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自會稽歌並序

《還自會稽歌並序·李賀》序: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文: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螢:一作蛩。)

原文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序注

庾(音雨)肩吾,487年-551年,庚信之父。字子慎。八歲能賦詩,特為兄於陵所友愛。初為晉安王(蕭綱)國常侍,仍遷王宣惠府行參軍。自是每王徙鎮,肩吾常隨府。歷王府中郎、雲麾參軍,併兼記室參軍。中大通三年,王為皇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俄以本官領荊州大中正。累遷中錄事諮議參軍、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為度支尚書。時上流諸蕃,並據州拒景,景矯詔遣肩吾使江州,喻當陽公大心,大心尋舉州降賊。肩吾因逃入建昌界,久之,方得赴江陵,未幾卒。文集行於世。
宮體謠引,唐劉肅《大唐新語》: “梁簡文之為太子,好作艷詩,境內化之,浸以成俗,謂之宮體。”
皇子,即時為皇太子的蕭綱,後為梁簡文帝,為帝僅兩年,之後五年,國為陳代。
補其悲,代庾肩吾寫此詩。

詩注

椒壁,《漢書·車千秋傳》顏師古註:“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
濕螢,螢火蟲在夏季多就水草產卵,故稱。《禮記·月令》:“季夏三月……腐草為螢”。又《格物論》說:“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 腐草能化為螢火蟲是傳統說法。
一二句寫梁國頹敗,粉壁已黃,螢飛殿上。
台城,南宋·洪邁《容齋續筆·台城少城》:“晉宋間謂朝廷禁省為台,故稱禁城為台城。”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江南東路建康府”條載:“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宮城也,本為吳後苑城,晉成帝鹹和五年(330年)作新宮於此,其城唐末尚存。”唐代韋莊《台城》詩:“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應教,清王琦:“魏晉以來,人臣於文字間有所屬和,於天子稱應制,於太子稱應令,於諸王曰應教。”
秋衾,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銅輦,太子所乘之車,借指太子。《文選·陸機之二》:“撫劍遵銅輦。振纓盡只肅。歲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呂延濟註:“銅輦,太子車也。” 元王惲《木蘭花慢》“甚瀟灑清吟,半生夢寐,銅輦秋衾。”
三四句寫當年應教的詩人秋衾寒冷之中,還夢繞太子左右。
吳霜點歸鬢,回到吳地(會稽)時,頭髮如霜一樣白。
身與塘蒲晚,身體與池塘里的蒲草般衰老。蒲,老可制席,嫩者可食。北宋周邦彥《西平樂·稚柳蘇晴》“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即化此。
五六句寫頭白身老。
脈脈,即默默。
金魚,指金魚袋,魚袋的一種,金飾,用以盛放金魚符。 唐制,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因而代指高官顯爵。
羈臣,原指被貶謫的臣子,此處指身老困頓之人。
迍(音諄)賤,意為坎坷不得志。
七八句寫默默永辭高官顯位,長守貧賤。
解:
劉辰翁評曰:“此擬庾肩吾歸自會稽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借庚肩吾之口,抒發鬱郁不得志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