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氯乙烯

過氯乙烯由聚氯乙烯樹脂在溶劑存在下經氯氣氯化而製得,外形為白色粉末或白色顆粒,具有優良的溶介特性,良好的電絕緣性、熱塑性和成膜性,化學性能極為穩定,耐腐蝕,耐水,不易燃燒,能溶於酮、氯代烴、芳烴、酯及部分醇類。

基本信息

過氯乙烯又稱為過氯乙烯樹脂(CPVC)與氯化聚氯乙烯。

簡介

過氯乙烯是一種熱塑性樹脂,外形為白色粉末或白色顆粒,是由聚氯乙烯經氯化而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氯量61%~68%。

物理化學性能

過氯乙烯不易燃燒,能耐濃酸、濃液,不溶於水,但比聚氯己烯更易溶於酯類、酮類、二氯乙烷有機溶劑

具有優良的溶介特性,良好的電絕緣性、熱塑性和成膜性,化學性能極為穩定,耐腐蝕,耐水,不易燃燒,能溶於酮、氯代烴、芳烴、酯及部分醇類。

是聚氯乙烯進一步氯化的產物。相對密度(20℃)為1.6。含氯量61%~65%。分解溫度140~145℃。溶於丙酮醋酸酯類、二氯乙烷、氯苯等溶劑,但不溶於汽油和醇類。

分類

過氯乙烯可分高粘度型、中粘度型、低粘度型。高粘度型有較好的彈性、耐氣候性、耐化學腐蝕性。低粘度型溶解性較好,用於製備膠粘劑和耐腐蝕漆等。

其黏度決定於所用聚氯乙烯的分子量,分子量愈大,氯化後的樹脂黏度愈高。高黏度的過氯乙烯主要是供抽絲之用,即氯綸纖維。中黏度和低黏度的樹脂都可供造漆之用。黏度較高的樹脂所形成的塗膜具有較好的機械強度,但附著力較差,黏度較低的樹脂溶解性好,在很多有機溶劑中很快就能溶解成黏度較低而濃度較高的溶液,但成膜後的延伸性稍遜。

用途

製造過氯乙烯特種油漆UPVC粘合劑及過氯乙烯防火塗料皮革上光劑和製作塑膠玩具等。
貯存和包裝:本品用塑膠編織袋內襯聚乙烯薄膜袋包裝,每袋淨重20kg,應貯存在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防止日曬和受潮。

生產方法

本品由聚氯乙烯樹脂在溶劑存在下經氯氣氯化而製得。

質量指標

過氯乙烯 過氯乙烯

外觀白色或微帶淺色之疏鬆狀細粒或粉末。應符合HG2002-91標準。
項 目 指 標
一等品 合格品
溶解時間,min≤ 50 100
粘度(塗-4粘度杯流經時間),S 14.0-20.0 14.0-28.0
透明度,cm≥ 15.0 9.0
色度(Pt-Co),號≤ 150 300
加熱減量,%≤ 1.20 1.50
氯含量,% 61.0-65.0
灰分,%≤ 0.30
鐵含量,%≤ 0.030
熱穩定性,min≥ 20
漆膜透明粒子

氯化工藝

CPVC樹脂PVC樹脂氯化改性的產物,其性能取決於PVC樹脂本身及對PVC樹脂進行氯化的氯化工藝。由於PVC樹脂是工業化生產CPVC樹脂的主要原料,所以對PVC樹脂的選用顯得尤為重要。其結構必須是疏鬆狀,且孔隙應適度。目前CPVC樹脂的生產主要採用水相懸浮法,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氯氣在PVC樹脂中擴散速率對PVC的氯化速率有很大影響,這又要求PVC樹脂的皮膜儘可能簿,且表面積要大,結構規整度要好。因此,CPVC樹脂的生產最好由具有一定規模且科研能力較強的PVC樹脂生產廠來承擔。國外生產CPVC的著名廠商例如美國的B.F.Goodrich公司、德國的BASF公司、法國的ATOFINA公司、日本的Kaneka公司等均是生產PVC樹脂的國際性大公司。這些公司首先研製生產CPVC樹脂的專用PVC樹脂,它在採用懸浮法聚合的過程中添加了特殊助劑,然後將這一專用PVC樹脂再經過水相懸浮法生產CPVC樹脂。由於不同的氯化條件,相同氯含量的CPVC樹脂的分子構型並不一樣,其性能也不一樣。所以氯化工藝是生產CPVC樹脂的關鍵技術。

成型加工

使CPVC樹脂成為CPVC塑膠製品,通稱CPVC成型加工。與其它塑膠的成型加工類似,主要的成型加工方法有擠出、注塑、吸(吹)塑及壓延等,其中擠出與注塑在塑膠加工中具有代表性。目前,CPVC塑膠製品一般為硬質製品,且以擠出與注塑成型加工較為普遍。

加工套用

CPVC塑膠由於其綜合性能優越,套用範圍十分廣泛,因而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我國目前僅將CPVC材料套用在管材領域,且尚在開發階段,生產廠商大多靠進口的配方料進行生產。因而製品價格相對較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CPVC塑膠將在我國普遍得到套用,特別是隨著CPVC加工工藝技術的開發,國產CPVC樹脂必將成為市場主角,產品價位也將趨於合理化,產品的品種也將多樣化,如型材、板材、棒材等都將得到全面開發和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