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筠[清代著名女詩人]

郭筠[清代著名女詩人]

郭筠於1916年12月出生在河北辛集市,1938年至1950年間,一直在冀中軍區火線居社工作,歷任演員、隊長、社長等職,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導演郭筠

人物簡介

導演、演員。1916年12月1日出生,河北辛集市人。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1938年至1950年間,一直在冀中軍區火線居社工作,歷任演員、隊長、社長等職,曾一度在總政話劇團、安徽電影製片廠擔任隊長、導演及副廠長,1964年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
曾在十餘部影片中擔任演員或導演。此後曾因演出話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而獲全國話劇匯演二等獎。
影片主要有:《花好月圓》(飾糊塗塗)、《汾水長流》(飾郭守成)、《紅雨》(飾孫富貴)、 《南疆春早》(與人聯合導演)、《安徽戲曲集錦》(導演)、《寇準背靴》(導演)等。

參加演出的電影

紅雨 (1975) .... 孫富貴
山村會計 (1965) .... 姜喜喜
小二黑結婚 (1964) .... 於福
汾水長流(1963) .... 郭守成
花好月圓 (1958) .... 糊塗塗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 .... 村長 電影名: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導 演:王苹 劉沛然 丁里
編 劇:傅鐸
主 演:今欣 李其煌 田裕民 高保成 席德昌
上 映:1956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劇情簡介:
1942年5月,日寇集中兵力,對我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八路軍的一個排奉命留下堅持鬥爭。該排在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後,遭到敵人夾擊。寡不敵眾,被迫分散突圍,排長閻志剛受重傷,在尋找組織途中,被逃難的抗日軍屬李大娘救下。李大娘與兒媳風霞對閻志剛細心照料。一日,敵人來李大娘家搜查,婆媳冒著生命危險掩護閻志剛。這時黨組織命令閻志剛留在村里養傷,並輔助村里工作。一年後,侵略者在冀中地區的氣焰越發囂張。我軍民的抗日隊伍日益壯大,與敵人展開了游擊戰爭。閻志剛帶領著戰士們,憑藉青紗帳,到處打擊敵人。敵聯隊長叫囂著要活捉閻志剛。由於鬥爭不斷勝利,閻志剛滋長了麻痹思想。一次,在完成爆炸任務後被特務跟蹤,而受到很大損失。閻志剛受到領導批評後,明白要以百倍的警惕對付狡猾的敵人。冀中軍民創造地道鬥爭,把整個冀中開闢成地下戰場。敵人調集兵力,向糧食儲藏地劉家營村進攻搶糧。縣大隊長將堅守劉家營鉗制敵人兵力,配合縣大隊戰鬥的任務交給閻志剛。拂曉,敵人分三路奔赴劉家營。區小隊早已布下天羅地網打擊敵人。敵聯隊長為消滅地道里的區小隊,往地道里放毒,並調來趙莊的預備隊。馬大隊長一面要鳳霞轉告閻志剛,一面乘機襲擊趙莊。劉家營敵人混亂地回撤。區小隊乘勝追擊。鳳霞在完成任務後被捕,她堅強不屈。為解救鳳霞,並為大兵團掃清道路,上級決定拔掉敵人在劉家營的據點。閻志剛獻計,智取劉家營。冀中軍民齊心合力消滅了敵人密布的崗樓,恢復與擴大了根據地,壯大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衝破了異常殘酷而嚴重的“黎明前的黑暗”,迎接了大反攻的到來。

參與製作的電影

南疆春早 (1978) .... 導演
寇準背靴 (1961) .... 導演
安徽戲曲集錦 (1959) .... 導演

近代女詩人(清代)

人物簡介

郭筠(1847—1916),字誦芳,蘄水人。道光戊戌進士、兩淮鹽運使郭霈霖女,自署書齋名曰“藝芳館”,故晚號藝芳老人。她是湘鄉大學士諡文正曾國藩次子曾紀鴻的夫人,翰林才子曾廣鈞之母,由於丈夫曾紀鴻及夫兄曾紀澤都逝世過早,年輕守寡的郭筠成了富厚堂的女主人。她毅然擔負起親課兒曹的重任,成效可觀。她人品、才學兼優,詩、文皆工,嘗與子女唱和,著《藝芳館詩稿》行世,為近代有名的女詩人之一。

生平事跡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五月十三日生於北京。年僅一歲,即由父親與曾國藩訂為娃娃親,許配給剛出生的曾紀鴻為妻。她幼承家訓,致力儒學。同治五年(1866)19歲成婚後,又在曾國藩的親自指點下,通讀《十三經註疏》、《御批通鑑》等書,成為當時名噪京華的才女。
光緒七年(1881)三月,曾紀鴻在京英年早逝,34歲的郭筠攜著四子一女從北京回到湖南,一直住在荷葉富厚堂。其時,曾紀澤遠使英國,郭筠長子廣鈞(重伯)才15歲,富厚堂全由她主家。她在富厚堂建有“藝芳館”書齋,一生苦苦護持“芳記”藏書樓。該樓在曾紀鴻充實經、史、子、集、天文、算術等書的基礎上,她又充之以醫、卜、墾相之書,藏書達2萬冊之多。
郭筠喪夫後,將一切希望寄托在兒孫身上,欲將滿腹才學傳授給他們。兒子們長大成人離開以後,又在男女孫輩中每房留一年長者從小帶在身邊,親自督教,教習《千字文》、《詩經》等書。清末民初,曾紀澤與曾紀鴻兩房子孫聚居於富厚堂,曾家一切事務皆賴郭筠操持。她秉承先人家訓,是曾國藩家教思想的具體實施者,告誡子孫不灑紈絝氣習,力求自立自強。她思想開明,尊重孫曾寶蓀的選擇,得以不纏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她在富厚堂改革家館教育,聘請外籍人士教習外文,要求男生習體操,女生習繪畫等。她還手書家訓《曾氏富厚堂日程》,提出子孫不論男女皆應習一樣手藝;皆應有獨自出遠門之才識;皆應知儉樸,人人自立帳簿,每月所人必要敷出,寫算不錯;皆應俠義成性,不得行為有虧;皆應抱至公無私心腸。所生四子一女,後來均有所成,孫輩男女也大多成為馳名中外的學者,這與其教育薰陶有密切關係。她能詩善文,有 《藝芳館詩鈔》傳世。
民國5年(1916年)農曆三月十二日,郭筠病逝於富厚堂,終於69歲。民國6年,曾寶蓀為紀念祖母對自己“甘聿之教”,將在長沙創辦的女子中學取名為“藝芳女校”。《雙峰縣誌》、《婁底市志》均立有傳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