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殘疾人康復“十一五”實施方案

3、各級民政部門要將城市社區康復服務作為指導各地進行社區建設和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救助範圍。 教育、衛生、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要將智力殘疾康複列入社區衛生服務、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等工作內容,明確職責和任務,制定規劃,共同促進智力殘疾康復工作。 3、民政部門將智力殘疾康復納入社區服務工作計畫,保障貧困智力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組織福利院智力殘疾人開展康復訓練。

一、背景
殘疾人康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殘疾人事業能夠取得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殘疾人回歸社會主流、公平享受社會主義物質、文化成果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障。
“十五”期間,我市殘疾人康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級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全面完成了省“十五”計畫規定的各項康復任務,其中:系統康復訓練肢體殘疾者479人,系統康復訓練智力殘疾兒童283人;施行白內障復明手術7160例,為低視力患者配用助視器385例;為麻風畸殘者實施矯治手術202例;語訓聾兒629人,培訓聾兒家長629人;為貧困肢殘人裝配假肢483例;為殘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8萬餘件;7467名精神病得到康復服務,覆蓋人口139萬人;開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發放宣傳教材3萬份。
目前我市有47.57萬殘疾人,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多數殘疾人沒有獲得康復服務,從而使他們沒有得到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給他們回歸社會主流帶來了一定障礙。為了如期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到2015年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戰略目標,使更多殘疾人早日獲得康復服務,為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任務指標
——加快社會化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康復人才培養,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康復服務能力與水平,兩城區所在地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基本得到康復服務,其餘縣(市)70%以上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到2010年,各地基本建成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體系的框架,部分縣市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體系。
——全面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使5萬餘人(次)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服務,其中:白內障復明10151例、低視力者配助視器380名、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訓練150名,裝配假肢和矯形器436例、聾兒聽力語言訓練375名、智力殘疾兒童系統訓練372名、肢體殘疾者系統訓練372名、在9個縣(市、區)開展精神病綜合防治工作、組織供應各類殘疾人輔助器具1.33萬件。
——繼續開展殘疾預防,減少殘疾發生。
三、社區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市轄區和縣級市80%的街道(鄉、鎮)、縣70%鄉、鎮開展規範化的社區康復服務,各類殘疾人基本得到康復服務。
——充分利用和整合康復資源,依託各級各類康復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和家庭,為殘疾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
1、進一步完善縣(區、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貫徹執行黔殘聯[2004]141號檔案《關於開展城市社區及農村康復服務的若干意見》。推進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此項工作列入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制定相應保障措施,積極組織制定並實施社區康復計畫。
2、各級衛生部門和殘聯是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殘疾人康復服務的行業主管部門,承擔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的組織、指導、監督和管理等職責,共同制定考核制度,聯合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在各類檢查評優活動中,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社區康復服務的情況列入重要考核指標並加以落實,調整和充實各級社區康復技術指導機構,推廣經濟、實用技術,將社區康復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納入年度工作目標;將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列入基層衛生人員工作職責,並將基層衛生人員參加康復知識培訓和開展康復服務工作業績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醫療從業人員執業註冊資格審核、晉升職稱、聘任職務的重要依據。
3、各級民政部門要將城市社區康復服務作為指導各地進行社區建設和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充分發揮社區服務中心、星光計畫設施、福利機構殘疾人活動場所等機構、設施、人員的作用。
4、各級殘聯、教育等部門要共同制定“盲、聾啞、弱智”三類兒童學前康復教育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發達地區適齡殘疾兒童接受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殘疾兒童測查治療。農村殘疾兒童學前一年受教育率要有所提高。
5、各街道(鄉鎮)政府(辦事處)對推進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服務、提高轄區全體民眾健康水平負有重要責任,要積極協調有關單位,統籌考慮殘疾人的康復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殘疾人康復工作。
6、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要充分利用所轄社區康復資源,配備專職或兼職社區康復員,為轄區內殘疾人提供經濟、實用、就近就便的康復服務。
7、各縣(市、區)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要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根據《貴州省基層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表》所列內容完成殘疾人康復需求與服務調查,切實掌握各類殘疾人的數量、分布、家庭經濟狀況、康復需求和康復服務等情況;建立縣、鄉鎮(街道)和社區(村)三級殘疾人康復需求檔案,及時掌握殘疾人康復需求變化與所能提供康復服務的現狀,根據康復需求變化調整康復服務計畫,及時更新相關匯總數據並按要求上報。
8、各級殘聯會同衛生、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通過共同舉辦社區康復員培訓班,制定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康復員資格認證和上崗制度,積極爭取政府對社區康復工作的投入。通過套用適宜技術等舉措,不斷提高訓練質量和效果,從而因地制宜地開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康復服務工作。
9、針對各類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城市以社區、農村以鄉鎮為平台,提供康復醫療、訓練指導、心理疏導、知識普及、殘疾人親友培訓、簡易訓練器具製作、輔助器具供應服務、諮詢和轉介服務等多種康復服務;同時,大力開展健康促進活動,預防和減少各類殘疾的發生。
10、廣泛開展康復訓練與服務工作,採取機構和家庭訓練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肢殘人功能、腦癱兒童康復、智殘人能力、盲人行走導向、聾兒聽力語言康復、助視器配用、精神病防治康復等訓練與服務。
四、視力殘疾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十一五”期間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0151萬例,其中貧困患者免費復明手術1463例,人工晶體植入率達80%;全面完成“視覺第一中國行動”二期項目任務;在2個縣(市、區)開展“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創建工作;為380名貧困低視力患者免費配用助視器,培訓114名低視力兒童家長,建立低視力康復部1-2個;對150名盲人進行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訓練。
(二)工作要求
1、白內障復明
(1)由於我市白內障患者貧困面較大,縣級以下眼科技術力量薄弱。因此,白內障復明主要集中在技術力量強、服務質量好,願意承擔白內障復明手術,並經市衛生局和市殘聯考察認定的醫院開展。
(2)積極支持和鼓勵城市眼科和復明中心為具備手術指征的白內障患者施行復明手術。收費達到同類收費標準一半以內的醫療單位和復明中心,所需人工晶體、優維素(或透明質酸納)、手術縫線三類耗材,由省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以低於市場價格標準提供,但不得進入醫藥流通市場和用於收費超過同類手術收費標準一半以上的醫療活動;同時,必須按有關要求提供相關手術資料,且人工晶體植人率不應低於90%。
(3)衛生、殘聯等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縣級醫院加強眼科建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鼓勵、支持和指導縣級醫院設定眼科,並將縣級醫院眼科建設納入基層衛生建設議事日程;各級殘聯要積極配合和支持縣級醫院眼科建設,主動與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聯繫,提供方便,協助做好白內障患者篩查工作,做好白內障患者輸送工作。縣級醫院眼科為具備手術指征的白內障患者施行白內障復明手術,收費達到同類收費標準一半以內,省殘聯人康復工作辦公室以低於市場價格標準提供人工晶體、優維素(透明質酸納)、手術縫線三類耗材,但不得進入醫藥流通市場和用於收費超過同類手術收費標準一半以上的醫療活動,同時,須按有關要求提供相關手術資料.且人工晶體植入率不應低於70%。
(4)各級衛生、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對享受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對其接受白內障手術所發生的費用按規定予以報銷;對符合條件的貧困白內障患者按規定給予醫療救助。
(5)積極創造條件,在全市2個市、區開展“全國白內障無障礙縣”創建工作;可與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培育活動、全國防盲治盲示範縣建立工作協調進行。
2、低視力康復
(1)衛生部門將低視力康復工作納入市級(含縣級市)醫院眼科工作範疇,普遍開展低視力康復工作。做好低視力檢查診斷、助視器驗配、訓練指導、轉介服務和隨訪等工作。
(2)各級殘聯負責組織貧困低視力者驗光配鏡工作。有條件的縣級殘疾人綜合服務機構內應設立低視力康復部,開展低視力驗光、助視器驗配與使用訓練、助視器展示與供應服務,協同有關部門做好家屬培訓和家庭訓練工作。各級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服務中心(站)在開展工作時,將助視器供應服務列入其工作內容,並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擴大助視器供應品種和數量,及時提供信息服務,逐步形成助視器供應服務網路。
(3)各級教育部門在特教學校普遍開展低視力兒童家長培訓工作,對特殊學校(盲校、盲聾合校)在校白內障盲生和低視力學生進行康復。
(4)積極鼓勵和引導眼鏡行業開展助視器銷售工作,設立專櫃,並提供驗光、信息諮詢、轉介服務、助視器驗配和使用訓練服務。
(5)社區康復站(點)要將低視力康復納入工作範疇。負責轄區內低視力者康復需求調查、建檔立卡、信息諮詢及轉介服務,並開展低視力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和低視力兒童家長培訓工作。
3、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服務
(1)全市縣級以上城鎮,殘聯、衛生、教育、民政等部門在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機構、社區服務中心或社區康復(站、點、中心)及家庭,針對不同年齡盲人開展定向行走訓練工作;有條件的縣級殘聯要在殘疾人綜合服務機構內設立盲人定向行走訓練服務專門機構,開展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工作。
(2)各級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單位,將盲人定向行走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列入工作內容。
4、開展視力殘疾預防與康復教育活動
各級殘聯、衛生、教育、民政等部門,充分利用“愛眼日”、“國際盲人節”、“助殘日”和白內障復明巡回醫療隊等有利時機,通過舉辦知識講座、發放普及讀物、宣傳畫冊、教育光碟、知識讀本,普及視力殘疾康復知識、傳授防治方法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視力保健意識、普及康復知識。
五、聽力語言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十一五”期間,全市對375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為90名貧圍聾兒免費配戴助聽器,給予聾兒康復訓練經費補貼;完成464名聾兒家長培;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成年聽力語言康複試點。
(二)工作要求
1、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負責全市學前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工作任務分解,制定工作計畫,組織實施,考核驗收。
2、以市聾兒康復中心為龍頭,充分發揮其技術資源中心的作用,指導基層聾兒康復工作;衛生、教育、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建立縣級語訓班(點),組派小分隊,就近就便指導開展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工作。
六、肢體殘疾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通過機構對68名肢體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對372名成年肢體殘疾人開展社區康復訓練。
(二)工作要求
1、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負責制定全市肢體殘疾康復工作計畫,分解任務、協調實施、督導檢查並進行統計匯總。
2、建立和完善市肢體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及技術指導組。依託有條件的醫院或殘疾人康復機構,建立縣(區、市)肢體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協助實施本地肢體殘疾康復工作計畫,承擔國家重點康復訓練任務,開展技術指導、社區和家庭康復人員培訓。
七、智力殘疾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承擔社區康復工作任務的縣(市、區)普遍開展成年智力康復訓練服務;對372名貧困智力殘疾兒童開展康復訓練;對188名智力殘疾兒童家長進行康復培訓。
(二)工作要求
1、完善社會化工作體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資源共享、社會參與的智力殘疾康復服務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政策,安排任務,落實經費。教育、衛生、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要將智力殘疾康複列入社區衛生服務、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等工作內容,明確職責和任務,制定規劃,共同促進智力殘疾康復工作。
2、衛生部門要充分發揮基層婦幼保健等醫療機構技術資源的優勢和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智力殘疾預防、篩查、評定,在縣級以上醫院開展早期干預、諮詢和轉介工作。
3、民政部門將智力殘疾康復納入社區服務工作計畫,保障貧困智力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組織福利院智力殘疾人開展康復訓練。
4、教育部門利用其教學、師資等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培訓人員,普及智力殘疾康復知識,傳授訓練方法與技術,指導智力殘疾人在社區和家庭開展康復訓練服務。
5、殘聯負責制定和協調有關部門實施智力殘疾康復工作計畫,開展人員培訓、需求調查,進行考核驗收;市、縣(區、市)有條件的機構設立智力殘疾康復中心,開展智力殘疾康復訓練服務。市、縣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負責開展智力殘疾康復人員和智殘人親友培訓,傳授並使之掌握基本康復知識和實用康復技術與方法。
6、市、縣(區、市)選定一所教育、衛生或康復機構,建立智力殘疾康復技術指導中心,並成立相應的專家組,配契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制定工作計畫,開展技術指導、摸底調查、人員培訓、知識普及、檢查評估工作。
7、繼續開展補碘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特需人群科學補碘意識,預防智力殘疾發生;衛生行政部門要將智力殘疾兒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納入兒童衛生保健服務,建立智力殘疾兒童早期篩查報告制度;加大《貴州省貫徹<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畫(2002-2010年)>實施方案》的執行力度;對苯丙酮尿症等可預防智力殘疾發生的兒童進行健康指導和康復治療;對已經確診的智力殘疾兒童及時轉介到殘疾人康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特教班等單位,接受康復訓練和教育。
8、在社區和家庭開展智力殘疾兒童運動、感知、認識、語言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對成年智力殘疾人開展生活自理、簡單勞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訓練;開展日間照料、娛樂活動、支持性就業等社區康復服務。
八、精神病防治康復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在覆蓋494.08萬人口的9個縣(市、區)對精神病患者開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開展孤獨症兒童篩查與診斷、培訓康復訓練技術人員、開展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等。
(二)工作要求
1、繼續大力推行“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在全市9個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縣(市、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衛生、民政、公安、勞動保障、教育、殘聯等相關部門共同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充實和完善現有技術指導網路和治療康復體系,遵循就近就地接受治療的康復原則,採取綜合性防治康復措施。
2、各級衛生部門把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內客,負責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組織精神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指導精神病患者康復訓練。
3、各級民政部門要及時收治社會上無法定撫養人和贍養人、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的精神病患者,並在社會救助、就業、社區服務等方面對貧團精神病患者給予扶助。
4、各級公安部門要積極協助有關部門管理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
5、各級殘聯要協助政府,動員社會,做好宣傳、發動、組織、服務工作,組織精神病患者治療後的康復訓練。協助衛生、民政等部門,對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救助,維護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權益。
6、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的縣(市、區)要指定一所精神衛生機構作為技術指導中心,成立技術指導組,負責本轄區內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技術指導,指導基層開展摸底調查,對患者進行診斷,制定治療與康複方案.開展人員培訓、檢查評估等。
7、建立以精神衛生機構為依託,社區(鄉鎮)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充分發揮村衛生室、單位醫務室和監護小組的作用,形成住院、門診、家庭病床、家庭看護相互配合的治療體系。精神衛生機構承擔重度急性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療,為病情較重且不穩定、沒有條件住院的病人設立家庭病床,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介病情穩定出院的患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定期隨訪病人,早期發現精神疾患,並根據需要及時進行轉診。村衛生室、單位醫務室及看護小組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指導下督促患者按時服藥,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報告。
8、加強精神病康復機構建設,統籌規劃,多方籌措資金,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的縣(市、區)至少扶持一所示範性精神病康復機構,通過工療站、農療基地、活動中心、托養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等多種載體,為精神病患者康復創造條件。
9、對貧困精神病患者實施醫療救助。將貧困精神病患者納人醫療救助範圍,逐步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形成制度化的救助機制。通過實施貧困精神病患者醫療救助項目,重點解決貧困精神病患者發病期住院和穩定期服藥問題。
10、加強精神病防治康復隊伍建設。各級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會同衛生、民政等部門,有計畫地對從事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人員、社區醫生、康復人員、志願工作者進行培訓;基層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應採取相應措施培訓基層人員,增強基層精神病防治康復專業服務能力。
九、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實施方案
(一)任務目標
進一步完善輔助器具供應服務網路,改進輔助囂具供應服務管理辦法。全市組織完成各類輔助器具1.33萬件,其中為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2850件。為貧困殘疾人裝配普及型假肢360例、功能補償型矯形器76例。
(二)工作要求
1、加大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建立各級殘疾人輔助器具供應服務機構,對貧困殘疾人裝配輔助器具給予扶助。市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協調有關部門,制定輔助器具供應服務統一規劃,促進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工作的發展。
2、建立和完善服務網路。完善市殘疾人用品用具服務中心功能,擴大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品種,開展假肢裝配、矯形器製作、輔助器具適配評估、產品展示、信息收集和發布等項工作,指導基層開展輔助器具供應服務、假肢裝配和矯形器製作等。
3、加強普及型假肢裝配站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假肢裝配和矯形器製作水平,支持和鼓勵普及型假肢裝配站技術員參加假肢矯形器製作人員執業資榕認證工作,規範行業發展。
4、對貧困殘疾人配置輔助器具予以補貼。廣泛動員社會,多方籌集資金,繼續對貧困殘疾人配置輔助器具給予資助。實施一批重點工程,為貧困殘疾人裝配普及型假肢和功能型補償型矯形器。
十、完成《實施方案》的措施
(一)切實加強對殘疾人康復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殘疾人康復工作的領導,把殘疾人康復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配合、殘聯協調、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按照促進殘疾人康復工作發展要求,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規劃。認真做好本地殘疾人康復工作“十一五”實施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確保殘疾人康復工作與社會發展同步。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為“十一五”殘疾人康復工作完成提供保障。
財政部門要切實將殘疾人康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殘疾人康復經費管理、監督,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繼續搞好“五個一”康復工程捐贈活動,積極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捐贈活動,多渠道籌集康復經費。
(三)檢查統計。
1、2008年對各項殘疾人康復工作執行情況進行中期檢查,2010年進行全面檢查。
2、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統計報表的要求,上報統計報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