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科他

達科他,由美國一名青年命名,他於1999年在北達科他州一河床處發現的一具保存完好的距今6600萬年的鴨嘴龍化石,命名為“達科他”。這具鴨嘴龍化石2004年在北達科他州出土,不僅骨架完整保存,連皮膚化石也一同倖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恐龍木乃伊。

簡介

這具恐龍木乃伊身上的皮膚組織清晰可見 這具恐龍木乃伊身上的皮膚組織清晰可見

1999年,美國一名青年在北達科他州一河床處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距今6600萬年的鴨嘴龍化石。泰勒·萊森(Tyler Lyson)在其叔叔的農場發現的這具化石隨後便將這隻恐龍命名為“達科他”。

科學家曾利用先進的成像和化學技術對其皮膚進行研究。他們吃驚地發現,這隻鴨嘴龍的皮膚居然與鳥類以及鱷魚類似。

這具鴨嘴龍化石2004年在北達科他州出土,不僅骨架完整保存,連皮膚化石也一同倖存至今,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恐龍木乃伊。據悉,這隻鴨嘴龍長著兩層皮膚,與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脊椎動物類似。之所以能夠得出這一驚人發現的原因在於:在細菌有機會吞噬其組織前,這隻鴨嘴龍的皮膚就已經變成化石。

科研結果

達科他達科他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曼寧(Phillip Manning)在接受《國家地理雜誌》採訪時表示,這一研究發現令人吃驚。他說:“能夠在一隻6600萬年前死去的恐龍軟組織中鑑別有機分子絕對是一個令人感到驚異的結果。在我的史上十大化石排行榜中,這具鴨嘴龍化石一定榜上有名。”

研究過程中,曼寧利用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發現,這隻鴨嘴龍擁有類似細胞的結構,說明它長著兩層皮膚——一個較薄的表面層以及下方一層密集的結締組織。

這隻鴨嘴龍的體積與河馬類似,死因仍舊是一個謎。科學家認為“達科他”死後被迅速埋入地下。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低氧環境外加埋葬地未受太多干擾讓“達科他”最終變成一具世界級恐龍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