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之坊

遺愛之坊

2011年3月1日,名為“姜天”的網友在西祠胡同上發了一個帖子《南京莫愁湖公園一堆建築垃圾小考》,四張特寫圖片配以文字介紹,原來這堆石料就是紀念清朝重臣名將曾國藩的石坊,取名遺愛之坊。

簡介

遺愛之坊遺愛之坊

“這些石刻很精美的,上面有仙鶴、麒麟的圖案,還有許多石柱上有文字呢。這些很可能都是文物,希望有關部門來看看。”2011年3月2日,市民報料,在莫愁湖公園西側的圍牆下,堆積著十多塊石刻,造型圖案精美,還有許多文字。

現狀

殘存的十多塊磚石橫七豎八地躺在莫愁湖西岸側圍牆下,其中有兩條平滑的石柱,約5米,其中一柱上刻“系億萬家父老謳思,墮淚碑宜同峴首”,另一柱上刻字不得而見;上額碑可見“贈曾文正公遺愛之坊”,浮雕上仙鶴、彩雲、樓閣栩栩如生。一名建築工說,22年來這堆石塊一直躺在這。
莫愁湖公園管理處李主任介紹,經研究地方志史料,他們了解到這座石坊是曾國藩的學生為紀念老師而建的。但這堆石料還沒經過南京文物局鑑定,只是2006年時由南京市地方志辦的吳小鐵做過資料研究。吳小鐵認定石料是在修漢中路橋時出土的,隨後移至莫愁湖公園內,莫愁湖成了實際上的所有者。吳小鐵的鑑定材料中稱曾氏石坊可能是獨柱式,即“一根柱子下部周以石台石鼓”;雖然這十多塊石頭堆在一起,但是是公園工人陸續運到園中的。“我們在得知這批石塊後,一是保護,二是申報。”李主任稱,2005年時曾向上級申請為石坊立項保護,但至今未果。“我們申請的曾公閣保護項目還沒批下來呢”,他不無遺憾地說,“曾國藩在莫愁湖修建的亭台建築現在都有保存,但這個石坊能否復建,是否落戶莫愁湖,現在都不能確定。”

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也承認,除了復建資金、選址等原因,還因為曾國藩是個富有爭議的人。對此,每天都去公園的畢玉林老先生表示:“曾國藩是在文化、思想方面都有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理應理性對待有關他的歷史物件。”

被發現

莫愁湖公園

工人看到疑似古物有意保留
在莫愁湖公園辦公室主任李君的帶領下,看到了這些石刻。據李君介紹,這些石刻,是公園多年建設過程中工人主動

遺愛之坊遺愛之坊

收集和保留下來的。“許多工人還是很有保護意識的,雖然對文物的鑑別不在行,但是看到這些有文字、有圖案的石刻,工人都會有意地保留下來。李君介紹。

李君說:“前些年,我們也請地方志專家吳小鐵進行過一些考證。吳老師表示,其中有幾個石刻與清代重臣曾國藩有直接的聯繫。就是這個石柱和邊上的石碑。”

這個5米長的石柱上,頂部的兩側都有文字,分別是“挽十二載干戈劫運,大功坊合配中山”和“系億萬家父老謳思,墮淚碑宜同峴首”。而石碑上則寫的是“贈太傅、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曾文正公遺愛之坊”。據李君介紹,吳小鐵先生就是通過對這些文字的解讀,確定這組石刻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遺愛之坊”構件。

地方志專家

“遺愛之坊”曾被遷建遭破壞

遺愛之坊遺愛之坊

這些與曾國藩有關的石刻最初是在哪裡?為何會散落在此呢?為此,記者與吳小鐵先生取得了聯繫。吳小鐵先生表示,大概是在2006年的時候,莫愁湖公園的工作人員曾邀請他對這些石刻進行研究。“當時看到了石柱和石碑上的文字,回來研究發現,它們應該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遺愛之坊’構件。”吳小鐵表示,楹聯和石碑上的文字,對曾國藩進行了謳歌,表達了對其的思念。

“這個遺愛坊應該是曾國藩去世時,南京的士紳捐建的。不過,最初的位置應該在漢中門橋西面。”吳小鐵先生表示,以前的牌坊建築,一般都由石柱礎、坊額、石鼓等部件構成,“從現場的石刻來看,那個5米長的石柱就是石柱礎的部分,石碑就是坊額。雖然現場只發現一個石柱礎,但是從常理推測,應該是兩根。而旁邊刻有仙鶴、駿馬和麒麟圖案的應該就是石鼓。”吳小鐵先生表示,據他了解,這個遺愛坊大概是上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被遷建到莫愁湖,後來“文革”中被摧毀,還好當時的工人將這些部分收集保留了下來。

文物部門

已到現場鑑定,強調合理保護

南京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通過初步鑑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在這些石刻中,石柱礎、石碑和石鼓確實都是清代的構件,屬於曾國藩的遺愛之坊。他們也將這一情況及時反饋給了南京市文物局。據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丁波表示:“目前我們初步進行了考察和鑑定,因為這些石刻出現在這裡的時間已經比較久遠,而且背後有許多歷史上的原因,所以我們明天還會進一步了解情況。我們肯定會與莫愁湖公園一起,共同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物。”丁波表示,等進一步鑑定後,如果其中有極具價值的構件,文物部門也會考慮將其運到博物館進行保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