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話

邛崍話

邛崍話,屬成都市郊縣方言之一,有別於成都市區(成都市四環路以內)的發音,成都市區屬西南官話成渝片,而成都郊區的邛崍屬西南官話岷江片,與成都其他郊區中的崇州、大邑、蒲江發音接近。邛崍方言屬漢語北方話中西南官話的一支。它是在湘方言、贛方言、客家話、羌語、西北官話(陝西關中話)等的廣泛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合方言。

基本信息

語言特徵

本章所記邛崍方言,以臨邛鎮語音為代表,分語音、辭彙。

第一節、語 音

一、方音邛崍話音節與國語音節大多相同或相近。其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方面。

1.邛崍方言,除用北京語音的21個聲母外,還有兩個聲母:ng(四川話“惡”字的陰平聲),η(四川話“你”字的陰平聲)。由於聲母不同,故所拼出之音與國語迥異。國語中用韻母an、ai、ao、ou、e單獨注音的漢字,在邛崍話中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在韻母前加聲母“ng”,與之相拼而得音;國語中用聲母“n”與韻母i、ian、iang、iao、ie拼注的大部分漢字,在邛崍話中都須將聲母“n”換成“η”,與之相拼而得音。

2.邛崍話鼻音弱,無n聲母。凡國語中用“n”的音節,邛崍話都用“l”聲母。

3.邛崍話一般無捲舌音。

4.唇齒音顯著。國語里用“hu”這個音節注音的漢字狐、葫、糊、壺、虎、滸、戶、護、互、祜等,邛崍話里的音節都為“fu”。

5.國語里用“dun”這個音節注音的漢字“噸、敦、墩、蹲、盾、遁、囤、沌、盹、頓”等,在邛崍話里的音節均為“den”;用“rong”這個音節拼注的漢字“戎、榮、容、蓉、溶、融”等,在邛崍話里音節多為“yong"。

6.境內方音差距不大。臨近蘆山、名山等縣的地區,受蘆山、名山的方音影響較明顯;西部石坡、大同、馬湖一帶有較明顯的捲舌音。

區別比較

1.形同實異

邛崍話的詞語用字和國語的用字相同,但所指事物、表達的概念不通。一下有三種情況:

一是所指不同①例如“老鄉”,國語指同鄉、或對不認識的人的稱呼。邛崍話則是夫妻互稱。②溝子,國語指天然水道或人工挖掘的水道。邛崍話則指“屁股”。

二義項不同邛崍話詞語的義項比國語要多,其外延更大。

①例如“塊”作為量詞,國語限於塊狀的東西,如:一塊表,兩塊香皂,邛崍話除此之外,還用於一塊人、一塊雷聲、這塊雨下的好大。

②“吃”相當於國語的吃、喝、飲、抽,如:吃飯、吃煙、吃酒。

③“寫”,除具有“寫字、描寫”意識外,還有“租”的意思,如:寫地、寫房子等。

④“爭”除具有“爭取、爭論”義項外,還有“差、欠”含義,如:爭點錢、爭他50元錢。

三用法不同①例如“倒”,除具有摔倒、颳倒、倒閉、倒台作為助詞用法外,還有以下用法:

a、位於動作動詞後,作結果補語。表示動作完成,相當於“到、住、上、下、了(lǐao)”,如:領到錢了不、走到成都了不、站到、逮到、把門關到、坐到擺嘛、來的到不、管不到他嘍。

b、作助詞用,位於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進行和狀態的持續,如: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坐到吃、走到等他、先吃到在說,等哈燒鴨子就買回來了。

②“水”在國語里一般當名稱或量詞用,在邛崍話中可當作形容詞用,在句中充當謂語,形容一個人說話不算數,辦事不可靠,如“這塊人太水嘍、這塊事又水了。據民國二十年《南川縣誌》卷六土語:俗語謂人困窮,衣服敝薄曰水,引申作事不堅固亦曰水:搞水了,水起水起的。

③“歪”:有一聲、三聲兩讀法。一聲不僅有國語的用法,如歪嘴、歪風邪氣;還用於人“歪人”、“那婆娘太歪了”。三聲用於“歪貨”、“歪名”、“歪貨”、“世道太歪了”、“人歪,賣的東西還是歪”。其含義和用法都比國語豐富。

2.形異實通

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同樣的事物、同樣的意思,這在方言和國語的辭彙差異中極其普遍的。有些日常用詞,由於鄉土味十足,又不見於書面,只能用同音字代替或方言俗字代替。

一書寫特殊的方言詞

①飠芒飠芒(māngmāng)“給娃娃餵~~”

②扌老(lǎo):~本書給我看

③身小(音啷):形容詞,瘦小,“~筋筋,瘦殼殼”、“~巴子”、“~巴兒”。《玉篇·身部》:“身小(一個字),身小貌”

④扌丏(音飲):動詞,澆灌,~水、~糞

⑤扌哈(音哈或蝦):動詞,翻動,~耙子、雞在~穀子、你~哈子鍋頭的菜、~不轉

⑥扌滑(音liá):動詞,滑落、分開、動一動,~脫皮、朝那邊~點。

二構詞方式不同

(一)詞序不同。常見的是雞鴨的雌雄修飾成分,國語在前邛崍話在後。如:雞公、雞婆、鴨公、鴨婆

有些詞前後倒置如:喜歡——歡喜、熱鬧——鬧熱

(二)附加成分不同。很多詞在國語里沒有附加成分,邛崍話習慣附加上去。

-兒-:月兒光、明兒天

-寶:鼓眼寶兒

-家:成天家,例:龜兒娃娃,成天家不在屋頭

-個兒:偏偏個兒、將將個兒、先個兒

-頭:屋頭、田壩頭、腦殼頭有屎、河壩頭

-頭子:磚頭子、石頭子、鬼頭子(螞蚱)

(三)音節多少不同。邛崍話詞語的音節數量一般比國語多。

去年——年辰個兒、後年——過明年子、胸——心口、鄉下——鄉壩田、麥穗——麥吊子、自己——自家個兒?

(四)詞素搭配不同。詞素不同的,或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

例如:淋雨——挨雨、糯米——酒米、辣椒——海椒、南瓜——胡瓜、蕁麻——蠚麻、床單——壩單

烤火——向火、衣服——衣裳、玉米——玉麥

完全不同:便宜——相因、傍晚——斷黑、荸薺——慈菇兒、蝴蝶——迷窩子、蚊帳——罩子

(五)重疊。邛崍話詞語的重疊方式比國語多、有些國語不重疊或兒化的詞,邛崍話通常都有重疊詞

例如:抽抽、盅盅、溫溫水、跩跩(散步)、壩壩、土堆堆、葉葉、花花、草草、包包、兜兜、盆盆、根根、殼殼、鬚鬚、眼眼、門門、子子(玉麥子子)

3.形實無關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國語中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表述,或由方言地區的特殊生活環境而出現的與形實相距甚遠的詞。如:棒客、梭梭(蛇)、菜籽花(一種蛇)、彎腳桿、翹狗兒

另:邛崍話中的”書氣“一詞,極具代表性。此詞應該寫作“蘇氣、蘇器”。據民國二十年《南川縣誌》:“從外來服飾之物,蘇州為美。故土語通稱人物文雅、脫俗曰蘇氣,曰蘇派,且直曰姑蘇,又曰江湖,意同。”“蘇氣”就成了漂亮、美麗、大方、好看、脫俗、痛快、有氣派的同義詞。

部份方言對照

辭彙系統

方言辭彙系統可以從辭彙的來源、辭彙所反映的方言區人民的社會生活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1.辭彙來源

一是基本辭彙不同。基本辭彙是語言的本質特點之一。在方言的辭彙系統中,其重要核心是基本辭彙。漢語方言之間的最重要的辭彙差異正式表現在基本辭彙,特別是那些常用的、派生能力的單音詞上面。例:月兒光、霧子、手桿、腰桿、腳桿等。

二是古詞沿用。這些古詞在國語中已經消失,但邛崍有著2300年的歷史,延續了古漢語的發音又保留了先秦古蜀語的發音。這是我們邛崍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例:

1、壩:~子/~~《廣韻》:“蜀人為平川為~”

2、奓(音zhā):~開/~嘴《廣韻》:“張也,開也”

3、跐(音chī):~嘴/~腳/~手《廣韻》:“雌氏切,又阻買切。蹈也。”《蜀語》:“足蹂曰跐。跐。音此,平聲。”關漢卿《西蜀夢》第一折:“緊跐葵花鐙。”

4、斫(音zhuò):~貓兒(邛崍山區一種砍木頭的斧頭,一面平,一面斜角形成的刀刃。也稱貓刀。)

《書·泰誓下》:“斫朝涉之脛”

5、竭(音jié):此動詞是邛崍人天天都說的,不做多的解釋。上街~/~吃飯/~讀書《呂氏春秋·士容》:“富貴弗就,貧賤弗竭。”

6、撻:~穀子/~麥子嵇康《管蔡論》:“戮撻所施,比加有罪。”

7、茲zī:~邊/~兒。古義“這裡,此”《詩·大雅·綿》:“築室於茲”

8、爾:~邊/~乾子。指示代詞。這;那。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爾夜風恬月朗。”

三是外來借詞與外來移民。邛崍話中有四川官話通用的外來詞,如:胡椒、胡豆、胡瓜(南瓜)、海椒。同時,由於歷史上民族雜居以及外來移民,很自然的會出現一些相關辭彙。如:老陝(狡猾的陝西人,對陝西移民的貶稱)、廣貨,廣廣(外地人)。自清朝中葉以來,外國貨來華,經廣東入川,四川人謂之“廣貨”、“港貨”。

2.反映了當地民眾的社會生活

一是反映了自然環境的特點。地處川西平原與邛崍山脈接壤。山水草木很自然出現在口語中。例如:下淩(結冰)、雪米子、白頭霜、起霧子(下霧)、山垮嘍(山崩)、山坐嘍(地陷)、埡口(山口)、堰埂(河堤)、壕溝(溝渠)、岩(古音ái)骨水(山泉)、慈竹、斑竹、金竹、南竹、釘釘竹等。

二是反映日常生活特點。反映了山區農民的日常生活,這些辭彙在城市中不常見。以下辭彙採集為邛崍油榨鄉。

趕街(上街)、桴炭兒(木炭)、曬壩(曬場,曬穀子麥子的地方)、曬簟(曬糧食的大蓆子)、背篼、密背(兜)、夾背(篼)、操田(用犁翻田)、挖田、掛田(用耙將田泥弄細)、擀田(平田)、撻穀子(收割水稻)。

三是反映了風俗習慣的特點。每年正月十五,有個世俗公認的習慣,要去別人的田裡摸(偷)帶青色的菜,以示青氣,清吉平安,俗稱“摸清”。在邛崍話讀音中把“端陽節(端午節)”讀成“單陽節”。灰貓兒(豆腐),避諱腐(虎)、旺子(豬血)、招財(豬舌),避舌(蝕),蝕本、醋罈子。

方言辭彙是方言區成員生活的百科全書,是祖祖輩輩、代代相傳的一部地方史,源遠流長、內容豐富。以上辭彙的特點僅僅是舉例而矣。

有關身體動作的方言:

深:高.多用於指身高,植物高

腦殼:頭

額樓:額

後腦爪;後腦枕部

風屑:頭皮屑

酒窩兒:指靨

土指子:雀斑

眼流子:眼淚

鼻子:鼻涕

產耳屎:打耳光

牙埂子:牙齦

天堂:上顎

爛牙巴,嚼舌頭:造謠者

心口,心坎:胸部

夾子窩兒:腋窩

ber.ber:肚皮

腰桿:腰部

光胴胴,光板板:赤身裸體

到欠皮:手指甲邊的皮損

碇子,砣子:拳頭

客膝頭:膝蓋

連於桿:小腿

夾舌子:口吃

吼包兒:哮喘

長桿子:高個的人

夾夾:身上的污垢

扯脯汗:打鼾

發夢癲:說夢話

板命:死前的痛苦掙扎

方子:棺材

關於動作的方言

車:轉,轉身

找:尋找偷看

群:指尋找

嚷:斥責

卷:罵人

吼:斥責

叫喚:大聲說[貶義]

za開:張開

ku:蹲

潑倒:趴下

打一頭:走一趟

討:摘

韃:跌

打捶:打架

格孽:爭吵,打架

打園促:打園場替人說話

抽活:支持

經佑:照顧

彎酸:吹毛求痴

優人:不體面

夾生:害怕

吃欺頭:占便宜

展勁:用力

設貼:收拾

打伙:合夥

出脫:丟掉

日達:死亡

跨桿:完蛋

煞擱:結束

巴連不得:希望

逗毛:惹怒

默倒,把住:以為

潑煩,難為:感謝

遭不住:受不了

標得:不知道

關於情態的方言:

精靈:聰明

惡扎:厲害

7拱8翹:不平順

希巴爛,希王八爛:很爛

驚風活扯:不冷靜

懸眉搭眼:無賴

死皮耐花:精神不震

彎兒格究:不整齊

黑林巴撒:黑暗

黑不壟聳:黑得模糊

黑不溜秋:黑得難看

扎勁:使勁

夾骨:吝嗇

巴適:安逸

撇脫:爽快

水:不實在

虛:不結實

撇:不好

港:好

懸:險

邦:副詞很,極

太,嗨,,董:均為大的意思

張巴:輕狂

止雅:文靜

遭孽:可憐

酸湯,彎酸:尖酸刻薄

硬肘:硬朗,結實

資格:好的

經使:好用

相因便宜

伸抖美觀

松活輕鬆,寬裕

關火主宰

勞前只有

不存在無所謂

一慢全部,都

撈輕很輕

有關人品,稱呼的方言:

出鍋漏:挑撥離間者

夾邵:調皮

邵皮,邵ger.不正經,使人難堪

沖屎棒:出風頭

哈貝兒、憨子、胎ger:傻子

秧、秧人:無勢力的人

囊包兒:形容瘦小的人,小指

顫翎子出風頭

鳧上水趨炎附勢

賤皮子沒自尊的人

開黃腔不在行的語言

白火石瘟豬子,沒本事的人

日白,日白匠撒謊及之人

白話謊話

洋盤出風頭

打爛帳.沒辦法混混之人

咕嚕子嗜賭之人

瓜娃子憨態可笑

溫豬子能力低者,成績不好的學生

害喜孕娠反應

打發嫁人

交待兒打發女父毋為兒女辦婚事

吃婆婆兒飯女的嫁到婆家

么姑娘未婚女孩

婆娘,屋頭,內人妻子

媳婦子本地特指兒子的老婆

老人公,老人婆,老丈人,老丈毋丈夫和妻子的父毋

老子老漢兒;父親

大大伯父,伯毋也有稱父親的

么姑兒么兒

哈本兒傻子

有關動物的方言:

偷槍子:指一種鳥類

曲善子:蚯蚓

亮火蟲:螢火蟲

其馬子:青蛙

癩疙寶:蟾蜍

老水子:老鼠

檐老水:蝙蝠

秋老虎:螳螂

油啄妹兒:蚱蜢

鬼頭子:蝗蟲

土狗子:螻蛄

馬依子:螞蟻

偷油婆:蟑螂

楊辣子較小毛蟲,蟄人的那種

麻螂子蜻蜒

懶蟲子蟬

馬都子蝌蚪

腳豬,叫豬,牙豬.種公豬

草豬母豬

牙狗公狗

騸雞閹雞

爬海螃蟹

有關時間的方言

年辰子去年

哪百氣很久

那百年很久

一哈哈兒,一期期貓兒一會兒

燕天,一天,也天,移天,切天昨天

兒天:以後

上前天前天的前一天

晚後天后天的後一天

斷黑黃昏

瓦西:晚上、

演瓦西:昨天晚上

剛剛:剛才

大黑兒:等會兒

疑問等方面方言

爪子:怎么了

釀:什麼怎么

釀西:什麼

釀西ger:什麼

釀ger什麼

眾這樣

眾塊,眾塊起這樣

眾多這么多

狀多那么多很多

狼多那么多

浪塊,浪塊起那樣

非家非常

咋個兒怎樣

非機巴,非佳,非娟兒.非常的意思

有關食品方言:

蒙蒙饃

灰妹兒豆腐如乾灰妹兒紅灰妹兒

黑灰妹兒磨芋

旺子,血旺兒凝固的血液

灶哄灶膛

灶門仙廚房

雞腦殼王米麵做成雞頭塊狀煮的食品非常難食[俺的印象呵]

豬鼻拱魚腥草

莽莽飯

嘎嘎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