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刺史楊府君碑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發現於西安市長安區航天大道附近某工地,當時已斷為兩截,經初步的修復粘接,發現此碑為唐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該碑高3米,最寬處1.02米,碑文記述了隋末唐初的歷史,並使用了大量武則天時期所造文字。

簡介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郢州刺史楊府君碑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是一通製作於7世紀的巨型石碑。2014年,西安碑林博物館根據民眾提供的線索,經文物徵集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航天大道附近某工地徵集到這通已斷為兩截的巨碑。2014年11月,此碑已經過初步修復粘接,將呈現於普通金石愛好者面前。這通高3米的武則天時期巨碑對研究武則天時代的歷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形制特點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通高300厘米,厚32厘米,最寬102厘米,碑額碑身連在一起,其中碑身高185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周故郢州刺史楊府君之碑”,碑文楷書,總計34行,行62字不等,碑文總計2500餘字。

碑文內容

碑主身份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郢州刺史楊府君碑
根據碑文記載,碑主姓楊,曾祖楊播,後魏曾任廣平王記室散騎侍郎,魯陽郡守。祖楊超,後魏拜左光祿大夫,驃騎將軍,平陽郡公。父楊榮,後周任司輅大夫,車騎將軍,文、鄧二州刺史。碑主於隋大業十年(615年)始任右屯衛,後來曾隨隋煬帝征討遼東,歸唐以後,也多次跟隨唐高祖、太宗參加了隋末唐初平定全國的戰役,後官至左光祿大夫,貞觀元年,封沁源縣開國男、郢州刺史等職。於貞觀十八年卒於長安城,春秋六十有一。

立碑年代

碑文還記載了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時,其次子楊玄敏將其遷葬於唐長安城南的鳳棲原。尤其是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周時期特有的文字,因而可以斷定立碑年代在武周時期。但因碑刻表面的缺損,碑主的名諱尚不得知,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發現意義

郢州刺史楊府君碑郢州刺史楊府君碑
這通唐碑的徵集豐富了碑林唐代碑刻藏品,碑文中記載了隋末唐初的多次戰爭,是研究中古時期弘農楊氏家族的重要文獻資料。同時,作為一通刻立於唐武周時期的碑刻,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則天時期所造文字,也為研究這一重要文化現象提供了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