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網規劃理論與實務

通網規劃理論與實務

本書主要講述通信網規劃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結合通信網規劃實務對傳輸網規劃、接入網規劃、業務網規劃以及支撐網規划進行詳細地闡述;全面地介紹了通信網規劃的基本原理、規劃方法及具體套用案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共12章。第1章和第2章從電信網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電信網規劃的基礎工作;第3章至第7章對通信網規劃中涉及的理論方法進行了詳細研究,介紹了圖論、隨機過程、統計分析、多方案評估等常用的規劃方法;第8章至第11章詳細介紹了傳輸網、接入網、業務網、支撐網的相關技術及規劃方法;第12章以移動通信網規劃為例,介紹了網路規劃理論在實際中的套用。

編輯推薦

本書可作為通信管理、通信工程、網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教材或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設計專業高職高專教材,是通信管理人員、通信工程設計人員、通信網路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通信管理、通信規劃、通信網可行性研究、通信系統設計的實用參考書。

目錄

第1篇電信網規劃理論

第1章電信網基礎3

1.1電信網的概念與分類3

1.1.1電信系統的概念3

1.1.2電信網的概念5

1.1.3電信網的分層結構5

1.1.4電信網的分類9

1.2電信網的結構10

1.2.1電信網的基本結構形式10

1.2.2電信網的非基本結構形式11

1.2.3分級網與無級網12

1.3電信網的主要技術基礎13

1.3.1傳送網13

1.3.2業務網16

1.3.3套用層19

1.3.4支撐網20

1.4電信網路與技術發展趨勢20

1.4.1電信技術發展趨勢21

1.4.2三網融合22

1.4.3下一代網路23

小結28

思考題29

第2章電信網規劃基礎30

2.1電信網規劃概述30

2.1.1電信網規劃的概念30

2.1.2電信網規劃的分類31

2.1.3電信網規劃的任務和步驟31

2.1.4電信網規劃的總體原則32

2.2電信網規劃的內容體系33

2.3電信網規劃的基礎工作36

2.4新形勢對電信網規劃的影響38

小結39

思考題39

第3章圖論基本理論及其在電信網規劃中的套用40

3.1引言40

3.2圖與網路分析41

3.2.1圖與網路的定義41

3.2.2圖與網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41

3.3網路中各端點的最短連線方法42

3.3.1樹圖的概念和性質42

3.3.2圖的生成樹42

3.3.3如何找到生成樹43

3.3.4最小生成樹的算法43

3.4電信網中局、站間最短路的算法46

3.4.1狄克斯特拉算法(Dijkstra算法)46

3.4.2求解最短路問題的Bellman方程47

3.4.3Warshall?Floyd算法49

3.4.4最短路問題算法總結51

3.5網路流及其算法51

3.5.1網路的最大流51

3.5.2確定網路最大流的算法——標號法52

3.5.3最小費用最大流算法56

3.5.4網路流的歸併問題57

3.6電信網的可靠性58

3.6.1與電信網可靠性有關的兩個概念58

3.6.2可靠性R(t)的計算方法59

3.6.3多元件系統可靠性的計算59

3.6.4工程中採用的可靠性指標——有效度61

小結62

思考題62

第4章排隊論64

4.1隨機服務系統64

4.1.1隨機服務系統的基本概念65

4.1.2話務量概念65

4.1.3隨機服務系統的組成66

4.1.4隨機服務系統的常用符號67

4.1.5隨機服務系統的常用指標67

4.1.6描述服務時間與間隔時間的機率分布68

4.2標準型隨機服務M/M/n系統69

4.2.1M/M/n損失制69

4.2.2M/M/n等待制73

4.3特殊隨機服務系統75

4.4溢流通路計算76

4.4.1部分利用度的概念76

4.4.2溢流通路的概念76

4.4.3溢流通路的計算77

4.4.4等效隨機流的計算方法與步驟77

4.5隨機服務系統的最佳化79

4.5.1單台隨機服務系統的最佳化80

4.5.2多台隨機服務系統的最佳化80

小結81

思考題81

第5章電信業務預測的基本方法83

5.1預測的基本知識84

5.1.1預測的分類84

5.1.2預測的程式85

5.1.3通信業務預測的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85

5.2趨勢分析方法87

5.2.1相關推斷法87

5.2.2對比類推法89

5.3直觀預測技術93

5.3.1專家會議法93

5.3.2特爾裴法93

5.3.3綜合判斷法94

5.4時間序列預測技術95

5.4.1趨勢外推法95

5.4.2平滑預測法98

5.4.3成長曲線預測法103

5.5相關分析預測技術106

5.5.1一元線性回歸方程106

5.5.2多元線性回歸預測110

5.5.3非線性相關預測115

5?6電信業務預測的其他方法116

5.6.1灰色預測模型116

5.6.2馬爾可夫預測121

5.6.3模糊預測124

5.6.4模擬退火算法126

5.6.5系統動力學方法用於業務發展預測129

小結132

思考題134

第6章通信網規劃的經濟分析方法135

6?1規劃方案投資與收支估算135

6.1.1通信網規劃投資估算136

6.1.2通信網規劃業務收入與成本估算137

6.2規劃方案經濟效益分析137

6.2.1規劃方案經濟效益評價指標138

6.2.2規劃方案的盈虧分析140

6.2.3敏感性分析140

小結141

思考題142

第7章多目標評價方法及其套用143

7.1層次分析法143

7.1.1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44

7.1.2層次分析法的計算步驟145

7.1.3層次分析法套用舉例147

7.2數據包絡分析法150

7.2.1數據包絡分析法的數學模型150

7.2.2數據包絡分析定理152

7.3AHP與DEA模型的綜合套用153

7.3.1帶有決策者偏好的決策模型153

7.3.2綜合套用實例155

小結158

思考題158

第2篇通信網規劃實務

第8章傳送網161

8.1傳送網規劃概述161

8.1.1傳送網功能單元161

8.1.2國內電信傳送網的現狀164

8.1.3傳送網規劃的步驟165

8.2光網路的生存性166

8.2.1生存性的概念166

8.2.2光網路的保護恢復技術168

8.2.3環形光網路的生存性170

8.3傳送網的業務需求172

8.3.1傳輸需求預測172

8.3.2業務網電路、專線電路和寬頻接入173

8.4傳送網路體系結構規劃175

8.4.1光纜物理路由拓撲規劃175

8.4.2傳送網路結構規劃177

8.5光傳輸系統的規劃181

8.5.1傳輸系統的建設原則181

8.5.2功率、色散和信噪比的預算184

8.5.3系統性能參數及其指標189

8.6規劃的經濟分析和規劃工具192

8.6.1光網路規劃的經濟模型192

8.6.2SDH與WDM環的成本比較195

8.6.3光網路規劃設計的輔助工具198

小結201

思考題201

第9章接入網規劃202

9.1接入網概述202

9.1.1接入網的概念202

9.1.2接入網的接口類型204

9.2接入網技術及其發展205

9.2.1銅線接入技術206

9.2.2光纖/同軸混合網技術208

9.2.3乙太網接入技術209

9.2.4光接入網技術210

9.2.5無線接入技術210

9.3接入網規劃的內容與方法214

9.3.1接入網規劃的內容214

9.3.2接入網規劃的原則及流程214

9.3.3接入網組織結構216

9.3.4接入方式選擇217

小結218

思考題219

第10章電信業務網規劃220

10.1電信業務網規劃概述220

10.1.1電信業務網概述220

10.1.2電信業務網的網間互聯223

10.1.3我國電信業務網的問題及未來發展224

10.2固定電話網規劃225

10.2.1概況225

10.2.2電話業務預測228

10.2.3網路規劃235

10.3移動通信網規劃244

10.3.1概況244

10.3.2移動通信網規劃方法247

10.3.33G網路規劃250

10.3.4行動電話網參數取值及計算256

10.4數據網發展規劃257

10.4.1概述257

10.4.2網際網路規劃258

10.4.3其他基礎數據網路發展規劃264

10.4.4數據業務量及流量計算268

小結270

思考題271

第11章支撐網規劃272

11.1No.7信令網規劃272

11.1.1信令網的概念272

11.1.2No.7信令網273

11.1.3我國No.7信令網的結構274

11.1.4No.7信令網規劃的內容與原則275

11.1.5信令鏈路的計算276

11.2電信管理網規劃280

11.2.1電信網路管理技術的發展與演變280

11.2.2電信管理網281

11.2.3我國電信網路管理總體現狀概述284

11.2.4我國電信網路管理髮展思路285

11.2.5電信管理網規劃策略286

11.3數字同步網規劃287

11.3.1數字同步網的概念287

11.3.2我國的數字同步網288

11.3.3數字同步網的規劃內容289

小結291

思考題292

第3篇通信網規劃實例

第12章B地區通信網規劃案例295

12.1概述295

12.1.1B地區概述295

12.1.2B地區電信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96

12.1.3規劃的主要依據和指導思想298

12.1.4規劃的主要任務及內容299

12.2B地區本地電話業務發展預測(1998~2010年)299

12.2.1B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299

12.2.2B地區電話發展歷史資料分析303

12.2.3B地區電話發展巨觀預測考慮的要點305

12.2.4B地區電話實占預測306

12.2.5B地區電話發展巨觀預測說明307

12.2.6B地區公用電話發展規劃313

12.3B市電話用戶分布預測314

12.3.1B市城市概況與發展規劃314

12.3.2B市城區電話用戶密度預測314

12.3.3B市農話用戶分布預測318

12.4B地區電信發展其他相關預測319

12.4.1B地區長途業務量發展預測319

12.4.2話務量預測321

12.4.3數據業務發展預測324

12.5交換局所最佳化(1998~2010年)327

12.5.1局所最佳化的基本方法和基礎資料328

12.5.2B市城區局所最佳化329

12.5.3程控交換模組局的套用331

12.5.4其他問題332

12.5.5B地區匯接局規劃333

12.6B地區本地電信傳輸網規劃334

12.6.1B地區電信業務量預測334

12.6.2B本地電信交換網規劃341

12.6.3B本地電信傳輸網規劃341

12.7規劃方案的投資估算與經濟評價352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