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之爭

達娃之爭

達娃之爭被稱為改革開放30年來影響最大的國際商戰,從雙方企業的掌門人,到中法兩國元首都參與到這場商戰中。29場訴訟戰役背後,達能與娃哈哈為中國企業家上演了一場經典商戰案例。達能和娃哈哈集團2009年09月30日宣布,雙方已達成友好和解,達能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和解協定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式。為此長達13年的達娃之爭戲劇性的和解結束。達娃之爭事件背景

雙方簡介

娃哈哈集團簡介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Wahaha)創建於1987年,目前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這3家跨國公司。在全國26個省市建有100餘家合資控股、參股公司,在全國除台灣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建立了銷售分支機構,擁有員工近2萬名,總資產達 121億元。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先進的食品飲料研發檢測儀器和加工工藝,主要從事食品飲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生產含乳飲料、瓶裝水、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罐頭食品、醫藥保健品、休閒食品等八大類近100個品種的產品,其中瓶裝水、含乳飲料、八寶粥罐頭多年來產銷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娃哈哈在資產規模、產量、銷售收入、利潤、利稅等指標上已連續9年位居中國飲料行業首位,成為目前中國最大、效益最好、最具發展潛力的食品飲料企業。

達能集團簡介

達能集團(Danone)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飲料集團之一,總部設立於法國巴黎,全球擁有近9萬員工,是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飲料集團之一 。達能集團歷史悠久,規模強大,位列世界500強,業務遍及全世界120多個國家。鮮乳製品、餅乾和飲料作為達能的三大主要產品,在全球市場銷量排名均名列前茅。

達能集團創建於1966年,從九十年代起開始實施積極的業務國際化戰略,在短短近四十年的時間成為世界食品行業的巨人,並擁有多個國際品牌,例如: DANONE(達能)、LU和EVIAN(依雲)等。

在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達能集團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團,達能亦是當今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並列全球同類行業前六名之一。

達娃和解之謎

2009年9月30日,達娃雙方突然對外宣布達成和解——達能出讓合資公司51%的股權,從此退出娃哈哈。和解協定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式。

達能以3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出了娃哈哈合資公司51%的股權。而此前其要價高達500億元。

一個達能以40億元收購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的商業故事,演變成了娃哈哈的反收購故事。

娃哈哈代理律師錢衛清向本報透露,突然和解並不突然,背後是雙方在多個戰場上博弈的結果。

達能29宗訴訟無一勝訴 隨著商戰的持續,達能29宗訴訟無一勝訴、商標也被裁定為娃哈哈所有、合資公司的股權面臨查封。在雙方合資近13年中,娃哈哈的控制權、管理權、行銷權始終控制在宗慶後手中。娃哈哈逐漸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兩年下來,達能最初制定的爭戰策略,沒有收到成效,反而深陷糾紛的泥潭。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現在法國達能感到幾年爭戰下來,已身心疲憊,集團內部的“主和派”逐漸占了上風。

巨額訴訟費拖垮達能 多年訴訟案中達能花掉了巨額的“公關費”、代理費等。錢衛清律師稱,境外律師的費用非常高,一小時就是幾百美金、上千美元。況且斯德哥爾摩仲裁一審就是半個月,這個精力、時間花不起,雙方都有些拖疲了。

達能去年上半年公布的財報中,法律訴訟費用已高達約5.7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久拖不決的爭戰,已經影響到了達能在中國市場的新投資布局。知情人士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達能希望早日從此抽身。

范易謀升遷調離 2007年底,一直擔任達能亞太區總裁的范易謀得到升遷,范的調離被認為是可能和解的信號。

因此,2008年4月起,雙方又一次回到了談判桌前。

斯德哥爾摩仲裁久拖未決 達能原本對斯德哥爾摩仲裁寄予厚望。然而,隨著達能在全球各地的29場訴訟全部敗訴,斯德哥爾摩仲裁結果也被一拖再拖、前景顯得越來越暗淡。

宗慶後的殺手鐧 2009年2月,宗慶後放話,如果達能再漫天要價,就解散所有39家合資公司。

也許,這是宗慶後早已準備好一招殺手鐧。2008年6月,哇哈哈在濰坊提起一個解散合資公司之訴,法院已正式立案。為了促成雙方的談判,娃哈哈從策略上做一個安排——先撤回來,然後擇機再起訴。

一旦39家合資公司解散,商標已判為歸娃哈哈所有,達能所剩的僅是合資十多年留下的廠房設備。更緊迫的是,如果斯德哥爾摩仲裁結果是達能敗訴,達能在價格談判上則更為不利。而對於宗慶後來說,商標已經重新奪回,市場、人員可以由非合資公司接管,即使合資公司解散,損失要比達能小。

雙方勢態強弱逆轉 “和解意味著利益的分割,雙方關於對價的談判更是一場艱難的博弈。”錢衛清稱,當時達能提出500億元出讓合資公司的股權,娃哈哈認為是漫天要價,希望達能提供500億元的估算依據,或者第三方的評估報告,後來,達能又改為200億元。雙方一度僵持。“我記得有150億的對價出現。”錢衛清稱。

最終雙方於9月30日達成以30億元人民幣的對價換取達能撤出娃哈哈合資公司。

錢衛清稱,30億元的對價參照了此前達能曾要求的以40億元收購非合資公司51%股權這一價格。實際上,目前非合資公司數量、規模都要多於合資公司,所以這一對價應該是雙方都樂於接受的最優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