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燾

郭崇燾

1847年,郭崇燾終於在第五次進京時考中進士。 在賦閒兩年後,郭崇燾入幕淮軍。 郭崇燾於1876年12月在上海等船赴歐,對沿途所記,編為《使西紀程》。

郭崇燾,(1818年-1891年),字伯琛,號筠仙,晚號玉池老人。湖南湘陰人。1847年中進士,1853年,隨曾國藩組建「 湘勇」。
郭崇燾郭崇燾
1856年任南書房行走,1863年署理廣東巡撫,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1877年起,任清政府駐英法公使。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從此閒居。1891年病逝。他是中國第一位駐外外交官。
1841年鴉片戰爭爆發,這一年郭崇燾23歲,已是舉人的他,一連兩次會考名落孫山。而同窗曾國藩卻早已是進士及第。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入幕浙江學政羅文俊。這次短暫的經歷,使郭崇燾第一次接觸到了天朝之外的蠻夷,也“親見海防之失”,蠻夷的堅船利炮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47年,郭崇燾終於在第五次進京時考中進士。作為一名聰穎的商人之子,他本能地感覺到商業對國家的重要。同治元年,他曾寫信給好友曾國藩就認為:“用才各有所宜。利者,儒生所恥言。而漢武用孔僅桑弘羊皆賈人,斯為英雄之大略。”光緒八年退休還鄉之際,他還在長沙禁菸會上演講“商賈可與士大夫並重”,引起了士紳的不滿。
太平天國起義之後,隨曾國藩參贊軍務。在任福建按察使時,向清政府上《條陳海防事宜》折,闡述自己開辦洋務的主張。在官場傾軋中,秉性耿直的他得不到清政府重用,於1860年,辭職還鄉閒居。在賦閒兩年後,郭崇燾入幕淮軍。不久應李鴻章之邀,於1882年春再度出山,任蘇松糧道,後又升任兩淮鹽運使。由於曾國藩、李鴻章的全力支持,郭崇燾在兩淮理財順利,卓有成效。1863年秋,他又升任廣東巡撫,詔賞三品頂戴。但在任職期間,他又因耿直招怨,與前後兩任同駐廣州的兩廣總督矛盾重重。在錯綜複雜的種種矛盾之中,郭崇燾在1866年6月解任,再次開始歸鄉閒居,而這次長達8年之久。郭崇燾於1876年12月在上海等船赴歐,對沿途所記,編為《使西紀程》。由於在駐英期間,參觀各地的工廠學校和政府機構,使他的觀念產生根本變化,發出「西洋政教、製造,無不出於學」的驚乎。郭崇燾抵達英國倫敦後不久,於1877年10月16日應英國工廠主的邀請,訪問了在倫敦附近的電力廠。在參觀過程中,英國工廠主特意請郭崇燾參觀剛剛發明不久的電話。這是他首次也是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到電話。電話安裝在相隔數十丈的上下樓內,郭崇燾讓隨從張德彝到樓下去接聽,自己在樓上與其通話。「郭問『聽聞乎?』張答到『聽聞。』郭又問『你知覺乎?』張應曰『知覺。』郭又說『請數數目字。』張依言而數曰『一、二、三、四、五、六、七。』」郭崇燾在日記中寫道:「其語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數者分明。」由此可見,這次通話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郭崇燾還向清政府大力介紹外國先進的管理概念和政治措施,導致保守派人士的仇視,在官場傾軋和污衊中,被召回。郭崇燾把使英途中見聞寫成《使西紀程》,稱讚西洋政教制度、對中國內政提出效仿的建議。但他把書寄回中國後,希望總理衙門刊印,卻被滿朝士大夫誤解,要求將其撤職查辦。翰林院編修何金壽參劾他「有二心於英國,想對英國稱臣」等語,郭崇燾被清廷申斥,書稿毀版。而後又遭到他的副手劉錫鴻的誣陷,於是郭崇燾因病請辭,清政府同意辭職後派曾紀澤接任。郭崇燾於1879年5月5日乘船抵達長沙。由於湘陰發生守舊排外風潮,郭崇燾被污衊為「勾通洋人」,遭到不明事理的百姓和鄉紳帖大字報來侮辱他。他賦閒期間曾在湖南開設禁菸會,宣傳禁菸。曾籌備成立船廠,未能實現。郭崇燾病逝的時候,雖有官員請旨按慣例賜謚立傳,被清廷否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