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紀念館[邢台]

郭守敬紀念館[邢台]
郭守敬紀念館[邢台]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守敬紀念館,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達活泉公園內,郭守敬故鄉,1984年建立。郭守敬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目前已建有四個展廳、辦公室、會議室、郭守敬銅像、觀星台、大型陶瓷影壁、天文觀測台、青少年科普活動室等建築和設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84年,邢台市決定,為郭守敬塑造銅像,並建造紀念館。

1986年10月,紀念館一期工程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1年,在郭守敬誕辰770周年之際,省、市投資600多萬元對紀念館進行了大規模擴建。

2004年,省、市又投資近300萬元,對紀念館基本陳列和館區環境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2008年元月對社會免費開放。

館藏特點

郭守敬紀念館郭守敬紀念館
郭守敬紀念館占地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主要建有郭守敬銅像、觀星台、四個展廳、天文觀測台等建築設施和景點。

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該展覽分四大部分:巨星耀神州、治水樹豐碑、天文建奇功、偉業照千秋,共有展品300餘件。其中,複製有郭守敬當年創製或使用過的簡儀、渾儀、大明殿燈漏、玲瓏儀、仰儀、赤道日晷等大型儀器儀表;製作有反映郭守敬成長曆程,以及他觀天測地、興修水利等方面成就的觀天問水、邢州治水、大都治水、元太史院、暮年耕耘、太空廣場等沙盤、模型、場景。展覽以突出郭守敬在天文、水利、儀器製造等方面,為人類科學事業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為主線,通過大量歷史文獻、文物,採用多種藝術形式和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反映了郭守敬輝煌的一生。

榮譽

(圖)郭守敬紀念館[邢台]郭守敬紀念館[邢台] 觀星台

郭守敬紀念館建館以來,在宣傳民眾,教育民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以其雄偉的建築,新穎的陳列,幽雅的環境,突出的成就,先後被河北省旅遊局定為河北省重點旅遊單位;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等國家四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飲譽中外,人們曾採用多種形式來表達對他的敬意。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有郭守敬的胸像,介紹了他的事跡。1962年我國郵電部發行的“紀—92”一組8枚“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中,一枚是郭守敬的半身像,另一枚是他的代表作——簡儀。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山”;1978年,又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2012號小行星命名為“郭守敬星”。

為了紀念先賢,激勵後人,1984年,邢台市決定為他建造紀念館。

1986年,郭守敬紀念館第一期工程竣工,並正式向社會開放。

1999年9月,郭守敬紀念館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11月,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1年4月,又被河北省科技廳命名為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景區瀏覽

郭守敬紀念館郭守敬紀念館
沿郭守敬大街北行,進入達活泉公園南大門,首先躍入眼帘的是高大雄偉的郭守敬銅像。郭守敬銅像,1985年12月6日落成。此像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傅天仇先生領銜設計,由北京機電研究院鑄造研究所,借鑑古代技藝,採用現代化鑄造技術鑄造。全身像以優質青銅配加幾種稀有金屬製成,高41米,重35噸。就當時全國而言,為科學家塑造銅像,郭守敬銅像當屬最高的一尊。塑造的郭公,舉首仰望,魁偉壯觀,氣度非凡。二目炯炯有神,深邃的眼底蘊藏著無窮的智慧。手持圖紙四卷,分別代表他做出突出貢獻的天文、水利、數學和儀器儀表製造四個方面。風吹長袍起褶,飄然若動,表示他不僅是位科學家,而且還是位注重實踐的實幹家。硬而稍翹的鬍鬚,表示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和決心,腳下的亂石、清水,表示他踏遍祖國大地,既官又民,體貼下情。關於年齡,既不選其青年,又不擇其翁歲,而是按其在科學上為人類做出很大貢獻的黃金時代加以表現。綜觀整體,給人以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韜略在胸,思想堅定之感覺。

郭守敬銅像北側是觀星台。它是一座建築性高表,是仿照當年郭守敬觀天測地時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觀星台實比建造,1985年9月竣工。觀星台下大上小,形如覆斗。台高8.9米,連台頂觀測間通高11.96米。台底東西長16.85米,南北長16.37米;台頂東西長8.05米,南北長7.55米。出地面2米為青石砌築,由此往上皆為大號青磚,白灰勾縫。台後東西兩側各有60層石砌踏步,遊客可在1米高的邊緣護牆內拾階盤鏇上至台頂。台頂的量用。台北牆中間由上至下呈凹牆,牆根向北沿子午線方向延伸有長31.39米的量天圭尺。此尺以36塊青石拼接而成,出地面0.63米,寬0.53米。圭面除南北有相互連線的水槽以標水平外,還有刻度。當年郭守敬曾利用觀星台來推算回歸年長度和二十四節氣。現在此台不僅仍能用來觀測示範,還可供遊客登台觀覽。

從觀星台往北,跨過達活泉河上的玉石拱橋,來到紀念館門前廣場。在翠柏叢中矗立著一座大型陶瓷影壁。它建成於1986年10月。壁長11.2米,高4.5米。陽面是水泥紅底,鐫刻著由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周培源先生題寫的“觀象先驅世代景仰”八個金黃大字。陰面是由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齊夢慧先生精心構思設計、中國磁州窯燒制的“郭守敬陶瓷壁畫”。此幅裝飾性的巨大畫面,突出郭守敬的高大身軀,他坐在桌旁,左手拿尺,右手提筆,全神思考。桌旁罐里和桌子上的書卷都告訴人們,他正在整理觀象紀錄,在計算、著書立說。他的背後以青松、仙鶴和太陽來襯托,象徵先賢的業績和精神光照日月,萬古長青。仙鶴的走向寓意從古至今,走向未來,造福子孫。在郭守敬左邊是其當年創製的簡儀,右邊則是他曾經使用的渾儀。在座桌兩側是兩根頂天立地的柱子,或者說是兩塊巨碑。柱子、日月星辰之間處理了雲氣,進而增加了意境和畫面空間的層次。採用平面構成形式組合銘刻了觀星台,河流、橋樑、水利灌溉、農田耕耘、穀物蠶桑等,準確地反映了郭守敬以農為本,觀象授時,興修水利等造福後代的光輝業績。壁畫框線的兩邊和下邊,吸收了漢瓦畫的圖案,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金牛、織女等二十八宿的星像。整個壁畫集中體現了“先賢偉績昭日月,豐碑永勵後來人”這一內涵。

影壁北邊便是郭守敬紀念館主體建築。它坐北朝南,位於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35米的白牆之內,以歇山門樓“外八字”牆為入口,由封閉和半封閉曲廊貫穿起來的仿明、清園林式庭院,古樸莊重,雄偉而典雅。紀念館正門左右兩邊有兩尊石獅,栩栩如生。正門上方懸掛著由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郭守敬紀念館”匾額。進入正門,便是紀念館第一展院,自此沿曲廊依次可以進入第二展院、第三展院。在三個展院的四個展廳中,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

該展覽,1986年完成布置,同時對外開放,2001年修改更新。修改後的陳列以“緬懷先賢偉業,激勵來者奮進”為陳列主題,以突出郭守敬在天文、水利等方面,為人類科學事業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為主線,通過大量歷史文獻、文物,採用完善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化的陳列手段,描繪和再現了郭守敬輝煌的一生。

第一展院,建成於1986年10月,房屋和曲廊均青磚砌牆,灰瓦扣頂,伴有朱紅色的門、窗、柱和蘇式彩畫。展院中央矗立著一座自然石,在它的正面刻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前言,短短百餘字高度概括了郭守敬一生的成就。前言北面左側石基上放有邢州晷儀,右側石基上放有赤道日晷。展院東廂房為接待貴賓的迎賓軒,西廂房為旅遊品服務部文苑齋,展院北大廳是紀念館第一展廳,這裡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第一部分巨星耀神州,共有展品40餘件,主要以書影、圖片、繪畫的形式,生動再現了郭守敬勤奮好學,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的一生。

沿第一展院曲廊北行,進入第二展院。第二展院建成於1993年11月。曲廊和大廳,除建築框架為鋼筋水泥結構與前院有異外,其建築風格和形式與前院相同。在第二展院中央橢圓形水池中有一座假山,這是神山白浮泉微縮景觀。第二展院北大廳是紀念館第二展廳,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第二部分治水樹豐碑,共有展品50餘件,主要以沙盤、場景、書影、圖片等形式,配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形象地再現了郭守敬一生中在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豐功偉績。

在第一、第二展院東側封閉曲廊的牆壁上,鑲嵌著28塊碑刻,碑文主要由黃華、王光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海內外著名書法家所題寫。

沿著第二展院大廳東西兩側曲廊北行,步入第三展院。該展院建成於2001年9月,院內建有一仿古二層展覽大廳,其建築框架為鋼筋水泥結構,建築風格與前兩個展院相同。一層展廳,是紀念館第三展廳,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第三部分天文建奇功,共有展品近60件,主要採用模型、沙盤、書影、照片等形式,配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郭守敬在天文、數學、儀器儀表製造等方面的傑出成就。此部分能動的儀器儘量讓它動起來,以演示其原理,增加觀眾的參與性。二層展廳,是紀念館第四展廳,陳列有“郭守敬生平業績展覽”第四部分偉業照千秋,共有展品100餘件,主要以場景、模型、照片等形式,配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反映郭守敬科學思想和科學成就的深遠影響,以及後人對他的研究、宣傳和紀念。

(圖)郭守敬紀念館[邢台]郭守敬星圖

第三展院西側有一現代化建築,為天文觀測台和青少年科普活動室。它建成於1990年9月,整體建築平面呈L型,東西走向,面積為353平方米。天文觀測台為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呈圓柱形,外直徑44米,高12米,分為三層。二三層均有一圓形平台,外鏇式樓梯可達頂層。最上層是鋁製圓頂室,圓頂可作360°鏇轉,天窗可自動啟閉。室內有一獨立的梯柱形水泥基座,從一層直拔三層,基座上安裝了一架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製造的125/2000折射望遠鏡。望遠鏡主鏡筒長3米,直徑(前端)250毫米,通光125毫米,放大倍率為80倍、133倍、268倍。通過望遠鏡的目鏡,可以目睹廣闊宇宙絢麗多彩的星空,可以對月亮、行星和太陽黑子進行觀測、攝影和描繪。青少年科普活動室,是天文觀測台的附屬性建築,共7間。正面是六根方柱支撐的柱廓,青磚砌牆,頂部掛灰瓦,與整個紀念館建築相襯,屋頂為平台,一小天橋與天文觀測台二層相通。科普室內備有電視機、錄放機、幻燈機等設施,可對青少年開展天文科普活動。

第一展院東側為館辦公室承賢居。紀念館經過十多年的綠化和美化,整個景區環境幽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建館十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中外學者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參與下,郭守敬紀念館充分利用郭守敬基本陳列和天文觀測台、青少年科普活動室等教育設施,以及舉辦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報告會,編撰出版書刊,拍攝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對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先後與市區50多所大、中、國小校建立了“共建基地”關係,紀念館已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截至目前,紀念館已接待中外賓客100多萬人次,還重點接待過喬石、宋平、宋任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中國博物館學會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每年博物館日全國各地博物館都舉辦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2011年的5月18日為第35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記憶”。
從今年起,在每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國家文物局將選定一個城市作為宣傳活動的主會場,旨在加深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民族、地域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等的了解,促進優良歷史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弘揚。今年宣傳活動的主會場設在遼寧瀋陽。
郭守敬紀念館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推出了“走進紀念館,留下您的記憶”主題活動,旨在宣傳國際博物館日,宣傳郭守敬紀念館,宣傳郭守敬生平業績、創新精神,活動的內容主要有:定時免費為遊客提供講解服務;免費發放郭守敬畫冊、郭守敬紀念館的宣傳頁,使遊客通過參觀郭守敬紀念館,更多的了解博物館,了解郭守敬的科技成就,更多的關注紀念館建設,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邢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邢台市旅遊資源豐厚,古蹟名勝眾多,是極具發展前途的旅遊城市。其旅遊主題形象可概括為“四古”,即:古洞、古寨、古賢、古林(原始次生林)。
景點清風樓;開元寺;邢窯;宋璟碑;扁鵲廟;崆山白雲洞;九龍峽;秦王湖;張果老山;郭守敬紀念館;黃巾軍寨;柏鄉漢牡丹園;北武當山;邢台峽谷群;觀音寨;雲夢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