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三首

《遣興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載於《全唐詩》的第218卷。第一首寫詩人經戰場,議邊將之邀功者;第二首寫望馬邑,諷眾將之敗軍;第三首寫視秋成,感賢士之晚遇。

作品原文

遣興三首

•其一

下馬古戰場,四顧但茫然。

風悲浮雲去,黃葉墜我前。

朽骨穴螻蟻,又為蔓草纏。

故老行嘆息,今人尚開邊。

漢虜互勝負,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恥將,三軍同晏眠。

•其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馬邑州。

降虜東擊胡,壯健盡不留。

穹廬莽牢落,上有行雲愁。

老弱哭道路,願聞甲兵休。

鄴中事反覆,死人積如丘。

諸將已茅土,載驅誰與謀。

•其三

豐年孰雲遲,甘澤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顏色同日老。

勸汝衡門士,忽悲尚枯槁。

時來展材力,先後無醜好。

但訝鹿皮翁,忘機對芳草。

作品注釋

【其一】

①遣興:猶遣懷,即有所感觸,作詩排遣抒發。

②“四顧”句:《古詩十九首》其十一:“四顧何茫茫。”

③墜:《全唐詩》校:“一作墮。”

④開邊:指玄宗在天寶年間發兵攻打吐蕃。

⑤漢虜:即敵我。漢為唐,虜為吐蕃。勝負:《全唐詩》校:“一作失約。”

⑥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曾先後破齊、拒秦,安邊持重而不生事,參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頗,原作“恥”,校云:“一作頗”,據改。

⑦晏眠:高枕無憂。

【其二】

①塞:邊塞。《全唐詩》校:“一作寒。”

②馬邑州:在今甘肅天水市與成縣之間。《新唐書·地理志》,羈縻州內有馬邑州,隸秦州,開元十七年置。

③降虜:指居於秦州一帶的少數民族。胡:安史叛軍。

④穹廬:遊牧民族的帳篷。牢落:稀疏貌。

⑤“鄴中”二句:指鄴城唐軍潰敗事。事反覆,《全唐詩》校:“一作何蕭條。”

⑥諸將:指朝中得寵的大將軍們。茅土:指受封為王侯。帝王社祭之壇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壇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於被封者。見蔡邕《獨斷》。

⑦載:發語詞,猶乃。載驅:即驅馳。《詩經·鄘風·載馳》:“載馳載驅。”

【其三】

①孰:《全唐詩》校:“一作既,一作亦。”

②甘澤:即好雨,喜雨。

③同日老:指節令已到,全都成熟。

④衡門:橫木為門,貧者居處。

⑤枯槁:困苦,貧窮。陶淵明《飲酒》之十一:“一生亦枯槁。”

⑥材力:才能。

⑦鹿皮翁:即鹿皮公。傳說為淄川人,少為府小吏。岑山上有神泉,乃作室其旁,食芝飲泉七十餘年。淄水暴漲,呼族人登山,活者六十餘人。水退,遣族人下山,自著鹿皮衣,復上閣。後百餘年,人又見其賣藥於市。事見《列仙傳》卷下。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作者在乾元二年(759年)秋在秦州所作。仇兆鰲《杜詩詳註》云:詩中言馬邑州、鄴中事、秋雨足,知其為此時也。

點評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此經戰場,而議邊將之要功者。 上六敘景,下六論事。風悲二句,仰而見者。朽骨二句,俯而見者。廉頗安 邊而不生事,嘆天寶諸將之不然也。

其二:次章望馬邑,諷諸將之敗軍也。上八嘆降夷 東征;下四傷鄴城師潰。朱鶴齡註:降虜,謂秦隴間屬夷,調發討賊者。舊注 指回紇,非。黃希曰:諸將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將軍孫守亮等九人為異 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為同姓王,是也。

其三:三章睹秋成,感賢士之晚遇也。上 六句,興起下意。秋禾晚登,猶士之晚遇,遲速何足計乎。今既不能遇,當 如鹿皮翁之遁世矣。《杜臆》:《遣興》本意在此章。

名家點評

《詩源辨體》:

子美五言古,短篇如“朝進東門營”、“男兒生世間”、“獻凱日繼踵”、“下馬古戰場”……字字精煉,既極其至,長篇又窮極筆力,皆非他人所及也。

《唐詩鏡》:

此老杜一時漫興,遂開腐儒議論之門。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唐孟莊曰:“封疆不常全”,勝亦非福。董益曰:前四句,賦而興也;中四句,言白骨蔽野,皆為開邊而死;末四句、言兵家勝負無常,但得賢將如廉頗惟務謹守,不邀邊功,則自然相安。

《杜臆》:

二首轉換一意。前章恨開邊者,思及廉頗,謂其止於備御,不開邊以要功也。

《讀杜心解》:

詩眼在“尚開邊”,咎兆釁也。

《王闓運手批唐詩選》:

此學古之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