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通道

部長通道

"部長通道"指中國人民大會堂北門一段鋪著地毯約百米的通道。自從中國全國人大專門設立集中採訪區以來,“部長通道”每年都成了媒體鏖戰的重要場所,因為部委頭頭們在這裡說出的隻言片語,都可能傳達出重要的訊息。可也正因此,一些“經驗豐富”的部長,往往就會特意繞開這個通道。

基本信息

背景概述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有一條從北門通向萬人大會堂的通道。每年兩會,數十家媒體用“長槍短炮”在這裡打響“新聞大戰”,在這條200餘米長的紅毯上,“圍堵部長”成為兩會的一大景觀。

辭彙涵義

所謂的“部長通道”,指的是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有一段長約百米的鋪著紅地毯的通道,這條通道是列席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的國務院各部委主要負責人進出會場的主要通道,因此也被媒體稱為“部長通道”。由於列席會議的部長們經常在這接受媒體短暫採訪,而這些採訪又經常傳達出重要的訊息。如當年的馬航失聯事件,其最新訊息是在“部長通道”最早由民航局長李家祥提供的。因而,“部長通道”每年都成為媒體鏖戰的重要場所。

通道改進

部長通道部長通道
“部長通道”並非“一蹴而就”。2008年前,記者們可以在通道上自由圍堵,場面有時較為混亂。據人大會議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一則稿件回憶,“2007年兩會,有一次記者們差點把通道旁的大花瓶擠倒,讓工作人員捏了把冷汗。”從次年起,工作人員採取了新辦法,在部長和記者間拉了道隔離線,並為媒體增設了拍照台、話筒架和音箱。
工作不斷改進,同時也有新的需求出現。當時有記者認為這樣能採訪到的部委負責人還是少,於是從2010年起,按照“推選加自薦”的原則,允許部分媒體工作者進入隔離線邀請部長答問。採訪秩序雖有好轉,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2017年3月2日,全國政協大會開幕。人民大會堂北門“部長通道”,將會有好幾位部長接受媒體採訪。

社會反應

2015年的採訪現場氛圍熱烈但井然有序,不同於往年“你跑我追”“生拉硬拽”式的“追訪”,部長們的回答充分坦誠,並不迴避當下大家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成都某某新聞網編輯陳然說,2015年他們組織了強大的采編團隊和技術團隊,兩會開幕前一周就抵達北京進行準備。“從大會的開放程度和為記者採訪提供的便利程度可以看到,國家信息公開和政治民主的進程正不斷加快。”

而2016年的“部長通道”被記者感概“乾貨真多”!的確,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談“文化扶貧”,工信部部長苗圩談破解新能源汽車發展瓶頸,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談供給側改革……短短几十分鐘,百米長的通道上,11位部委負責人先後回應各類社會焦點問題。開誠布公、真誠交流,才能最廣泛地凝聚改革共識。

最新寓意

“今年的‘部長通道’一定要比去年搞得更好!”2017年1月18日,在專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對部長們提出了一項硬要求。

李克強指出:“現代政府必須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保持與社會各方密切溝通。”時隔一年,李克強再次以“部長通道”點題,對部長們要及時回應重大輿論關切提出明確要求。

“成績要講透徹,問題要講明白。話要堂堂正正講出來。不能遇到事都悶著不講話、不回應。”總理指出,我們正在全力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很大程度上實際就是預期管理。每年的“兩會”就是釋放信號、引導預期、鼓舞士氣的重要場合。

“大家提的意見建議雖然是從某一個角度,也都比較具體,但是採納好這些建議會有牽動作用。我們必須要對人民民眾的呼聲有回應,才能給市場更好的預期。”李克強要求各部門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尤其對那些人民民眾有急切期盼、對經濟社會發展有直接效益的建議,要考慮加入《政府工作報告》。他要求各部門要抓緊研究一些突出的重點具體舉措,盡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所體現。“人民有需求,市場有期待,這就是各部門制定具體措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總理說。

從去年(2016年)起,新聞中心對“部長通道”的採訪進行了改革,引導列席會議的部長們走向前台,主動接受記者的採訪。可以說,如今的“部長通道”已經成為部長們主動發聲,主動回應大眾關切問題的場合。

明白這些道理後,我們就不難理解李克強總理要求今年(2017年)“部長通道”比去年(2016年)更好的內涵了,這是總理對部長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部長們在媒體面前,不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要把“成績要講透徹,問題要講明白。話要堂堂正正講出來。不能遇到事都悶著不講話、不回應。”這和總理一直倡導的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不謀而合的。如此看來,李克強總理要求“部長通道”,其實是對部長們提出要求,要求他們積極回應公眾的關切的問題,和媒體推心置腹地交流,讓國家的方針政策更快、更準確地傳遞給老百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