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

遠安

遠安位於湖北西部,東鄰荊門,西襟宜昌,南連當陽,北望南漳、保康,有“西蜀門戶,荊襄要衝”之稱。遠安歷史悠久,是軒轅黃帝正妃、繅絲養蠶始祖嫘祖的故里,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西漢武帝建安元年(公元前140年)始建縣治,“以其臨沮水”得名臨沮縣,東晉隆安末年(公元401年)改臨沮縣為高安縣,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改高安為遠安。縣域面積1752平方公里,轄6鎮1鄉、102個村、15個居民委員會、521個村民小組、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6萬。縣城所在地鳴鳳城區規劃面積240平方公里,建成區6.97平方公里,總人口4.48萬。

基本信息

遠安,一方古老的聖地。
地處湖北西部,與宜昌、當陽、南漳、保康接壤,是黃帝之妻、中華民族之母嫘祖的故里,楚文化發祥地之一。縣域面積1752平方公里,人口22萬,轄7個鄉鎮。

遠安,一塊藏富的寶地。
礦產品種多、分布廣、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磷礦石、煤礦、紫砂陶土、矽石、石灰石儲量均在億噸以上,是全國磷化基地;森林覆蓋率65%,素有“林海”之稱;水能蘊藏量巨大,極具開發潛力;“埡絲”、“鹿苑茶”、“鳴鳳米”、“食用菌”、“沖菜”等地方特產皆系荊楚珍品,飲譽海內外。旅遊景觀龍潭河溶洞、鳴鳳山道教聖地、丹霞山水、三國遺址回馬坡、大堰原始森林古老而神秘。

遠安,一片開放的熱土。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宜昌市區和舉世聞名的三峽壩區100公里,距三峽國際機場和宜昌長江港運碼頭90公里,距焦枝鐵路當陽站38公里。遠當國防公路、宜保路、南遠路3條省線貫穿全境,與宜黃高速公路、三峽機場、宜昌港、火車站相連。電力充裕,供變電設施齊全。開通了10萬門程控電話、DDN網;城區自來水日供水能力10萬噸。醫療衛生、賓館酒店、娛樂休閒、商業貿易等服務設施配套完善。

遠安,一片投資的沃土。
以優惠的政策,優質、快捷、高效的服務為客商提供一切便利條件,與海內外有志之士竭誠合作、共謀發展、共創大業。

遠安,更有一幅興業的淨土。
在世界水電之都的宜昌市興建宜昌高新技術開發區遠安工業園區,占地面積500餘畝,緊鄰三峽機場、宜昌長江港、宜黃高速公路、宜昌火車站,開發區內設海關、商檢、口岸等涉外管理機構,軟硬環境優良,基礎設施齊全,是投資實業的理想之選。

遠安簡介

遠安是嫘祖故里,古稱“臨沮”(因臨沮水而得名),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設“臨沮縣”。東晉隆安末年(公元410年)改為“高安”,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更名為“遠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縣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遠安地處湖北省西北部,座落於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低山丘陵地帶,地跨東徑111。14″ —111。52″、北緯30。53″—31。22″之間,東鄰荊門,西連宜昌,自古有“西蜀門戶、荊襄要衝”之稱,近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遠安是湖北省38個山區縣之一,也是三峽移民重點安置區之一。全縣國土面積1752平方公里,轄6鎮3鄉,涵195個村,1413個村民小組,人口21.3萬。全境東西橫距61.3公里,南北縱距54公里;最高海撥1325米,最低海撥76米,平均海撥為500米左右。遠安縣資源豐富,特產眾多,山清水秀,環境優美。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641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42619萬元,其中工業111390萬元,財政收入901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349元。

遠安礦產儲量大,品種多,質量高,易開採。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5大類,50多種,以磷礦石、煤炭、紫砂陶土、矽石、石灰石為主,鎂礦、硫鐵礦、石膏礦、大理石礦等都極具開採價值。目前全縣主要開採磷礦和煤礦資源,每年產磷礦70萬噸左右,產煤60萬噸左右。森林資源豐富 遠安素有“林海”之稱,主產紅薄皮馬尾松,被國家列為林業發展基地。水能資源豐富 縣域內有沮河、漳河、西河三條河流及43條支流,水能蘊藏量近8萬千瓦小時,近期可供開發的有3.2萬千瓦小時。已建成電站25座,裝機46台,容量為15827千瓦,年發電7572萬千瓦小時。

遠安縣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千年古蹟、革命遺址與秀麗山川融為一體,尤以現與武當齊名的鳴鳳山、龍潭河風景區太清洞、大堰原始森林生態旅遊區勝景為著。特產資源豐富 全縣有“埡絲”、鳴鳳米、鹿苑茶、食用菌四大名優特產。桑蠶絲早在1496年就成為皇室貢品,在1890年就用“埡絲”商標出口東南亞及港澳地區,1989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蠶絲出口基地,以“梅花牌”商標行銷印度、獨立國協諸國。“鳴鳳米”是清朝宮延的主要御膳食品,康熙皇帝賜名“蓮花米”,1985年被評為全省中秈優質大米,現年產5萬噸左右。“鹿苑茶”系列茶珍品,始於1255年,據清同治年間《遠安縣誌》記載,鹿苑茶在清乾隆時就被選為“貢茶”,1982年以來多次評為全國名茶。食用菌以香菇為代表,80年代初被國家定為“星火技術”實施項目後,全縣香菇段木、袋料栽培已達2000萬袋(筒)以上,年產乾菇1000噸,主要經廣東、福建等省出口,“鳳仙牌”花菇榮獲第二屆中國科技之星博覽會金獎。

遠安交通便利,宜保、荷當、南遠三條二 級公路貫穿全境。縣城南接焦枝鐵路和宜黃高速公路分別為36公里和60公里,西至三峽國際機場和宜昌長江港運碼頭100公里。遠安縣於1990 年成為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達標縣,縣內建有220KVA變電站1座,110KVA變電站2座,35KVA 變電站14座,電網質量優良,工業電價平均低於0.5元/度,投資1億元的電網改造工程已正式啟動。遠安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年產煙煤30萬噸,無煙煤70萬噸,工業用煤價格低廉。

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40%。縣鎮鳴鳳鎮人口5.5萬人,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工業園區4 平方公里、文化旅遊區5平方公里。城鎮布局合理, 基礎 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備。縣城供水能力達到5萬噸/日,開通了數字行動電話和DDN網,開通了至5個鄉鎮的城市公汽,建成了大環城交通網路。
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首位,發展市場農業、特色農業。按照“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形成了以埡絲集團為龍頭的繭絲綢產業,以遠林集團為龍頭的森工林化產業,以森源集團為龍頭的食用菌產業,全縣產業化基地發展到44萬畝,產業鏈條不斷延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已初步形成。工業 按照“立足資源,發揮優勢,面向市場,拓展產業,科技驅動,系列開發”的工業經濟發展戰略,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穩妥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礦山化工、森工林化、繭絲綢、汽車配件、建築材料、食用菌及食品加工系列六大支柱產業。通過改革與聯合,縣屬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企業克服市場和資金等嚴重困難,努力實現生產與效益的同步增長。第三產業 解放思想,放寬政策,鼓勵和支持多層次、多成份發展第三產業。從1993-1999年,第三產業增值平均每年增長14.6%,國合商貿企業基本完成改革,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快培育旅遊產業,旅遊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遠安是嫘祖故里,古稱“臨沮”(因臨沮水而得名),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設“臨沮縣”。東晉隆安末年(公元410年)改為“高安”,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更名為“遠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縣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遠安地處湖北省西北部,座落於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過渡的低山丘陵地帶,地跨東徑111。14″ —111。52″、北緯30。53″—31。22″之間,東鄰荊門,西連宜昌,自古有“西蜀門戶、荊襄要衝”之稱,近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遠安是湖北省38個山區縣之一,也是三峽移民重點安置區之一。全縣國土面積1752平方公里,轄6鎮3鄉,涵195個村,1413個村民小組,人口21.3萬。全境東西橫距61.3公里,南北縱距54公里;最高海撥1325米,最低海撥76米,平均海撥為500米左右。遠安縣資源豐富,特產眾多,山清水秀,環境優美。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641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42619萬元,其中工業111390萬元,財政收入901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349元。

遠安礦產儲量大,品種多,質量高,易開採。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5大類,50多種,以磷礦石、煤炭、紫砂陶土、矽石、石灰石為主,鎂礦、硫鐵礦、石膏礦、大理石礦等都極具開採價值。目前全縣主要開採磷礦和煤礦資源,每年產磷礦70萬噸左右,產煤60萬噸左右。森林資源豐富 遠安素有“林海”之稱,主產紅薄皮馬尾松,被國家列為林業發展基地。水能資源豐富 縣域內有沮河、漳河、西河三條河流及43條支流,水能蘊藏量近8萬千瓦小時,近期可供開發的有3.2萬千瓦小時。已建成電站25座,裝機46台,容量為15827千瓦,年發電7572萬千瓦小時。

遠安縣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千年古蹟、革命遺址與秀麗山川融為一體,尤以現與武當齊名的鳴鳳山、龍潭河風景區太清洞、大堰原始森林生態旅遊區勝景為著。特產資源豐富 全縣有“埡絲”、鳴鳳米、鹿苑茶、食用菌四大名優特產。桑蠶絲早在1496年就成為皇室貢品,在1890年就用“埡絲”商標出口東南亞及港澳地區,1989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蠶絲出口基地,以“梅花牌”商標行銷印度、獨立國協諸國。“鳴鳳米”是清朝宮延的主要御膳食品,康熙皇帝賜名“蓮花米”,1985年被評為全省中秈優質大米,現年產5萬噸左右。“鹿苑茶”系列茶珍品,始於1255年,據清同治年間《遠安縣誌》記載,鹿苑茶在清乾隆時就被選為“貢茶”,1982年以來多次評為全國名茶。食用菌以香菇為代表,80年代初被國家定為“星火技術”實施項目後,全縣香菇段木、袋料栽培已達2000萬袋(筒)以上,年產乾菇1000噸,主要經廣東、福建等省出口,“鳳仙牌”花菇榮獲第二屆中國科技之星博覽會金獎。

遠安交通便利,宜保、荷當、南遠三條二 級公路貫穿全境。縣城南接焦枝鐵路和宜黃高速公路分別為36公里和60公里,西至三峽國際機場和宜昌長江港運碼頭100公里。遠安縣於1990 年成為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達標縣,縣內建有220KVA變電站1座,110KVA變電站2座,35KVA 變電站14座,電網質量優良,工業電價平均低於0.5元/度,投資1億元的電網改造工程已正式啟動。遠安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年產煙煤30萬噸,無煙煤70萬噸,工業用煤價格低廉。

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40%。縣鎮鳴鳳鎮人口5.5萬人,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新建工業園區4 平方公里、文化旅遊區5平方公里。城鎮布局合理, 基礎 設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備。縣城供水能力達到5萬噸/日,開通了數字行動電話和DDN網,開通了至5個鄉鎮的城市公汽,建成了大環城交通網路。
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首位,發展市場農業、特色農業。按照“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形成了以埡絲集團為龍頭的繭絲綢產業,以遠林集團為龍頭的森工林化產業,以森源集團為龍頭的食用菌產業,全縣產業化基地發展到44萬畝,產業鏈條不斷延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已初步形成。工業 按照“立足資源,發揮優勢,面向市場,拓展產業,科技驅動,系列開發”的工業經濟發展戰略,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穩妥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礦山化工、森工林化、繭絲綢、汽車配件、建築材料、食用菌及食品加工系列六大支柱產業。通過改革與聯合,縣屬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企業克服市場和資金等嚴重困難,努力實現生產與效益的同步增長。第三產業 解放思想,放寬政策,鼓勵和支持多層次、多成份發展第三產業。從1993-1999年,第三產業增值平均每年增長14.6%,國合商貿企業基本完成改革,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快培育旅遊產業,旅遊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特產

鹿苑茶:以產地鹿苑寺而得名。此茶屬黃茶類,風格獨特,具有色澤金黃,白毫顯露,條索 清香持久,葉底嫩黃勻稱的品質特徵。鹿苑茶產於遠安縣西北群山之中,已有七百餘年。
薇菜  香菇:除野生外,還可以進行人工栽培。香菇是著名的食用菌,營養價值很高,具有肉質厚,香味濃,色澤鮮的特點,又可以入藥,經常食用可以治佝僂病,預防肝硬化,降低膽固醇、高血壓、抗癌。
 木耳:有黑與白、野生與人工培養之分,以黑木耳數量居多,菜用為主;白木耳數量較少,多為藥用。實體膠質半透明,有彈性,薄片耳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高量蛋白質、脂肪、糖類、甘露糖等,有補血、養氣潤肺、止血之功能。
 魔芋:又名"花桿南星"、"麻芋子"。生長在海拔500米以下山地,喜背陰潮濕,土壤肥沃,疏鬆透氣的環境。魔芋營養豐富,藥用價值較高,含澱粉35%,蛋白質3%,甘露精等45%以上。磨漿制的魔芋豆腐,或灰色、或棕色,酷似多孔海綿,為席上佳品。魔芋具有減肥、降血壓、防治痔瘡和靜脈瘤等功能,對防治腸道癌也有一定療效。
 薇菜:又名紫菜、廣香台。生在陰坡濕地、溪溝兩旁。清明至穀雨採摘,嫩苔光滑,呈紫紅和青色,頂端螺鏇狀,有白毛狀物,為珍貴的野生資源。含有高量蛋白質、維生素、鐵等,是一種食用價值較高的野生食用菜。
中藥材
木瓜:分光皮和皺皮兩個品種。枝條生刺,疏生直立,果形如梨。皺皮木瓜可入藥,性溫、味酸。木瓜斂肺和胃,理脾潤肝,化食止渴。還可舒筋、化濕、治療腸腓痙攣吐瀉腹痛、風濕關節炎以及腰膝酸痛等症。
天麻:全株無葉綠素。天麻屬蘭科植物。乾燥塊莖為藥用部分,有平肝息風止痙功能,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份風症。
蜈蚣:又名"百足蟲"、"千足蟲",屬節足動物蜈蚣手。宜昌產的"金頭蜈蚣"馳名中外。藥用成品為成蟲的乾燥體,有息風鎮痙,祛風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用於醫治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吶、半身不遂、破傷風症風濕頑痹、瘡瘍、瘰癧、毒蛇傷等疾病。
百部根:屬百部科植物。藥用為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和對葉百部的乾燥塊根。百部根有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的功能,用於醫治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治頭虱、體虱曉蟲病、陰癢症。
  葛 根: 屬豆科,中醫認為葛根具"起陰氣而生津液,滋筋脈而舒其牽引"之義,在饑荒年代,人們取其食用。因此它可以藥食兼用,葛根煎劑,浸劑和它所含的總黃同等成份,有降壓作用,所含的葛根素能使動物血壓降低、血腎下降,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血漿苯酚胺含量減少。
板栗:果肉紅,含蛋白質、脂肪、糖及澱粉、粗纖維、灰分等多種營養萬分,可以鮮食、煮食及製作多種點心,還有益氣、厚腸胃、補腎等藥用功能。
:柿分為食用柿和油用柿兩大類。食用柿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味甜汁多,可生食,也可製成柿餅、柿乾等。亦可加工為柿蜜、柿糖、霜糖。還可釀酒制醋。柿餅、柿蒂可以入藥。油柿是化工原料。其加工製品遠銷獨立國協、日本、香港等地。

旅遊好去處

鳴鳳山

遠安鳴鳳山位於湖北省遠安縣城西郊,山勢險峻,風景絢麗。主峰海拔408米,素有“武當遠,鳴鳳險”之稱。

鳴鳳山為遠近聞名的道教和佛教勝地,早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間(公元502年)就建有道觀,後經歷代修繕,到清代末,道觀建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分三層四殿,高十餘丈,依山鑿石,勢出半天,銅瓦綠脊,古色古香。

鳴鳳山風景區為省內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觀,丹山紅石,濃蔭蔽日,景區內嗚鳳河曲流環壁,水清見底。其汪清幽的環境,山水相依、花鳥相嘻的神韻,無不給人以震撼、清新。主要景點有刑部蘇爺遺靴處、煙霞洞、八卦去霞洞、龍宮、頭天門等。

市民在宜昌長途汽車站乘車,花1個小時就可到達,車費是17元。在遠安老站下車後,再出10—15元租一個“面的”上山。到了風景區之後,花12元錢買第一道門票。進去後,在看完了刑部蘇爺遺靴處和煙霞洞之後,再往裡走有八卦圖、八卦圖的左邊是雲霞洞

八卦圖右邊是龍宮,宮裡有海底世界、蛇山、夫妻推磨等13個小景觀。再往前就是頭天門,再往上走3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鳴鳳山頂。山頂上有一個道觀,得再掏4元錢買張門票,才能進去參觀繁華的道教活動。然後返回,整個旅遊選種需花3個小時左右。

主要的旅遊紀念品有埡絲、鳴鳳米、沖菜和新市的鹿苑茶。

遠安遠安

靈龍峽大拐彎生態旅遊景區:

景區位於三峽區宜昌市西北邊的遠安縣,一年四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怡人,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素有“林海”和“天然氧吧”之稱。靈龍峽是遠安最美的地方,整個景區面積為186平方公里,群山陡峭,海拔高度在700-1100米之間,景區在處於湖北省“一江兩山”的旅遊區域內。景區內資源豐富,景色迷人,被譽為“宜昌後花園”。景區內荷花鎮是蠶娘嫘姐祖的故里,嫘祖是軒轅黃帝的正宮娘娘,首創植桑養蠶絲之術,後隨黃帝征戰天下,絲綢技藝傳流四方。其故里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農曆三月十五是嫘祖的生日,現每年農曆三月十五這裡都會舉辦廟會不懷念嫘祖。
綠色的林海,甘甜的水體,清淨的空氣,迷人的山山水水,一定會使您流連忘返!

遠安遠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