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平

郭延平

郭延平(博士,1964年03月出生)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5—1988年在河南農業大學學習,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88年—1994在河南大學生物系任教。1994年—1997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任助研,同時兼《植物分類學報》編輯。1997—2001年任《植物分類學報》副編審、專職副主編。2000年5月—10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作訪問研究。2001年—2004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植物分子系統學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其間,榮獲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頒發的“2004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2005年6月至今,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

基本信息

主要研究內容

植物分子系統學和分子進化、物種形成和適應進化的機制: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結合形態學、細胞學等證據和生態、生物地理格局,探討植物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物種形成機制和進化歷史;同時,基於特定的植物類群,探討基因和基因家族的進化式樣和規律。目前的研究類群是以蓍草屬( Achillea)為主的菊科春黃菊族植物。蓍草屬廣布北溫帶,是雜交多倍化物種形成和適應性進化的典型代表,關於其進化問題,前人在系統學、細胞學以及居群遺傳學等方面積累了較好的研究基礎。

近幾年來,基於多種分子標記和DNA序列分析,揭示出網狀和多倍體進化是該屬物種形成和輻射適應的主要機制,已發表論文多篇,均得到很好的引用。目前正從基因的核苷酸變異式樣和表達式樣等不同角度探討多倍體物種複合體的表型多樣性和適應性進化的機制。

代表性論著

Guo Y-P, Saukel J, Ehrendorfer F. 2007. AFLP trees versus scatterplots: evolution and phylogeography of the polyploid complex Achillea millefolium agg. (Asteraceae). Taxon (in press).

Guo Y-P, Vogl C, Loo M van, Saukel J, Ehrendorfer F. 2006. Hybrid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wo tetraploid Achillea species in E Asia: molecular, morphological and eco-geographical evidence. Molecular Ecology 15: 133–144.

Guo Y-P, Saukel J, Mittermayr R, Ehrendorfer F. 2005. AFLP analyses demonstrate genetic divergence, hybridization, and multiple polyploidiz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Achillea (Asteraceae-Anthemideae). New Phytologist 166: 273-290

Guo Y-P, Ehrendorfer F, Samuel R. 2004. Phylogeny and systematics of Achillea (Asteraceae-Anthemideae) inferred from the nrITS and plastid trnL-F DNA sequences. Taxon 53: 657–672.

Ehrendorfer F. & Guo Y-P. 2006.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on Achillea sensu lato (Compositae-Anthemideae): New data on systematics and phylogeography. Willdenowia 36: 69–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