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貝達

達爾貝達

達爾貝達(Dar el Beida)摩洛哥摩洛哥歷史古城達爾貝達,位於大西洋岸,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經濟和交通中心,擁有全國70%的現代工業,市區和郊區有1000多座工廠,工商業、金融中心,素有“摩洛哥肺葉”的稱號。人口約260萬。附近為富庶農業區,內陸腹地寬廣,富磷灰石等礦產資源。城市平均海拔50米。氣候溫和,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城市臨海,樹木常青,氣候宜人,風光秀麗,是非洲著名的旅遊城市。達爾貝達(阿拉伯語:الدار البيضاء)是摩洛哥西部的一座城市,原名卡薩布蘭卡,摩洛哥獨立後改稱達爾貝達。至今仍有很多人習慣稱之為卡薩布蘭卡。“Casa Blanca”(卡薩布蘭卡)是個西班牙語名稱,意為“白房子”。達爾貝達是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也是摩洛哥的商業金融中心地。在西班牙語裡,“卡薩布蘭卡”也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基本信息

概況

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卡

地理:位於坦格爾西南偏南,東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卡)瀕臨大西洋,樹木常青,氣候宜人。全年氣候溫和,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有時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卡薩布蘭卡港內卻水波不興。

達爾貝達曾在小說《瘋沙》中出現,許多讀者也因此愛上了這個地方。

歷史

達爾貝達達爾貝達

達爾貝達城歷史悠久。據記載,公元7世紀,這裡是羅馬古城安法,意為“高地”。安法古城於1438年被葡萄牙殖民者肆意破壞。公元15世紀下半葉,葡萄牙殖民者占領這裡,更名為卡薩布蘭卡。18世紀中葉,摩洛哥國王西迪·穆罕默德·阿卜達拉赫下令在原安法古城的舊址上興建一座新的城市,定名為達爾貝達。在阿拉伯語裡,“達爾貝達”意為“白色的房子”。有趣的是,如同城市的名稱一樣,整座城市的建築大多數為白顏色,就連許多阿拉伯漁民的住宅也是在褐色峭壁的背景下呈現白顏色,與遼闊蔚藍的大西洋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淡雅多姿的景象。18世紀末,當西班牙人得到這座城市港口貿易的特權後,將城市稱為“卡薩布蘭卡”。當西班牙人初次到達這裡時,不覺讚嘆道:“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

在西班牙語裡,“卡薩布蘭卡”也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20世紀初,法國占領這座城市。摩洛哥獨立後,為維護民族尊嚴,清除殖民主義殘餘,將城市名稱由“卡薩布蘭卡”恢復為“達爾貝達”,但許多人仍習慣地稱它為卡薩布蘭卡。

特色

達爾貝達達爾貝達

今天的達爾貝達已成為擁有180多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但它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以特殊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一幢幢白色的建築掩映在綠樹鮮花叢中,一座座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古香古色,雄渾壯觀。此外,古老的王宮、西迪布?斯邁拉陵墓、摩洛哥藝術博物館、水族館、梅迪耶區手工藝品市場等,都是遊客雲集的地方。達爾貝達城市建築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市區各主要的繁華街道均從市中心廣場輻射伸展開來,街道寬闊,市面繁華,為遊客服務的遊覽車也大多是從廣場附近出發。廣場附近還有一座雄偉的天主教堂,教堂恬靜的環境同大街上喧鬧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城市老城區則呈現出古老的情景,街道狹窄,房屋低矮,店鋪成片,作坊毗連,商攤密密麻麻,叫賣聲、吆喝聲、討價聲此起彼伏,偶爾有人騎著駝駱從街上走過,仿佛是一個中世紀的阿拉伯街市。

經濟

達爾貝達達爾貝達

達爾貝達為全國的經濟中心,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二的現代工業,工業產值占全國的80%(2006年)。商業也十分繁榮,是進出口商品的集散地。達爾貝達的交通網路方便,市中心東邊的Casa-Voyageurs站是火車轉運站,通往摩洛哥各大城市;搭乘市內啟程的CTM巴士同樣可前往菲斯(Fes)、馬克尼斯(Meknes)等城,其它大型計程車(grands taxi)也都停靠在每一個CTM巴士站。乘坐該市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前往郊區或是鄰近城市都相當方便。 達爾貝達是非洲最大人工港之一,港外築有長3180米的縱向防波堤,港內風平浪靜,平均水深12米,碼頭長約6公里,分為磷酸鹽、柑橘、穀物、雜貨等專用碼頭,可同時接納20艘商船;其北25公里的穆罕默迪亞是石油專用港,可接納 10萬噸級油輪。1980年貨物吞吐量2065.6萬噸,占全國海港總吞吐量2/3以上。工業區主要在東部,沿達爾貝達—拉巴特公路伸展。

旅遊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亦是西北非地區最大的現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提議修建的,因此被命名為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這座可同時容納10萬人作禱告的清真寺坐落在摩洛哥首都西部最大的海濱城市卡薩布蘭卡,距首都拉巴特90 公里。由於當地瀕臨大西洋,受海洋氣候的影響,冬暖夏涼,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因此成為建寺的理想好地方。

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米歇爾·潘索承擔了工程的設計任務,並在1987年8月11日破土動工興建。經過3.5萬名勞工和技術人員的日夜修建,終於在1993年8月30日竣工並開放,總投資達5.4億美元。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通體採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綠色的琉璃瓦和形狀各異的銅飾品鑲嵌其間,給莊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幾分生機。

寺內則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顏六色的大理石和馬賽克,在四面牆壁上鑲出阿拉伯人喜愛的幾何圖形。大廳內鋪著紅地毯,拐角處巧妙地擺放著一些精品飾物,在高達20米的巨型水晶吊燈的照耀下,更顯得整個寺院富堂皇。再加上22扇銅製大門像肅立的衛士,散布在寺院內的1000個大小不一的噴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宮女,使進入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於華麗的王宮之中。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總占地面積9公頃。寺區面積為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高60米,共分4層。底下兩層面積近2萬平方米,是男人小淨和祈禱的場所;中間一層面積為3550平方米,專供婦女禱告之用;最上面一層是活動屋頂,只要按動電鈕,寺頂就會在幾分鐘內自動開啟,陽光便直射寺內。200米高的宣禮塔,可通過樓梯或電梯直達其上,塔尖還裝有雷射設備,夜間設備打開後,35公里長的耀眼光束為穆斯林直指伊斯蘭聖城麥加的方向。

寺內還設有會議和演講廳、博物館、面積為4000 平方米的古蘭經學院、可同時停放1100輛車的地下車庫,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圖書館等附屬建築。其中,圖書館裡珍藏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贈給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一本1000多年的《古蘭經》真本。在靠近清真寺的底部為6000平方米,可容納1400人同時入浴。此外,該清真寺還配有先進的自動滅火裝置、廣播通訊系統和監控系統,因此,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當今世界上設備最先進的一座清真寺。它為卡薩布蘭卡這座享有“大西洋新娘”美稱的城市又增添了幾分誘人的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