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庭

郭恩庭

濟南市政協委員、長清縣政協主席郭恩廷。郭恩庭17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沂水師範,在班裡不僅是個品學兼優、愛好廣泛的學生,還是一位德威並重的班幹部。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郭恩庭 郭恩庭

如果順理成章發展下去的話,他也許是個桃李滿天下的優秀教師或者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教育家了。1961年,衛國戍邊的熱潮吹盪到沂水師範,身為班長的他理所當然地帶頭報名應徵,又十分順利地通過了百里挑一的政審關、體檢關,使他脫下了學生服,穿上了黃軍裝。於是,由戰士到班長,到參謀,到科長,到縣武裝部長,到縣委副書記。1996年2月的政協長清縣四屆四次全委會上他又以全票當選為縣政協主席。面對黨的重託和全體政協委員的信任,他十分動情地說:“大家信得過我,我一定要認真學習,積極進取,不偷懶,盡職盡責地做好政協工作。雖然我的老家在沂南,但我已在長清工作25年,是長清人民養育了我,是長清這方熱土培育了我,長清就是我的家,長清人民就是我的父老鄉親,我一定要在現有的崗位上多於一點事,多為長清出一份力!”

個人其它信息

要想贏得戰爭,必須熟知與戰爭相關的一切。為了儘快進入腳色,郭恩廷找來政協《章程》和所有能夠找到的有關政協工作的檔案、文章仔細研讀;與此同時,他還虛心向老主席們請教,很快將有關政協統戰理論概要記滿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還將那些經過整理後的檔案、文章、資料整整齊齊訂起兩大本。不久,在政協的不同會議上,他便以他那特有的富有激情的講話藝術把政協工作、政協理論談得頭頭是道、有板有眼,對縣政協的全面工作也有了一個較為成熟的思路。

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體到一個地區就是要把這裡的經濟搞上去,把各項社會事業搞上去,使這個地區更加繁榮、富足和文明。在這一前提下,提建議、出主意,甚至提出不同的批評意見,都是一種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的態度。但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如果不講藝術,甚至不分場合地“亂放槍”、“亂開炮”,不僅達不到參政議政的目的,甚至還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在這個問題上,郭恩廷認為:不論乾什麼工作,必須講求實際效果,只講形式而不講效果往往會是無效勞動。就像在戰場上,你作戰再勇敢,槍法再準確,但打不到目標上擊中不了敵人,就很難取得主動權。根據他的建議,政協在召開全委會、常委會、調查、視察、協商座談乃至書寫提案等方面,都要在求真、務實、準確上做文章、下功夫。搞任何一項活動事先都慎重選題、充分準備,避免隨意性、盲目性,力爭取得最佳效益,杜絕無效勞動,保證做到幫忙而不添亂。

幾年來,像《我縣私營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我縣教育質量》、《我縣農村奔小康》等重要調查報告,不但引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還針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分別採取了具體、有力的措施,使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健康、有序、迅猛地發展。如長清一中與長清十五中的合校、擴校問題,縣政協就經過了數年的調查、論證,慎重而嚴肅地提出了國中畢業生猛增而將導致高中入學率下降這一涉及全縣千家萬戶的問題。為了做到準確無誤,郭恩廷親自帶領有關委員和部門負責人,不知多少次出入一中校門進行調查、座談。合併後的一中早已步入正軌,擴建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2001年可擴招十幾個高中班,國中畢業生升高中難的狀況可大大得以緩解。當然,他們的這些調查、論證都是在靜悄悄中進行。這樣做,也許在“紅紅火火”、“轟轟烈烈”的形式上不夠味道,不夠氣派,少見“權威”性,但在實際效果上卻大大促進了縣裡的工作,也同時大大提高了政協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不但希望獲得政協委員這個“頭銜”的大有人在,就是許多部門和單位也都希望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們去它們那裡視察和調查,因為“別看政協沒有實權,可人家的調查、視察覷實情、講真話,反饋到領導那裡管用”!

政協委員是社會各界有影響的代表人物,無疑具有較高的參政議政能力。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局限他們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有過多的理想化色彩,對自己的意見建議沒有被採納而對有關部門有意見,進而對政協的地位和參政議政的作用產生懷疑。對此,郭恩廷總是以自身經歷做解釋,他認為參政議政不但是一門“藝術”,參政議政者還應該具有藝術家的胸懷,我們的社會正面臨轉型變革時期,要面對許許多多的新任務、新挑戰和新矛盾。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我們的政協委員和所有的政協工作者都應該來一番換位思考,正確理解別人,理解社會各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他說,政協委員們提出的絕大部分問題,領導和各部門也不可能沒有想過,沒有討論過,之所以未辦是因為有難處,尚有許多不利因素的制約而暫時無法實施。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話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是一個沉重的命題。他認為,不論各級黨政領導還是所有政協委員,只要都把心思用在操持“這個家”的柴米油鹽上,求大同,存小異,講真情,棄偏見,就一定能夠做到肝膽相照,同舟共濟。

有人說,政協只要搞好參政議政,搞好民主監督就行了。對此,郭恩廷自有他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政協應在履行好職能的同時,也應該堅定不移地圍繞黨委的中心做工作。如果政協對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聞不問,參政議政就成了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如果政協不積極為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出力,政協就算不得維護黨的領導,政協班子也便是一個不稱職的班子。所以,無論讓他去乾什麼“中心”,他都認認真真、竭盡全力去乾,無論早晚,無論寒暑,只要有任務,他都以一個軍人的嚴謹與果斷去對待、去完成。包企業時,他一到廠里就與幹部職工們座談情況,查擺問題,尋找脫穎而出的機會,探討工廠股份制的改造。包鄉鎮時,他誠懇而平等地與鄉鎮幹部們一起探索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商討減輕農民負擔的可行措施;走村進戶與農民一起琢磨發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總之,從國營、集體企業的下崗職工到街頭夜市上的個體攤販,從黃河灘區的搬遷改造,到南部山區地瓜莖線蟲病的防治,都浸潤著他的心血汗水,都有他傳達去的縣委、縣政府的慰問和關懷.

1997年8月,黃河發生十年未遇的大洪峰。一夜之間,迅猛到來的黃水泥湯使沿黃四鎮40公里灘區一片告急聲,而長清的北大門——玉符河段則又是最為危急的河段之一。這裡,一面是洶湧而來的滾滾黃河水,一面是自臥虎山水庫泄洪而出的滔滔玉符河,二十幾個村莊、幾萬生靈和數萬畝良田的農作物面臨著兩股洪水夾擊的滅頂之災。郭恩廷臨危受命去那裡坐鎮指揮,他愣是三天三夜沒有離開大堤一步,連續八天八夜沒有回家。那些個日日夜夜裡,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那魁梧的身影走到哪裡,哪裡的幹部和民工就心安神定。在之後縣委召開的抗洪總結表彰大會上,受獎名單上雖然沒有他的大名,縣委書記卻特意用欽敬而深情的口氣突出表揚了他,災區的民眾也無比深情地想念著他。對此,他卻另有一番自己的說法:“我是個軍人出身,深深懂得一盤棋作戰的深刻含義。一個戰士,一個戰鬥單位,只有時刻關注戰略大局,時刻服從戰略大局,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政協委員是履行職能的主體,他們是社會各界有影響的代表人物,聯繫著各自界別的人民民眾,因而也能獲得最多最直接的社情民意。但是,政協現有的各種會議和活動,委員的參與面畢竟是有限的。如何讓政協委員把人民民眾的心聲和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通過正常的渠道準確無誤地反映上來,集中上去呢?郭恩廷認為,要想把委員們的參政議政和反映社情民意的熱情發動起來,形成一個上通下達的暢通渠道,政協機關不僅要成為委員之家,政協機關的同志還要走下去,積極開展調查、視察和聯繫委員的活動,與委員們談心、交心、做朋友,並通過委員們與人民民眾談心、交心、做朋友。

郭恩廷出身於貧苦的農家,寒賤的生活給他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幾位兄弟姊妹至今也還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冷暖酸甜、喜怒哀樂親同身受。“人民”這兩個經常掛在人們口頭上的字眼,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政治學上的虛泛概念,更不是理論上的一個幌子。對於他,這兩個字眼絕對是一江春水,是一種讓他思念起來的心靈震顫,是一個讓他魂牽夢縈、無法解脫的終生情結。所以,數年來他不僅帶領同志們到有政協委員的好企業、好村莊去調查、視察、聯繫,而是更注重去那些在效益差的企業和落後偏僻的村莊裡依然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政協委員那裡去調查、視察和聯繫,給他們送溫暖,幫他們出點子,解難題。如前幾年反映強烈的農村電價過高問題,生豬定點屠宰收購價過低、售價高,差價不合理等問題,他都與有關部門和政協委員組成的調查組做深入調查,查清了癥結所在,有理、有據、有節、有具體解決措施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圓滿地解決了問題,消除了民眾的不滿情緒。張夏鎮的於家盤是全縣海拔最高,最偏僻貧困的一個小山村,教師張廣祥在那裡含辛茹苦、默默無聞地任教20年,他和4個學生迎著初升的太陽凝望著冉冉升起在大山深處的國旗的照片,刊登在中宣部主辦的《時事報告》封面上,打動了千千萬萬顆關心農村兒童、農村教育的讀者的心。而年近花甲的郭恩廷早在數年前就出於對這位優秀教師的崇敬徒步登上於家盤,為張廣祥老師、為這座算得上全國學生最少、規模最小的學校送去各方的捐助,送去縣委、縣政府的慰問,感動了五位師生,感動了久居深山的於家盤人。雙泉鄉邵家背村是長清縣最南端的一個小山村。不知哪朝哪代,也不知是為躲避災荒還是戰亂,老祖宗竟然選中這個偏僻閉塞、抬頭是山、出門爬坡的彈丸之地安家立業。千百年來,世代邵家背人盼望著走出大山,盼望著有一條平坦的大道與外界相連。許是他身上潛藏著與民眾息息相通的氣息,郭恩廷與縣政協委員、邵家背村黨支部書記邵珠常一拍即合,他們一起與村民座談,一起攀岩爬坡察看地形,之後又分頭上下左右地奔走呼籲。如今,在市、縣領導的關懷和有關部門的通力支持下,一條平坦寬暢的柏油路亮光光地伸展到邵家背人的眼前腳下。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邵家背人終於在自家那山旮旯的門前看到了城裡人享用了多年的大馬路。雖然他們的衣衫還沒有那么靚麗整潔,他們的面龐還沒有那么油潤富態,但是從他們那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笑靨中,郭恩廷已經明白無誤地看到了他們幸福的未來!

郭恩廷原本是一介書生,是偶然的機會使他有了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但他至今仍然保留著讀書的習慣,中外名著、古今詩詞他都喜歡,尤喜歡研讀中外歷史名人傳略。許是出身寒門,許是史書對他的影響和薰陶,他一直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為官之道不予苟同。相反,許是因了多年領導崗位的磨鍊與摔打,使他對小平同志“做官與做事”的論述感悟頗深,即:個人烏紗事小,人民冷暖事大。如今,郭恩廷已臨近退休之日,但他卻仍以軍人態度告誡自己:站好最後一班崗,向人民交一份圓圓滿滿的合格答卷。他認為,天道歸一,人心為上。無論權高位重,還是著作等身,總有一天都要回到人民中間去的。

這就是一個戰士的性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