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此詩一般認為《遣興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興五首》從內容上看多言長安時事,從敘述語氣看,使用的是描述當前事件的語氣,從內容、風格、體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長安詩,而與秦州詩有明顯不同。因此,《遣興五首》當作於長安。從詩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寫判斷,此五首詩作於天寶八載(749年)秋。

作品原文

遣興五首

【其一】

蟄龍三冬臥,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壟底松,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乾,歲久為枯林。

【其二】

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陽耆舊間,處士節獨苦。

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

舉家依鹿門,劉表焉得取。

【其三】

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

不知死與生,何況道路長。

避寇一分散,饑寒永相望。

豈無柴門歸,欲出畏虎狼。

仰看雲中雁,禽鳥亦有行。

【其四】

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

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其五】

昔在洛陽時,親友相追攀。

送客東郊道,遨遊宿南山。

煙塵阻長河,樹羽成皋間。

回首載酒地,豈無一日還。

丈夫貴壯健,慘戚非朱顏。

作品注釋

蟄龍三冬臥①,老鶴萬里心②。昔時賢俊人③,未遇猶視今④。嵇康不得死⑤,孔明有知音⑥。又如攏抵松⑦,用舍在所尋。大哉霜雪乾⑧,歲久為枯林。

①《易》:“龍蛇之蟄,以存身也。”②【黃生注】老鶴,指嵇康。《世說》:人言嵇延祖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曰:“君未見其父耳。”《舞鶴賦》:“結長悲於萬里。”③《後漢·周燮傳》:“開東閣,延賢俊。”④《京房傳》:“臣恐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也。”⑤《晉書》:鍾會以;日憾言於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語康欲助毌丘儉,殺之。⑥《蜀志》:諸葛亮躬耕攏畝。徐庶言於先言曰:“孔明,臥龍也,將軍宜在駕過之。”先王遂詣亮。陶潛詩:“知音苟不存。”⑦蔡豈《漢津賦》:“上控隴坻,下接江湖。”⑧王績《詠松》詩:“何時畏斧斤,幾度經霜雪。”

昔者龐德公①,未曾入州府。襄陽耆舊間②,處士節獨苦③。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署。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④。舉家隱鹿門,劉表焉得取。

①《後漢書》:龐德公居峴山南,未嘗入城府,荊州刺史劉表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而已。”因釋耕隴上。表嘆息而去。後遂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藥不返。②晉習鑿齒撰《襄陽耆舊記》。③鮑照詩:“投心障苦節,隱跡避榮年。”④《淮南子》:“水深則魚聚,木茂而鳥樂。”曹植《離思賦》:“水重深而魚悅,林修茂而鳥喜。”

作品鑑賞

其一

此詩見賢者在世,貴逢知己。後四章,皆發端於此。在六句分截。上言抱志欲伸,今古皆然。下言遭遇不同,榮辱遂異。用此意作起結,章法甚古。叔夜、孔明,不宜專承臥龍,亦不當分頂龍鶴。起語乃托興,蓋自傷不得志而發歟?

其二

此言不能如孔明之救時,則當如龐公之高隱,上四敘述其事,下六推見其心。《杜臆》:“豈無濟時策”,公自寓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