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六大解放理論 開發幼兒創新潛能

幼兒的創新靈感有時來得快,有時去得也快。

早在多年以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論,即解放幼兒的大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布,讓他們去想;解放幼兒的雙手,甩掉無形的手套,讓他們去做;解放幼兒的眼睛,敲碎有色眼鏡,讓他們去看;解放幼兒的嘴,讓他們言論自由;解放幼兒的時間,讓他們做喜歡做的事;解放幼兒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他的這一教育主張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它與當今“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及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戰略息息相通。

一. 構建多樣化環境 引發幼兒創新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幼稚園是個濃縮的“小世界”,她不應該是“鳥籠”,教師不應當過度約束幼兒,而應想方設法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環境,拓展他們的學習、生活空間,在讓他們與開放的環境發生互動作用時,對所聽、所聞、所感、所學的東西感興趣,積極投入到各種認識,操作活動中去,激發起幼兒的想像力和創新創造興趣。

1. 營造寬鬆氛圍 扶持創新熱情

“解放幼兒的空間,應從解放幼兒的心靈空間開始。”

幼兒在一個沒有心理壓力的環境裡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思維活躍,觀察敏銳,能激發創新靈感。在我園,教師人人懂得尊重孩子,與孩子建立平等關係,跟孩子講話注意蹲下來,眼睛是一個視平線,語氣是徵求探討而非命令式,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

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的想像,展示與他人不同的創造發明。

然而此時幼兒的由於受自身認知的局限,他們的創新構想,創造出來的“東西”常常錯誤不斷,教師“象愛迪生的母親寬容愛迪生一樣”從不隨意否定孩子的想法,在言語上、行為上鼓勵和扶持幼兒創新思維的熱情。

2. 建立區角環境 培養創新興趣

“解放幼兒的大腦、雙眼和雙手,使其手眼腦並用”。為此,我園開闢了動植物養殖區,讓幼兒種植,觀察,記錄一些有生長特徵的各類植物和小動物等。

在教學樓上設立自然環境科學觀測區,讓幼兒觀看自然現象,了解環境、氣象等簡單知識:專辟一個樓面建立科學探索區,開設了電腦房、探索室、構造室和多功能活動室,在各類活動室中為幼兒提供既安全又衛生的動手操作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做,做中玩,學習觀察、分類、操作、思考等方法。

在走廊布置宣傳展示區,放置一些科學製作標本(有動物標本、教師和小朋友用廢舊材料製作的仿真標本),不僅自由讓幼兒每天看看、走走時,而且讓幼兒用他們自己收集來的各類材料動手又動腦參與新區角的創設。

因此,現在我園有了用蛋殼做石子路建的健身房,用自製“鋁板琴”“紙制風琴”“吊瓶豎琴”建的娃娃琴房,不用碗筷、全用各式蔬菜替代而建的綠色餐廳等。幼兒的新構想層出不窮,從內容形式到區域劃分調整,都跳出原有模式,創新的興趣不同凡響。

3、設定問題情境 引發創新靈感

培養幼兒的創新潛能,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環境設定特定問題的情境。如:孩子們對雨水很感興趣,於是在雨停後,老師帶幼兒到操場上玩,不平的窪地象一個小池積滿了水,孩子們你一腳我一腳,興高采烈地踩著。

孩子們有的說:這裡怎么有水?那裡怎么沒有水?有的說:風吹過時水有象老婆婆一樣的皺紋。怎么回事?有的說:水面怎么好像鏡子,能照出我的臉?有的說:明天我們開運動會。要是下雨就開不了,怎么辦”……

老師聽著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語,然後小結並將幼兒提出的問題集中組織討論,孩子們的一個個奇思妙想讓人稱奇“造一個不怕雨的機器人”、“發明一個雨蓬,雨水滴在上面,馬上就會被蒸發”等等,幼兒的創新靈感在自主的心靈空間和自然空間自由而生。

二、調動現代化手段 激發幼兒創新意識

“解放幼兒的頭腦,讓他們撕掉精神的裹頭布,讓他們大膽的去想。”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投影儀、錄像機、VCD、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也正逐步走進幼稚園時,我們更要學會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勤思考、勤動腦、勤想像的積極性,讓他們的頭腦在無拘無束中萌發創新意識。

1.投放電教器材 捕捉創新靈感

“解放幼兒的時間”,我園打破多年襲用的作息制度,開放幼兒的活動時間,讓幼兒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做他們喜歡做的事,進行創新活動。

幼兒的創新靈感有時來得快,有時去得也快。要捕捉到瞬間的靈感,不讓它輕易溜掉,並讓幼兒有充分宣傳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小創造小發明的機會,我們在教室里不僅放置了數只可錄音的“機器貓”,配置了錄音機,隨時錄製下幼兒的妙語,並播放給大家聽,還在專門活動室配置了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的發明設計圖,用攝像機拍攝幼兒的“我的發現”“我的創造”。不僅增強了創新的宣傳力度,而且增強了幼兒創新自信心。

2.借用多媒體技術 呵護創新嫩芽

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象為一體,其傳遞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淺性方式,以全方位的方式進行,具有形象生動、信息性強、時空寬廣的特點。它不僅能拓寬幼兒視野,而且能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還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素質。

記得在一次語言活動續編故事中,多媒體畫面提示:一隻小兔蹦蹦跳跳地跳向遠方。它要到那裡去?孩子們紛紛議論開了。幼兒有的說:“小兔去了外星球,建太空站,發現了長生不老健康草。”

有的說:“小兔去了遙遠的山村,去幫助那裡的窮人了”等等。大家各抒己見,爭論不休,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大家要求老師裁判,誰是誰非,很難定論,也無須定論,重要的是保護幼兒的想像力。

於是,我們將幼兒新意的故事結尾做成多媒體課件,再回過頭來演示給幼兒看。符合意境的,畫面會出現娃娃,耳邊會放出音樂。直到最後,幼兒也沒有看到一個不對的推測。

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對的,只要是和別人不同的就是創新。教師的精心製作,小心呵護著幼兒的創新嫩芽,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表達力為其初步形成的創新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運用電腦繪畫 點燃創新火花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提倡科學就要提倡玩把戲,提倡玩科學把戲。我們運用電腦,讓幼兒玩科學新把戲。

中大班幼兒熱衷與運用電腦繪畫,表現自己的獨特的思維、超凡的想像、一流的創新意識,他們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練習,能利用“神氣畫板”和“金山畫王”“大恆動畫世界”等軟體創建“未來上海城”、“22世紀科技幼稚園”等,其畫面構思絕妙,構圖新穎,色彩大膽,令人耳目一新。

電腦班的幼兒100%喜歡電腦繪畫,除電腦班以外的近94%幼兒,想通過電腦繪畫表現自己的創新構想。幼兒創新的興趣,使星星點點的創新火花似有燎原之勢,讓教師對創新教育充滿了信心。

三、組織系列化活動 迸發幼兒創新潛能

曾經,幼兒教育普遍存在著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機械記誦輕靈活運用、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幼兒主體地位等問題,都束縛了幼兒的手腦,羈絆了幼兒的手腳,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遵循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每個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制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創新素質培養目標,並選擇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內容,組織系列化的各項活動,調動幼兒各種感觀,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思考、去設計未來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各種各樣新的用品,讓幼兒的創新火花在創造思維、創新意識中迸發,讓幼兒的創新潛能如泉涌得以釋放。

1、開展探索活動 開啟創新之門

我們著力解放幼兒的手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一大系列是正規性探索型科技教育教學活動,內容包括動物、植物、人體與健康、聲和光、電和磁、能源環保、常見自然想像、科技產品等等。

另一大系列是非正規性探索型科技教育教學活動,包括小實驗、小問號、小製作、小創作等活動。我園自編了一套《貝貝科學探索遊戲》,讓教師按需選擇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探索活動過程中尋找方法、獲得經驗、嘗試創新。

如:在探索活動:“動起來”中,幼兒通過看、摸、試和眨、踢、擺、跳、甩等動作知道眼睛、腿、手、頭髮、骨頭、血液等人體中很多東西都會動。

老師引導幼兒從人體聯想到動植物和其他,啟發幼兒開闊思路,想出和別人不同的辦法知道還有那些東西會動。有的幼兒說:聽到也知道有東西動了。聽到嗚聲知道車子開動了;有的說:走在馬路上有震動感也知道車子在動;有的說:咽口水是喉嚨在動:有的說:不看不聽不想也不動也知道地球在動……

教師再進一步鼓勵幼兒創造性 怎么讓不動的東西動起來?同時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操作嘗試。結果不動的球被踢、拍、擊後動起來了,紙畫象雪花一樣飄動起來了、壞了的桌球經修剪成一朵花在滴過水的墊板上旋轉動起來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在活動中被激活!他們能大膽尋找創新的金鑰匙,去嘗試開啟創新的大門。

2、設計創意活動 啟迪創新思維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創造之神偏愛敢於創新、大膽創造的娃娃。緣此,我園又著力設計了一系列創意活動,有超級變變變、小小OM比賽、廢物寶寶之家、未來人等,充分展示了幼兒飽滿的創新熱情和初步的創新?兒在一個事先畫好的圓上添上幾筆變成另外一樣圓的東西。有一位幼兒畫了一個綠太陽,還振振有辭的說:“夏天的太陽曬得人太熱了,小花小草被它曬得垂下了腦袋。如果太陽是綠的,它們就不會這樣,我們的城市也會因綠化多而更美好。”多么善良的創意、多么大膽的創新。

又如小小OM比賽: OM活動是一種完全新型的創新力創造力的比賽,它要求動腦動手相結合、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是一項綜合性的科技活動。活動特點強調團體努力,鼓勵隊員創新,強調趣味性,反對成人協助。

由於平時的創新經驗積累,我園創編的《創辦可信動物園》因構思奇特、聯想合理、表現手法不同一般而榮獲上海市第十三屆OM頭腦比賽一等獎。我園的創意活動使幼兒的創新思維更活躍,幼兒的創新舞台更寬廣,讓幼兒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越來越多。

3、進行主題活動 開拓創新智慧

主題創新活動是我園培養幼兒創新素質的又一抓手。對於主題創新活動,我們堅持抓熱點、抓興奮點、抓結合點,力求多角度、多視野、多層次、立足現在,放眼未來。

例如:在每年一度的科技節里開展各種展示活動,有小製作、小實驗、小舞台等;平時各班進行主題活動,有“地球是我家,我要愛護它”、“科學家的搖籃”、“假如我是……”“我長大了……”等。不僅如此,我園還挖掘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力量,與社區、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幼兒創新素質。

如我們與幼稚園旁的交巡警支隊協作,進行“城市交通”主題活動。讓幼兒走進大社會,讓幼兒觀察和討論馬路上的車為什麼這樣多?交通為什麼這樣堵?為什麼要設紅綠燈?

再引導創新活動“如果我是城市交通設計師”……取得吉買盛超市和彭浦郵局的理解和支持,組織“和大人一起購物”、“快速郵寄”等活動,鼓勵幼兒向大人提問題,進行雙向交流。

幼兒知道可以幾個人買一種東西,一起分享;可以買普通的物品,自己包裝成漂亮的禮物送給好朋友……知道怎樣動腦筋可以少花錢多辦事。在與大人的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在成人點撥、引導下,幼兒的創新智慧得到拓展,幼兒創新素質得到培養。

實踐證明:每一個幼兒都具有創新潛能。作為幼兒教師,如果真正在教育思想上、教育行為上運用陶行知六大解放,以環境為依託,以興趣為紐帶,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後盾,從各個角度、各條途徑、各種方法上開發幼兒的創新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素質,奠定幼兒創新能力的基礎,一定會為幼兒終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創新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