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實驗國小

通遼市實驗國小

通遼市實驗國小(原哲里木盟實驗國小、通遼師範附小)始建於1957年,現有教職工165人,教學班49個,學生3200人。學校占地2.3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有本科學歷的教師22人,占教師總數的18%。自治區教學能手24人,占20%。國小特級教師3人。在職攻讀教育碩士1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實驗國小實驗國小

通遼市實驗國小經過幾代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努力,學校辦學實力不斷增強,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又有特長的學生,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

實驗國小實驗國小

一是形成了正確的辦學思想與原則。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的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進入九十年代,又提出了“分層教學,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所有教學班都採取了分層教學的方法,將班級學生按照個性差異分成三個層次,編成序號進行分類指導,提出了“面向全體,分層教學,各有所得,全面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強化了素質教育的落實,提出了“實”(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淡化名利思想;深化教職工職業修養;細化辦學目標)、 “新”(教育觀念上新、教育內容上新、教育活動上新、教學手段上新、校園文化建設上新)、“活”(管理上活、教學上活、學習上活)、“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學思想,學校各方面工作又有了新的長足的發展。

二是構建了較為科學的管理體系。學校在通遼地區率先實行了學校內部體制改革,目的是解決“乾多乾少、乾好乾壞、乾與不乾一個樣”的問題;啟動“競爭、激勵、約束”三個機制;完善“校長責任制、職工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三項任務;達到了“有效控編、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提高管理和辦學效益”三個目標。

學校現在實行年級組(處室)兩級管理,推行了“統一領導,分層管理,條塊聯動,以塊為主”的管理機制。轉變了處室職能,使處室成為校長對年級組布置工作,檢查評估督導的機構,使年級組成為一級強有力的管理實體,減少了工作運行中的中間環節,理順了各部門之間的管理關係,促進了學校管理整體效能的提高,使工作運轉更加協調、靈活、高效。

為使學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辦學模式、學生素質、師資水平、教學設施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向前推進一步,學校於2003年又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了八大工程建設規劃:(1)師培工程。從思想素質、學歷水平、業務能力三個方面對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提出了要求。(2)生源良性循環工程。實行彈性招生辦法,嚴控班額,加強學校教育。(3)課程建設工程。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形成體系。(4)特色工程。第一是在學科建設上形成特色;第二是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形成特色;第三在課外活動上形成特色;第四在學校建設上形成特色。(5)德育工程。首先是加強學生習慣教育;其次是強化校風建設;第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6)教科研工程。達到人人有教改項目,人人會寫教學總結與論文。(7)合力工程。構建社會廣泛參與的辦學模式。(8)更新教育設施工程。建校園網。目前,“八大工程”業已啟動,並呈現了良性循環的局面。

三是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工作模式。

四是實施“科研興校”戰略。1985年以來,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教委教育科學“七五”、“八五”、“九五”規劃重點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和自治區小語整改實驗任務。其中,“七五”項目獲課題實驗優秀集體獎;“八五”項目獲得課題實驗階段成果二等獎;“九五”項目通過總結鑑定驗收。“小語整改”一直在進行之中。自2002年起,學校開始承擔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目前,課程改革正深入開展,學校多次對外承擔大型公開課,多次召開有兄弟學校參加的課改研討會,多次聘請專家來校講學、指導課改工作。

師資力量

通遼市實驗國小現有本科學歷的教師22人,占教師總數的18%。自治區教學能手24人,占20%。國小特級教師3人。在職攻讀教育碩士1人。

學校榮譽

先進基層黨組織

建功立業先進集體

自治區義務教育示範學校

通遼市電教試點學校

通遼市電教實驗學校

自治區電教實驗學校

自治區首批掛牌優秀電教實驗學校

國家教委電教委員會“千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原哲里木盟教體局、自治區教育廳評為電化教育先進集體

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

校訓

主動學習 愉快生活
勇敢創作 誠信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