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其德乃普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余。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綴。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譯文

善於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錮在法律的規範之內拔不出身子,善於聚攏徒眾的人自己也被聚攏在徒眾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孫對其祭祀總不間斷(生前受到法律的紛擾,死後也不得安寧。)把修煉到一人身上,德表現出來的是純真;修煉到一家,德表現出來的是富餘;修煉到一鄉,德表現出來的是鄰里相處和睦久遠;修煉到一國,德表現出來的是豐饒;修煉到整個天下,德表現出來的則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純真去觀察一個人是一個鄉是否有德,以邦國的經濟是否豐饒觀察一個邦國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觀察天下是否有德。我憑藉什麼去判斷天下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就是以此為準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