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古台王朝

速古台王朝

暹羅國最早的王朝。暹羅,在占城西南,順風十晝夜可至,即隋、唐赤土國。後分為羅斛、暹二國。暹土瘠不宜稼,羅斛地平衍,種多獲,暹仰給焉。元時,暹常入貢。其後,羅斛強,並有暹地,遂稱暹羅斛國。

暹羅國最早的王朝

暹羅國最早的王朝。公元1238年,泰族領袖與吉蔑族領袖率各族屬王國,戰於速古台城附近,結果泰族全勝,遂建國於該城,泰史稱為速古台王朝(Dynasty of Sukhotai),又譯素可泰王朝。14世紀中葉勢衰,臣屬於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後為該朝所滅。

歷代君主

速古台王朝諸君主,領有獨立主權者,共有五位,茲述其事如後:

坤室利因砂特王

其將坤羅摩坎亭率眾隊,戰勝入侵猛達之猛促國王,占其地(薩爾溫江附近之夜速)。同時坤羅又伸入今之六坤,並逐走馬來半島上三佛齊之勢力。坤室利因砂特王非僅會用兵作戰,亦是位政治家,吸收征服地區之文化,因而速古台城被稱為「暹羅文化之搖籃」。他曾與中國有過長時期接觸,吸取其悠久文化,他又由阿薩密商路,與印度發生關係,接受佛教及仙那藝術,並用猛、泰文字書寫泰語,讓國內猛泰人學習泰語。1295年),他曾親自入朝中國,帶回工匠,發展陶瓷工業。

坤萬猛王

他為虔誠之佛教徒,被譽為佛之護法王(Dharmaraza),於1361年,遜位入廟為僧,根據佛經典寫部哲學書。

坤羅摩坎亭

其王為泰族歷代君王中最英明剛勇者,非但統一內部,且擴張領土;屬國有七:猛爪哇、蜢南、烏通、六坤,莫德麥、鴻剎缽底及猛東等。從1283至1314年間,數次朝貢中國,貢以黃金、象牙、丹頂鶴、犀角、五色鸚鵡、翠毛。篤褥及龍腦等物。中國賜以鞍轡白馬、金縷衣及幣帛等物。對宣揚佛法不遺餘力,首創泰文字,並於1288年,掘室利薩察那萊城之佛祖骨灰,供民禮拜,並建塔寺以藏之。

羅泰王

1230年,其父王薨逝,拉曼起而叛亂,羅泰王率軍鎮壓無效,拉曼不臣服而占墮羅耶及錨室利等城。嗣後,該兩城被烏通皇軍攻陷,建阿瑜陀耶王朝。速古台王朝聲勢日趨衰微矣。

丕耶利泰(拍室利達嗎拉查)王

其父王病逝,國內騷亂,丕耶率軍自室利薩察那萊城入京,亂平即位。王信佛,深得三藏經之奧妙,並著拍隆三界一書。為編訂儀典,精研佛教及婆羅門教經典。1357年8月,遣使赴錫蘭島,迎取佛骨歸,於洛坤卜建佛塔供奉之。1361年,再遣使錫蘭,敦聘拍摩訶妙缽美長老,驛於芒菓林寺市道。是年春,王親自依三寶,舉行盛大鑄佛典禮,巨佛像供於速古台京城中央,該佛像稱等身佛像,王旋受戒為僧,他又廣建宮殿,計有因砂披塞、阿里錄披隆、烏倫拉察塞、闍耶春蓬、春披曼、披訕少缽洛、巴叻斯叻陀那裡及巴叻斯室利匣萱等八殿,諸殿皆以宮妃之名命之。他為完成父志,以京城為中心,向全國興築道路,以利交通。同時又在宮中主持佛經之研究,並設佛學研究班事,遂使暹羅為東南亞佛學研究中心,此時,國民皆安居樂業,亦無外敵入侵。時為速古台王朝最太平之時代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