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

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

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創辦於2000年2月,是泉州市為保護、保存、發掘閩南建築,弘揚泉州南建築文化而建設的,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家展示傳統古建築的專業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

泉州市南建築博物館設在市區溫陵路湖心街交叉路口,於2000年正月十五日開館。 主館為臨時搭蓋,面積約1000平方米,附館利用原洪氏宗祠,面積300平方米。正附館之間尚有較大的空間廣場。

展館已徵集從晉、唐到現代品種繁多的建築史料的圖片和實物,集中展現了泉州傳統建築精深、厚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精堪的工藝技術

展館分溫陵溯源、古城是傳統建築的承載體、宗教建築、家廟民居、中西合璧的商業建築、土樓、古塔經幢、古橋樑、古庭院園林、古井、傳統民居的門、傳統民居的窗、傳統民居的牆、傳統居居內部、梁架結構、斗拱飛天、神龕、柱珠、匾額門楣、泥塑、磚雕、石雕、木雕、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等幾十個專題專欄,薈萃從唐宋到現代遺存的泉州古建築珍貴的史料和實物,布列近900張集中體現泉州地區古、近代各種建築類型、建築形式、建築部件構件的圖片,60幅真實反映古城風貌的老照片;陳列一批木、石、磚、琉璃等各種質地的古舊建築構件實物,其中有形態各異的棟樑門窗、柱頭柱礎、斗拱吊筒、雀替駝峰以及石雕木刻、泥塑彩繪;還有傳統建築工匠使用的工具,如斧頭、刨刀、鋸子、銼刀、墨斗、魯班尺、高尺;刻刀、雙面錘、鐵勺、木槓、鑿子、撬棍;瓦刀、抹子、鴨嘴、平尺板、鑽子等;以及傳統民居的建築模型,規劃、測繪、施工圖紙和有關泉州南建築的書籍、論文。2001年,南建館積極配合名城保護建設,著意徵集具有閩南建築特色的古民居,利用館的空地,將館中歷年收藏的建築部件、構件,復原組拼一批亭塔樓屋、門牆院落,連同碑碣匾額、樑柱斗拱、磚瓦吻獸,闢為露天展場。這是一份絢麗的建築文化遺產,由她組成的反映泉州人文科學的建築專題博物館,雖然初 具雛形,卻凝聚了泉州傳統建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精湛的工藝技術,豐富的建築布局、形制和風格,增進了人們對泉州名城保護建設的了解、理解和關注,增強了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南建館以新穎的內容和獨特的姿態參加泉州市第二屆旅遊節,從一個側面向海內外遊客展示文化名城的歷史風貌和高度文明,令人耳目一新。四年多來接待國內外觀眾近40萬人次,其中有聯合國官員,有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遊客,有香港、澳門、台灣兩岸三地同胞,有各省、市、自治區旅遊團體200多個,全國人大、政協、國家建設部有關領導多親臨視察,中央及省內外許多離休老幹部、專家學者經常蒞館參觀指導,中央及省、市各級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宣傳媒體、新聞單位也經常關注、宣傳。南建館已經成為泉州地區一處文化品位較高的旅遊熱點。

組成部分

展館分二大部分:主館布置近千幅泉州歷代各種建築類型結構的圖片以及徵集來的石、木、等雕刻構件和建築梁架等實物和傳統民居建築模型;

附館以精美結構的古建築洪氏宗祠作為襯托,並布展近百幅反映泉州古城風貌的照片。展館還陸續徵集歷代失散的建築圖片、實物構件和部分現代建築工藝品

榮譽

南建館以新穎的內容和獨特的姿態參加泉州市第二屆旅遊節,從一個側面向海內外遊客展示文化名城的歷史風貌和高度文明,令人耳目一新。四年多來接待國內外觀眾近40萬人次,其中有聯合國官員,有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遊客,有香港、澳門、台灣兩岸三地同胞,有各省、市、自治區旅遊團體200多個,全國人大、政協、國家建設部有關領導多親臨視察,中央及省內外許多離休老幹部、專家學者經常蒞館參觀指導,中央及省、市各級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宣傳媒體、新聞單位也經常關注、宣傳。南建館已經成為泉州地區一處文化品位較高的旅遊熱點。

搬遷

2007年年底,根據泉州市政府的要求,市南建築博物館將位於市區溫陵路與湖心街丁字路口東南隅的臨時展館整體搬遷至市博物館內,並重新進行主館布展,部分石、磚構件存放在市博物館北側回填的空地,木構件存放於臨時搭蓋內。目前的市南建築博物館主展廳位於市博物館“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一樓,面積約800平方米。展廳分溫陵溯源等數十個專題專欄,薈萃從晉唐到現代遺存的泉州古建築珍貴史料和實物,陳列近500張圖片,集中體現泉州地區古、近代各種建築類型、建築形式、建築部件構件,陳列一批木、石、磚、琉璃等各種質地的古舊建築構件實物。露天展場利用中庭的空間,將館中歷年收藏的不同時期各種建築石質構件進行展出。

喬遷新址的市南建築博物館2008年2月7日日起開門迎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