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宮觀文化概論

道教宮觀文化概論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巴蜀書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叢書名: 國家"985工程"二期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叢書
精裝: 1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520795, 9787807520795
條形碼: 9787807520795
商品尺寸: 21.2 x 15.4 x 1.6 cm
商品重量: 399 g
ASIN: B001DZD9IG

內容簡介

《道教宮觀文化概論》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討作為道教宮觀“神聖空間”的核心與作為社會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產生髮展的,從而奠定了宮觀文化的研究基礎。第二章主要探討道教宮觀內神仙信仰在當時的政府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神仙信仰的特點,以及人神交通的齋醮儀式。第三章主要探討宮觀的神職人員——道士的產生髮展、清規戒律、組織制度以及經濟生活等。第四章重點探討了道教官觀的建築、美術以及音樂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解讀其藝術表象下的神學思維和世俗情懷。第五章,宮觀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廟會。如果說一至四章探討的是道教官觀文化的宗教性、社會性問題,則宮觀廟會主要探討宮觀文化的世俗化問題。宮觀文化的世俗化表現很多,以宮觀廟會為典型。它是道教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宮觀文化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延展。結語主要從保護傳統文化和發掘其現代價值的角度,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保存宮觀文化的傳統並進一步發展現代文化。主要分析了宮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的典型——道教官觀文化旅遊的利弊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作者簡介

胡銳,四川成都人,1995年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學院法語系;1997年至2003年求學於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2002年赴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維真學院訪問學習;現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員。主要從事道教官觀文化研究、道教旅遊產業研究、法國道教學術著作譯介等工作,先後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等國家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及譯文十餘篇。

目錄

國家“985工程”二期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叢書總序
緒論
第一章 道教宮觀的產生及發展
第一節 道教宮觀的歷史溯源
第二節 道教宮觀的初步形成(漢魏)
第三節 道教宮觀的正式形成(南北朝)
第四節 全真道的十方叢林
第五節 個案分析:道教官觀活化石——樓觀台
第二章 道教宮觀文化的核心——神仙信仰
第一節 神仙信仰溯源
第二節 道教宮觀的神仙信仰
第三節 道教宮觀的齋醮科儀
第四節 個案分析:神仙信仰三部曲——泰山的神仙崇拜
第三章 道教宮觀文化的主體——道士
第一節 道士的產生與演變
第二節 道士的戒律
第三節 道士的宮觀生活
第四節 個案分析:宮觀道士模本——白雲觀道士
第四章 道教宮觀文化的載體——宮觀藝術
第一節 道教宮觀的建築藝術
第二節 道教宮觀的美術
第三節 道教宮觀的音樂藝術
第四節 個案分析:宮觀藝術寶庫一一武當山宮觀
第五章 道教宮觀文化的世俗化樣態——道教廟會
第一節 廟會辨析
第二節 道教廟會的發展
第三節 道教廟會的成熟
第四節 道教廟會發展中所呈現的特徵
第五節 個案分析:道教民俗博物館——北京東嶽廟廟會
結語:道教宮觀文化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道教的宮觀是道教神聖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間,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學思維和理念;它隨著道教的發展而日臻完善,是反映道教發展成熟的歷史指針;它還是道教在各個歷史時期與社會接觸的斷面,鮮活地反映出神仙世界與世俗生活的互動……可以這樣說,宮觀是道教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對宮觀及其文化的研究是道教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對道教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需要和要求,這項工作應在道教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長久以來,在道教研究方面,道教宮觀及其文化的研究尚是一個薄弱環節,少有人將道教官觀及其文化作為一個整體從學術上進行詳細而系統的考察。據筆者統計,迄今為止涉及該類研究的文章或著作可分為四類。一、從文化介紹或旅遊的角度出發,著重於國內一些著名的宮觀的歷史和景觀介紹。如朱越利主編的《中國道教宮觀文化》、鄭石平編著的《道教名山大觀》等。二、將中國儒、釋、道三家的宗教活動場所納入整體的寺廟文化研究,其中涉及道教的宮觀,如段玉明著《寺廟與中國文化》等。三、有關道教某個宮觀的專著,如王士偉的《樓觀道源流考》等。四、一些論著或文章,涉及道教宮觀及其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因素,但一般就事論事,沒有將之納人道教宮觀文化的整體框架內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