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藩

10月,中共正寧縣支部委員會成立,郭廷藩當選為支部統戰委員兼農會會長。 1935年5月,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正寧辦事處成立後,郭廷藩任辦事處主任。 解放戰爭開始後,1947年2月,郭廷藩仍任新正縣縣長,代理新正縣委書記。

人物簡介

郭廷藩,甘肅正寧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淳耀、赤水縣委書記,新正縣縣長,中共路東工委書記,陝甘寧邊區三原軍分區副政委。建國後,歷任三原寶雞專署專員,中共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委第一書記,青海省監察廳廳長,中共青海省委監委副書記,青海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經歷

1932年初,劉志丹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在湫頭原一帶開展游擊活動,對素有正義感的郭廷藩觸動頗大,萌發了投身革命的念頭。是年5月,國民黨平涼督察專員公署派2名收稅委員到湫頭各村敲詐勒索、逼收煙稅,郭廷藩報告給紅軍游擊隊將其捕獲。事後國民黨正寧縣政府將郭廷藩及其兩個侄兒抓往湫頭,吊在屋樑上嚴刑拷打,他守口如瓶,寧死不屈,後被村民保釋。是年,紅軍游擊隊經濟員段老六在峴子村購買軍糧,郭廷藩勸說其兄捐獻小麥一石二斗。經段引薦,他見到游擊隊政委張仲良,受其教育的影響,革命意識增強。國民黨軍馬鴻賓騎兵團進駐湫頭鎮後,郭廷藩與陳永秀李進榮等人冒險偵察,掌握敵情,帶領游擊隊深夜入敵營,猛衝猛打,繳獲步槍3支,戰馬一匹。郭廷藩膽大心細,智闖關隘,隻身來到白色恐怖的山河鎮,完成了為紅軍游擊隊購買擦槍油和刻制印章的任務。接著打入宜君縣馬欄民團沙秉彥部開展策反,促使沙秉彥率部倒戈起義,投身革命。同時他進入駐守劉家店子正寧民團徐文德部,勸說其保持中立,不再與游擊隊為敵。翌年春,中共陝西省委派杜宛、李尚勤、杜林治到湫頭從事革命活動,郭廷藩被吸收為正寧縣第一批中共黨員。10月,中共正寧縣支部委員會成立,郭廷藩當選為支部統戰委員兼農會會長。1933年秋,他發動回民青年王世英組建了龍咀子回民游擊隊。當時,駐守寧縣春榮鎮的國民黨龐明勝民團經常在桃樹莊燒殺搶掠,殘害百姓。郭廷藩和杜宛、封振保、郭百信等帶領正寧縣游擊隊和回民游擊隊在桃樹莊設伏,兩面夾擊,打死打傷8人,俘虜10餘人。接著攻破麻子掌反動民團,鎮壓了9名作惡多端的豪紳和反動分子,把囤積的糧食分給了貧苦農民。1934年2月,郭廷藩等帶領游擊隊回到正寧,大義滅親,鎮壓了以叔父郭書娃和郭彥升為首的哥老會骨幹分子。發動和帶領民眾在五頃原一帶開展土地革命,沒收地主土地200餘畝,分給10戶佃農耕種。在龍咀子、西渠、孟家河等回民區發展黨員,成立了中共黨支部和回民鄉政府。是年他還冒險多次到國民黨正寧縣政府所在地山河城,發動屈則聲建立了正寧白區最早的一個中共支部。1935年5月,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正寧辦事處成立後,郭廷藩任辦事處主任。此間,他不顧個人安危以極大的革命熱情,夜以繼日的走村串戶,傳播革命火種,發展地下黨員,壯大黨的組織。僅短短几個月,就在沿子午嶺山區一帶建立起12個黨支部,並相繼建起了湫頭、三嘉、楊坡頭3個區黨委和區政權。是年8月,中共新正縣委和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他又任縣委統戰部長,縣革命委員會主席。1936年2月,國民黨軍隊圍剿陝甘邊南區,郭廷藩任新正獨立二營政委,率部英勇反擊掩護新正縣黨政機關安全後撤,然後就地堅持游擊戰爭,經過3個月的激烈戰鬥恢復了新正蘇區。4月,郭廷藩被任命為中共新寧縣委書記兼獨立一營政委。此間,他深入平子,秘密建立了新寧縣第五區委,半坡、趙家等6個黨支部,發展黨員30多名。
抗日戰爭開始後,郭廷藩調任中共新正縣委書記,作為新正縣的首席代表,與國民黨正寧縣政府談判劃界問題,妥善的劃分了兩種政權的區域界限,促成國民黨縣政府聯共抗日。接著,將解放區蘇維埃政府更名為抗日民主政府,改沒收地主土地為減租減息,實行公草公糧制度,當年全縣征繳愛國公糧397.2石,郭廷藩還重視發展教育事業,積極倡導、支持建立初級民辦國小34所,入學兒童857人,還建起龍咀子、楊家台2所回民國小,動員回族兒童入學,深受民眾擁護。1941年4月,國民黨胡宗南軍一部駐湫頭一區七鄉半川村,排長杜耀廷住在地下黨支部書記胡萬海家中,郭廷藩安排胡與杜交朋友,促使其思想迅速轉變。不久即率一個班攜機搶一挺,步槍10多支起義,迫使敵軍撤離,收復了半川村。嗣後又策反國民黨鎮長李自林等,恢復了新正縣7個鄉政權。7月,新正縣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郭廷藩被選為縣參議會副議長。1943年10月,當選為新正縣縣長兼保全隊大隊隊長。在大生產運動中,他組織變工隊514個。參加勞動力5576個,兩年開荒36000多畝。並積極支持張清益倡導的開“義田”,辦“義倉”運動,為關中分區以至整個陝甘寧邊區樹立了一面旗幟。1945年8月,郭廷藩當選為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副議長。
解放戰爭開始後,1947年2月,郭廷藩仍任新正縣縣長,代理新正縣委書記。當時,國民黨胡宗南舉兵大肆進攻關中解放區。郭廷藩率黨政軍機關迅速轉移到寧縣北柴橋子村,然後秘密返回,晝伏夜出,偷越封鎖線,深入敵後,串連發動民眾,整頓基層組織,發展地方軍事力量,先後組建起10個游擊支隊和馬欄游擊隊,截擊敵人運輸,圍城攻寨,設伏襲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配合大部隊反擊胡宗南軍的進攻,收復新正縣。8月,率游擊隊配合西北野戰軍在寧縣九峴與國民黨馬步芳部八十二軍作戰,掩護警一旅,警三旅安全撤入關中。10月,郭廷藩調任淳耀縣委書記,帶領運輸隊,擔架隊數百人,支持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此間,收容掉隊士兵1600多人,安置傷病員120名,從梢林草叢中搜回各種槍枝400多支,大炮2門,彈藥10多箱,馬13匹,受到關中地委的好評。1949年2月任中共陝西省路東工委書記,關中軍分區副政委兼路東總隊政委。4月,調任三原軍分區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區專員。他發動和依靠民眾,進行擴軍籌糧和建政工作,掃除地方土匪實力和國民黨殘兵游勇以及敵特分子的破壞活動,打擊不法商人的囤積居奇,穩定市場物價,安定人民生活,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3月,郭廷藩調任寶雞專區專員。他竭盡全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事業。1952年4月調往青海省工作,先後擔任黃南州委書記、省檢察廳廳長。1960年任青海省建委第一副書記、省委委員。1977年任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幾十年間,始終保持革命戰爭年代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上下稱道。1980年離休後主動放棄組織給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歸故里定居。返鄉後,曾多次帶領縣鄉幹部到掩埋過革命戰士的山溝里尋找烈士遺骨,先後有4名烈士遺骨被安葬在烈士陵園。協助政府為30多名烈屬和流落老紅軍落實了優撫政策。親自撰寫革命回憶錄,審定《正寧縣誌》和組織史。出面調解民事糾紛300多起。他還擔任家鄉中國小校外輔導員,經常向青少年作革命傳統報告。同時,仍然關心地方經濟建設,積極獻計獻策,發揮餘熱,深受廣大幹部民眾的讚揚。1993年8月郭廷藩同志病逝,終年8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