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萬

郭廷萬

(1913—1989)福建省龍巖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補充師排長、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及長征,1936年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連長,參加平型關戰鬥後,任東進支隊第四大隊營長,1940年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2年任教導第五旅十五團副團長,濱海軍區獨立二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警備第11旅第11團團長,渤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參謀長。

基本信息

相關介紹

郭廷萬 郭廷萬

1946年4月任濱海軍區警備旅副旅長,1947年7月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九師師長,1948年10月任華東軍區後備兵團訓練司令部步兵第1師師長。後任豫皖蘇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福建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82師師長,福建省軍區龍溪軍分區司令員,1953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州市衛戍區司令員。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89年10月15日於福州去世。

卞莊阻擊戰

1946年歲末,國民黨重兵屯集台兒莊、嶧城、棗莊,奪取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占領趙鎛縣的蘭陵、向城、卞莊重鎮後,臨沂即失去外圍屏障。山東軍民保衛臨沂的,臨棗公路一線的防禦作戰尤為重要。在主力南下宿北後,擔任防禦任務的是濱海警備旅,旅長覃士冕,副旅長郭廷萬,政委劉偉,下轄兩個團,總兵力5000人。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口頭命令:“警備旅務必在七天至十天內固守臨沂,如臨沂失守,旅長和政委一塊槍斃。”

12月11日夜,西線陣地,山東野戰軍濱海警備旅在覃士冕旅長、副旅長郭廷萬指揮下,兩個團進入防禦阻擊陣地。

12月12日中午,副旅長郭廷萬、劉偉等指揮員剛剛察看完陣地回到指揮所,國民黨炮兵即向三團防禦陣地發起瘋狂炮擊,十幾里的防禦陣地在鳴,籠罩在一片硝煙之中。國民黨軍的六七架飛機、十幾輛坦克,掩護約兩個團的步兵從伏山口、王樓方向向陣地撲來。一串串火球又在空中爆炸,那尖厲怪異的響聲震耳欲聾。坦克如入無人之境,竄溝越坡,推屋倒樹,槍打不透,手榴彈也炸不動。坦克的出現給阻擊部隊增加了巨大變數。部隊找不到打坦克的辦法,敵人突入陣地,覃、郭被迫率部撤到第二道防線卞莊。郭廷萬立即下達命令,各部注意對坦克體態性能進行全面觀察,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消滅敵軍,並由一團一營派出臧百錫為隊長的偵察小分隊對坦克的活動規律和性能進行實地觀察。很快研究出了幾套對付敵坦克的戰法。第二天經過15個小時的混戰,擊毀敵人坦克七輛,消滅敵人900餘人,俘虜300餘人,警備旅僅傷亡150餘人。警備旅堅守整整22天,保障了山東主力部隊南下蘇北作戰。

卞莊阻擊戰,不僅保衛了臨沂,配合了宿北戰役,首創我軍一舉擊毀擊傷坦克7輛,幾度白刃戰,以不及百人傷亡代價殲國民黨軍1200餘人的光輝戰績,而且初步獲得了對國民黨軍機械化部隊的作戰經驗。守衛代村的三連被濱海警備旅黨委授予“戴家村連”光榮稱號,山東軍區參謀長袁仲賢親赴前線慰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