:“城東六里有郳城。”《名勝志》曰:“郳犁故城,在滕東五里。”今滕縣城東二里有土城村,地處城河東畔,河圍三面,村居其中。相傳村東北丘陵地帶為故城遺址。但從地面觀察,尚未發現城垣痕跡。從地理上分析,三面臨水的丘陵地帶,不宜建城,故此說難予證實。 《左傳·杜注》曰:“東臨昌慮縣(今羊莊鎮東南五里)東北,有郳城。”《嶧縣誌》載:“邑治北西曹村,土台高數尺,方廣數十畝,居人評為盟台,相傳以為春秋諸侯盟於暨即此。其旁有舊城基,即郳城,小邾之都也。”經查,遺址位於西暨鎮河北莊西。現從遺址地表觀察,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00米的範圍內,散見許多周代陶片,有筒瓦、足、豆把、罐片等,南部斷崖上可見灰土,燒土中夾雜筒瓦、陶片等。當地民眾曾收集到許多斧、鑿、刀、紡輪等石器。遺址東南隅為一長寬各約百米的夯土台,俗稱“梁王城”,台子斷面可見許多灰土、燒土、獸骨、陶片等。從跡象分析,此地故城垣基雖然不明,但地面周代遺存比較豐富,與“杜注”記載相符。小邾之都——郳國故城在歷史文獻記載上就久存爭議,仍須進一步調查研究,以證其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