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川[達州市轄區]

達川[達州市轄區]

達川區是四川省達州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達州市主城區南部,達州母親河—洲河之南,截至2013年,全區轄2個街道,24個鎮,30個鄉。全區幅員面積2245多平方公里,人口120.29萬。 達川區是2013年7月由原達縣大部改設而成的一個建制區,前身的達縣從春秋巴國時期至今已有接近2500多年的歷史,是川東北重要的物流中心和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 2014年10月,達川區被命名為“中國烏梅之鄉”。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達川上古屬巴地。

夏屬梁州。

商(殷)、周屬雍州。

春秋、戰國屬巴國。

秦、西漢屬巴郡宕渠縣。

89年一104年(東漢永元年間),析宕渠縣東境置宣漢縣,以宣揚漢王朝德威故名,隸益州巴郡。

201年(建安六年),隸巴西郡。

227年(建安二十三年),隸宕渠郡。

227年(蜀漢建興五年),宣漢縣屬巴西郡。

238年一257年(延熙時)隸宕渠郡。後隸巴西郡。

265年一289年(西晉武帝時),宣漢縣省。

290年(惠帝永熙時)復置,隸梁州宕渠郡。成漢宣漢縣隸宕渠郡。東晉宣漢縣隸宕渠郡。

420年一422年(南朝宋永初),析宕渠郡宣漢縣置巴渠郡,領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南朝齊始興縣、宣漢縣隸巴渠郡。

536年(南朝梁大同二年),廢巴渠郡置萬州,實行“土斷”,宣漢縣治北遷,隸并州南晉郡。始興縣改石城縣(一說大同二年宣漢改石城,一說西魏廢帝二年宣漢改石城),隸開巴郡。石城縣以治西石城山得名。新置三岡縣,隸新安郡。

535年一545年(大同中),置永康縣,並置萬榮郡,隸萬州。

553年(北朝西魏廢帝二年),以萬州居四達之地,改名為通州。石城縣隸通州開巴郡。三岡縣隸新寧郡。永康縣隸羅州萬榮郡。

564年(北朝北周保定四年),永康縣改隸萬州萬榮郡。

581年(隋開皇元年),石城縣、三岡縣隸通州開巴郡,永康縣隸萬州。開皇二年,省萬州,永康縣隸清化郡。開皇三年,省蛇龍、新寧縣入石城縣隸通州。永康縣改隸巴州。開皇十八年,改石城縣為通川縣(一說開皇三年改石城縣為通川縣,一說大業初置遭川縣),改永康縣為永穆縣。

607年(大業三年),改通州為通川郡,通川縣、三岡縣隸通川郡。巴州改清化郡,永穆縣隸清化郡。

618年(唐武德元年),通川郡改通州。通川縣、三岡縣隸通州。武德二年,析通川縣東境復置新寧縣,析通川縣北境置思來縣,隸通州。析永穆縣北境置恆豐縣,析永穆縣西境置太平縣,隸萬州。

620年(武德三年),置通州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通川、思來、三岡縣隸通州。永穆、恆豐、太平縣隸萬州。624年(武德七年),改通州總管府為都督府。通州、萬州及屬縣隸通州都督府。

627年(貞觀元年),省思來縣入通川縣,廢萬州,撤太平、恆豐縣入永穆縣,隸通州。

631年(貞觀五年),廢都督府。

742年(天寶元年),改州為郡。通川、永穆、三岡縣隸通川郡。

758年(乾元元年),復州名。

825年(寶曆元年),廢三岡縣。

851年(大中五年),復置,隸通州。

五代通川、永穆、三岡縣均隸通州。

965年(宋乾德三年),改通州為達州。通川、永穆、三岡縣隸達州。

999年(鹹平二年),永穆縣改名永睦縣。

1073年(熙寧六年),省三岡縣入通川縣。七年,省石鼓縣入通川縣、永睦縣、新寧縣。

1126年(靖康間),州治遷城東50里捍城山。

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州治從捍城山復還舊址。至元二十二年,省東鄉、巴渠、通明、永睦縣,通川縣隸達州。

1376年(明洪武九年),省通川縣入達州,降達州為縣級州(一說改達州為達縣)。1514年(正德九年),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縣。

1728年(清雍正六年),達州升為直隸州,隸川東道。1802年(嘉慶七年),改達州為綏定府,取達州的達字為縣名,增設達縣為附郭首縣。

1913年(中華民國民國2年),廢府存縣,隸川東道。

1914年(民國3年),改隸東川道。

1916年(民國6年)至1933年(民國22年),顏德基、余際唐、劉寶善、劉存厚等軍閥先後割據達縣,實行防區制,政區制名存實亡。

蘇維埃時期1933年10至12月和1934年8月至1935年2月,達縣隸綏定道,屬川陝省。

1935年(民國24年),達縣隸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將民國時期的督察區改為專區,達縣屬川北行署區的達縣專區。

1952年9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10月,隸屬四川省達縣專區。

1970年,達縣專區改為達縣地區,地區政府駐達縣,隸屬不變。

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達縣地區更名為達川地區,隸屬之。

1999年6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隸屬不變。

2013年7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達縣,設立達州市達川區,隸屬不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唐代時,現達縣行政區劃範圍包含當時的通川縣(現通川區、南外、麻柳等)24鄉、永穆縣(現石橋、堡子、管村等)18鄉、三岡縣(現河市、趙家、景市等)9鄉。

清乾隆直隸達州境內置6鄉、36場。6鄉分別為清風鄉(現通川區、南外、景市等)6場、明月鄉(現羅江、蒲家等)轄10場、翠屏鄉(趙家、渡市等)轄10場、垂虹鄉(現趙固等)轄2場、寶芝鄉(現石橋、石梯等)轄4場、楚清明翠鄉(現麻柳、亭子等)轄4場。

民國38年(1949年),達縣所轄6區、61鄉、1鎮、1079保、11067甲。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廢保甲制,保改村,甲改組。1951年3月,達縣所轄10區、62鄉(鎮)。1952年2月,實行民主建政,全縣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後,所轄15區、124鄉(鎮)。

1955年4月,按區治地命區名。1956年1月,全縣126鄉(鎮)合併為73鄉。

1958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後,縣轄10區、1鎮、77人民公社。後經過多次調整,到1963年2月,全縣轄14區、86公社、938生產大隊、6545生產隊。

1966年12月,梓桐改名紅政。碑高改名長虹,雙廟改名前鋒,馬家改名群力,福善改名勝利,萬家改名燈塔,南嶽改名曙光,東趙改名東照,斌郎改名火炬,申家改名立新,陳家改名前進,龍會改名光輝,趙固改名向陽,福壽改名永躍,張家改名五四,回龍改名永進,新廟改名高坪,龍灘改名紅山,虎讓改名躍進,魏家改名衛星,蒲家改名長征,東嶽改名東升,雙龍改名工農。1967年6月,碑廟區改名永紅區,亭子區改名紅旗區;亭子公社改名紅旗公社。1973年6月,上列區、社恢復原名。

1981年,避免地區內社名重複,紅星改名花紅,草壩改名草興,雙河改名沿河,回龍改名永進,魏家改名魏興,新橋改名碗廠,張家改名五四,元山改名香隆,新廟改名高坪。

1983年,改革體制,人民公社改為鄉,鄉名沿用公社名。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組。街道設居民委員會、居民組。1984年6月,橋灣區區治遷石梯坎,橋灣區改名石梯區。

1985年1月,河市、石橋、羅江、亭子鄉改為鎮。7月,麻柳鄉改為鎮。縣轄13區、80鄉、952村、8456村民組;10街道居民區、33街道居民組。

2004年2月,達縣鄉鎮行政區劃建制進行調整,撤銷原新進、福壽、滴河、新溪、高坪、映山、大埡、新勝、新興、東照和碗廠11個鄉的行政區劃建制,現達縣所轄鄉鎮由原來的75個鄉鎮減少到64個鄉鎮,其中21個鎮,43個鄉。

2012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達縣撤銷南外鎮建制,設定三里坪、翠屏街道辦事處,分別駐三里坪、民樂街555號。三里坪街道辦事處轄原南外鎮的梧桐梁等5個社區和三里坪等6個村所屬行政區域,翠屏街道辦事處轄原南外鎮的草街子等6個社區和楊柳等8個村所屬行政區域。

2013年7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劃歸達州市通川區管轄。

區劃詳情

街道辦事處:翠屏街道、三里坪街道

鎮:石橋鎮、石梯鎮、河市鎮、管村鎮、亭子鎮、麻柳鎮、景市鎮、趙家鎮、大樹鎮、堡子鎮、石板鎮、南嶽鎮、檀木鎮、福善鎮、萬家鎮、金埡鎮、百節鎮、渡市鎮、馬家鎮、雙廟鎮、橋灣鎮、趙固鎮、金檀鎮、平灘鎮 木子鎮、大堰鎮、五四鎮、罐子鎮、九嶺鎮

鄉:大風鄉、江陽鄉、東興鄉、花紅鄉、大灘鄉、安仁鄉、葫蘆鄉、黃庭鄉、黃都鄉、碑高鄉、麼塘鄉、斌郎鄉、陳家鄉、申家鄉、木頭鄉、草興鄉、龍會鄉、銀鐵鄉、沿河鄉、香隆鄉、道讓鄉、洛車鄉、永進鄉、米城鄉、虎讓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達川區地理位置在東京106°59′-107°50′;北緯30°49′-31°33′。

地質地貌

達川區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線地帶。地形總趨勢北麓離,東南低,成因類型屬“川東褶皺剝蝕一侵蝕低山丘陵嶺谷區”地貌。地貌特徵完全受構造、岩性控制。中部的鐵山、東南部的銅鑼山、七里峽山、明月山,為北東一南西向的條狀山嶺,山脊海拔300至1000米,構成了區內低山地貌。鐵山以東條形低山之間為廣闊的紅色淺丘地貌,鐵山以西為紅色丘陵區地貌,以北為台狀低山地貌。全縣山地約占總面積的29%,丘陵約占70%,平壩占1%左右(主要分布於河谷地帶)。

氣候

達川區小氣候多受州河、巴河、鐵山、雷音鋪山、銅鑼山、明月山、七里峽山的影響;大氣候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縣內主要受鐵山山脈的影響,被分為兩大氣候區域,西北部為川北溫涼氣候特徵,東 南部有著川東炎熱伏旱區的特點。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春早升溫快而暖、夏熱、秋涼氣溫下降迅速、冬暖。春暖夏長秋短冬適中。水熱兼優,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盛夏多乾旱,秋冬多陰雨;無霜期長,雲霧多,日照少;農業災害性天氣頻繁,山區立體氣候明顯。

縣境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最大時(夏至日)82°,最小(冬至日)35°,地面獲得太陽輻射熱量較多。東距太平洋不遠,夏季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氣,受南低北高地勢抬升和秦嶺、大巴山阻擋,容易形成地形甭,陣水多集中夏季。冬季受西北乾冷季風影響,空氣乾燥雨水少。同時北部高山使寒潮入侵強度減弱。

水文

達川區 達川區

達川區州河源流前河、中河、後河在宣漢縣境匯合後斡州河。從羅江

鎮入縣境,經達縣市及河市、金埡、申家、渡市、木頭等鄉(鎮)流入渠江。多年平均徑流量66.55億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每秒1.26萬立方米,最小枯水流量每秒17.5立方米。年輸沙量727萬噸。州河除橫切鐵山造成峽谷外,河谷一般均較巴河開闊,河道灘沱相間,險灘陡壩較少,兩岸有階地斷續延伸。
縣境內州河第一支流明月江,發漯於開江縣梅家鄉毛坪與土地坪之間的分水嶺。從葫蘆鄉連珠峽入縣境,經大灘、麻柳、大風、亭子、江陽等鄉流入達縣市,在小河嘴注入州河。常年徑流量1以03億立方米。明月江支流有開江縣任市河,達縣明星河、鯉魚河、安仁河、檀木河,宣漢縣新寧河。
縣境州河第二支流銅缽河,發源於大竹縣白壩鄉,從平灘鄉入縣境,經馬家、百節、石板鄉,在金埡鄉米家灣注入州河。常年徑流量4.84億立方米。在縣境接納景市河、碑高河。州河支流縣境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還有魏家河、雙龍河、麼塘河、雙廟河。

自然資源

水能源

達川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6.05萬千瓦,可開發量5.1萬千瓦。

礦產資源

達川區已探明礦藏12種,主要礦藏煤、天然氣、岩鹽儲量分別達2.4億噸、2700億立方米、2.1萬噸,石灰石資源分布廣、儲量大。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74.68億元,比2013年(下同)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49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88.30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42.89億元、增長11.3%。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24.9:50.5:24.6。人均生產總值17707元、增長8.1%。財政總收入16.65億元、增長12.3%。

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比較低,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較大。二是全區經濟整體實力較弱,人均指標(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依然偏低。三是經濟結構不夠理想,農業所占比重依然較大,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還需大幅度提升。四是城鎮化進程還需進一步加快,特別應加快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五是還需進一步擴大就業,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六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較為困難。

農牧業

我區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通過科技趕場、科技入戶活動,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通過狠抓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和完善,以點帶面,全面發展“訂單”農業,推進了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培養和發展無公害蔬菜、水果、生豬、肉牛等優勢產業,適應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通過加大農村水利、道路、通訊、中低產田土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新農村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為載體,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服業總產值68.30億元、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37.94億元、增長3.0%,林業產值2.48億元、增長6.9%,牧業產值24.23億元、增長3.8%,漁業產值2.29億元、增長5.2%,服務業產值1.36億元、增長5.7%。

2014年,糧食生產取得好收成,主要糧食作物產量保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2.98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2.51萬畝。2014年糧經比例為62.9:37.1。

林業生產按照“生態增優、林業增效、林農增收”的工作思路,狠抓城鄉綠化、資源保護、產業發展、林業改革、基礎建設等工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全年完成工程營造林4.4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0.5萬畝,低產低效商品林改造1.3萬畝,補植各類苗木110餘萬株,完成綠色通道建設12公里,完成義務植樹200萬株。擁有森林面積102萬畝,林木蓄積量43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1.8%。

畜牧業按照現代畜牧生產的要求,以養殖小區建設為基礎,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社,以發展產業化經營為重點,進一步最佳化牧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益,加強對畜禽疫病的綜合防控,確保了牧業的正常生產。

漁業生產開展科學養殖,壯大規模,提高單產,提升效益。全年水產養殖面積3.47萬畝,水產品產量1.53萬噸。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區所有的村通公路、通電話,有236個村通自來水,占總數的39.2%。全年整治病險水庫20座、山坪塘174口,新建蓄水池120口、微水工程470處,完成土地整理項目10個、“雙掛鈎”項目1個,新增耕地2.3萬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9.2萬畝、農村戶用沼氣池1003口,500KV達黃線、宣達線等城鄉電網工程紮實推進。全年農村用電量2.25億千瓦時、增長0.2%,化肥使用量(折純)2.61萬噸、增長0.1%,農藥施用量586噸、增長0.5%,農用柴油使用量2566噸、增長1.5%,農膜使用量2243噸、增長3.3 %。

工業和建築業

我區始終堅持“工業強區”戰略不動搖,按照“做強主導產業、壯大骨幹企業、做實發展平台、大中小微並舉”的思路,加大重點產業項目的引進和培育,加快資源轉化和項目建設進度,加大工業投入和結構調整力度,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工業經濟獲得快速發展。2014年6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7.00億元、增長9.6%。

工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67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銷售收入109.25億元、增長6.5%,利稅總額8.03億元、增長2.9%,利潤總額5.72億元、增長2.0%。工業產品產銷率100.0%。

2014年,建築業、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區共有三級以上資質建築企業22家,完成總產值53.9億元、增長2.3%。房地產業共有36家企業,全年實現銷售額15.8億元,房屋建築累計施工面積29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8萬平方米,銷售面積3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以城鎮基礎設施、保障性住房、交通、衛生、教育、文化等項目建設為重點的固定資產投資快速發展。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339個,竣工項目202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50億元、增長17.0%。在總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100.52億元、更新改造投資17.76億元、房地產投資19.23億元、工業投資21.05億元。

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道路建設取得新進展。2014年,完成了橋福路、橋堡路的公路建設任務,達巴鐵路、達營高速等過境交通幹線建設進展順利,國道210線大修工程、波形防護欄安保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西木路金埡場鎮過境公路改造完成,河新路開工建設。整治病危橋5座,改善通村公路110公里,全面消除通村公路硬化“空白村”,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

運輸市場在嚴格運政執法、合理布局運力、狠抓安全生產情況下有序發展。全年完成客運量2964萬人次、增長8.9%,客運周轉量47589萬人公里、增長9.5%,貨運量1030萬噸、增長6.5%,貨運周轉量32337萬噸公里、增長6.8%。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為廣大客戶帶來更多的實惠。2014年全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4億元。

旅遊經濟

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我區在紅色旅遊、綠色旅遊、金色旅遊、生態旅遊上狠下功夫,強力開發石橋列寧街、鐵山森林公園、真佛山風景區等一大批景區,同時又對迅速發展的鄉村旅遊積極引導,促其健康發展。2014年全區擁有省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1個,星級旅遊飯店4家,成功創建省級旅遊標 準化示範區。全年實現旅遊接待人數205.24萬人次、增長7.0%,旅遊總收入13.44億元、增長19.0%。

商業貿易和招商引資

國內貿易大力實施商貿活區戰略,著力打造秦巴地區商貿物流中心,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合理調整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借力城區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輕工產品、餐飲娛樂、建材家居、濱河休閒四大商業圈,成功打造葉家灣、百節2個市級商業示範社區,培育規模以上重點物流企業5戶,陽光耍都美食街全新亮相,整治提升城區農貿市場12個,新(改)建鄉鎮農貿市場7個,打造鄉鎮商貿中心2個,達川商貿物流園區成功申報為全市首個省級現代服務業商貿流通集聚區。二是積極培育節會消費。以“第六屆迎春購物月”、“首屆秦巴地區農業機械博覽會”、“達州市第五屆啤酒美食文化節”、“ 第五屆秦巴地區商品交易會”等展會為平台,大力開展“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和“萬企出國門”三大活動,營造消費氛圍。三是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加強了食品藥品、日化建材、農資市場和無照經營的專項整治,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215件,城鄉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全年新增私營企業646戶、個體工商戶2213戶。2014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75億元、增長14.0%。

招商引資成績斐然。2014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0億元,其中工業類到位資金22億元。積極參與“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渝洽會”等經貿活動,實現新簽約3000萬以上項目29個,投資總額177億元。

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全面發展。2014年實現增加值103.03億元、增長9.5 % ,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9.5%,比重比2013年上升1.4個百分點。年末有照個體工商戶1.86萬戶、增長13.5%,私營企業3765家、增長20.7%,個體私營從業人員達3.93萬人。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14年,財政通過挖潛聚收,嚴管財,巧理財,對保證機構運轉、職工工資和離退休金髮放、救災救濟、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新農村和城市建設發揮了保障作用。全年財政總收入166493萬元、增長12.3%。其中:上劃中央收入37845萬元、增長4.0%,上劃省級收入28273萬元、增長4.8%,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100133萬元、增長18.6%。公共財政支出401329萬元、增長7.5%。

金融通過最佳化信貸結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持平穩運行。2014年末各項存款餘額為195.03億元、比年初增長8.4%,各項貸款餘額113.38億元、比年初增長13.6%。

保險業努力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對客戶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時理賠贏得了客戶的信任,為穩定生產、安定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保費總收入38190萬元、增長19.6%,賠款支出18908萬元、增長32.7%。

居民收入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3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10135元、增長11.4%。居民儲蓄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年末個人存款餘額為152.76億元、增長10.7%,其中:儲蓄存款152.22億元、增長11.2%。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隨著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費,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872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66元、增長13.1%。

科教文衛

科技

2014年,科技事業以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主線,以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為核心,以最佳化科技發展環境為重點。全年完成科普宣傳培訓9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餘份,免費贈送《達川科技》2.8萬份,全年申報省科技項目10項,申報市科技項目20項,申請專利110項,科技對全區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2.0%。

教育

2014年,教育事業按照“實現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目標,分解落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事業大發展二十二條措施》。三里國小、實驗國小楊柳校區等學校建設啟動實施,民眾關注的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回應。橋灣國中整體搬遷一期工程順利完工,7個教師周轉房、26所村小維修改造和22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項目竣工投用,實驗國小成功申報為“四川省科普示範基地”。

文化

文化事業精彩紛呈。一是文藝創作碩果纍纍。2014年共創作各類文藝作品500餘件,刊載發表100餘件。二是民眾文化活動好戲連台。全年舉辦各類大型文化活動78餘場,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100餘次,成功承辦四川省首屆農民藝術節暨民間藝術節“農民達人秀”專場演出。三是文遺保護規範有序。完成“三里坪漢墓群”搶救性發掘,完成“戛雲亭”、“高拱橋”、“新屋基廊橋”維護方案設計,完成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石橋列寧街、達川“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及市遺“平灘土法造紙”申報工作,完成“石橋燒火龍”、“安仁板凳龍”、“永進翻山餃子”、“磐石子孫龍”入選省體育“非遺”項目,石橋鎮魯家坪村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成片保護打造,真佛山廟群保護規劃獲國家批准立項。四是文化建設工作卓有成效。全區已創建國家特色文化之鄉1個、市級特色文化之鄉4個,建立了民間藝術團體4個,家庭文藝演出隊12支,其他各類演出隊伍145支。五是文化市場健康繁榮。通過對網咖、歌舞廳、電子遊戲廳、音像製品等文化市場的監管和整治,促進了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有力地維護了我區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

廣播電視事業突出正確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為全區改革創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重點編播《達川新聞》、《政法報導》、《廉政達川》、《社會寫真》、《陽光政務》等固定欄目,2014年被市級以上採用的稿件有485件。全年安裝地面數位電視工程4000戶和中央直播衛星420套。

衛生

2014年,衛生事業實行“城鄉並進,防治並重”的方針。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啟動實施,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率達100%,新農合參合率達99.99%,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通過覆核驗收。

體育

2014年,體育工作以民眾體育為主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建立了區級單項體育協會10個,各鄉鎮建立了體育協會和全民健身機構,社區成立了全民健身指導站。全年共新建30條全民健身路徑,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5個。

社會保障

2014年,社會保障不斷加強。我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體,以改善民生為目標,採取了強化社保征繳擴面,紮實開展就業和再就業工程,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城鎮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農村貧困人口進行醫療救助、上學補助、及時生活救濟等措施,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全年,城鎮失業登記率為4.03%,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48.59萬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分別覆蓋9.16萬人、15.49萬人,實施社會救助33179人次,發放救助金2013萬元。完成公共租賃住房550套,改造棚戶區1388戶,改造農村危房3123戶,災後房屋安全鑑定825家,人民福祉不斷增加。

人口

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展順利。2014年以抓基礎、重宣傳、強服務的指導思想,全面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落實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紮實開展“生產、生育、生活”三結合工作,嚴格實行目標責任管理,逗硬執行“一票否決制”。年末戶籍總人口121.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330人,死亡人口707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8‰,出生性別比為111,計畫生育率81.6%,綜合節育率83.0%。

交通

鐵路

達川區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貫穿境內。達成鐵路為國家Ⅰ級幹線,東起四川達州市,西至成都市,經營山、南充、蓬溪、遂寧、金堂等11個縣市,跨越長江重要支流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全長386公里。

公路

達川區內達成高速公路、達渝高速公路、210國道貫通境。其中,國省道169公里,縣道421公里,鄉道940公里,村道4200公里。二級以上公路198公里,三級公路42公里,四級公路889公里,等外級公路4301公里。擁有達州汽車南站,達川石橋車站,達川麻柳車站等車站。

航空

達川區河市機場溝通省內空中航線。

航運

達川區金盤子航電工程竣工發電,水上運輸可直航重慶。水上通航里程319公里。先後修建和改建了:達川區石梯大橋、達川河市州河大橋、達川區金盤子大橋,達川區通川大橋、達川江新大橋,達川鐵山隧道,達川金盤子水電站。

旅遊

雷音鋪森林公園 雷音鋪森林公園

達川區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

達川區雷音鋪森林公園總面積800公頃,距達川區南城6公里處。有雙橋映月、竹徑清涼、園通覺夢、東坡花雨、蒼煙落照、岩溶仙宮、雷音秋色、林海濤聲等雷音八景。

真佛山風景區

達川區真佛山位於達川區城南30餘公里的七里峽山脈中段的福善鄉境內,海拔910米,全山面積約3000餘畝。真佛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達川鐵山森林公園

達川鐵山森林公園位於達川區鐵山以東,距達州市23公里,園區面積4000畝,被譽為川東北的“布達拉宮”。覽雲海,觀日出,賞雪景是鐵山三大奇觀。

一佛寺塔

又名雙石塔,位於達川區城東南40公里的景市鄉一佛塔村,東到真佛山廟群約5公里,西至景市鄉約1.5公里,是真佛山至雷音鋪旅遊線上的一大景點。

塔檐無任何木拱,均用青石嵌砌,上以片瓦復頂,檐口及翹角下有石雕雲紋圖案。塔頂是五顆石質仿鑄佛珠,塔尖為園形鐵件,可能是為防止雷擊而鑄。2號塔的形制構造與1號塔相同,不同的是該塔身為17級,通高31.3米,底層邊長2.9米。兩塔相距10米。

列寧主義街

列寧主義街簡稱列寧街。位於距達川區63公里的石橋鎮西南角。1979年,達縣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列寧街為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5月22日還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達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

達川區臍橙

達川區臍橙是達川區柑桔中的主栽優良品種,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2萬噸,產值近3000萬元。主要分布在趙家、管村、橋灣等30多個鄉鎮。已形成趙家——馬家——百節——南外;石梯——橋灣——管村兩大種植產業帶。2004年註冊了“達臍”牌達縣臍橙商標。

小吃

大風燉羊肉、石梯蒸魚、江陽酸辣雞、松菌燉雞、麻柳蔣氏南瓜鴨、紅海游龍酸辣粉、趙家尖椒劉肥腸、功夫牛肉、沸騰鵝腸、石橋米酒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