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草匍莖變種

科中文名: 屬中文名: 種中文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目中文名:

管花目

科編號:

323

科中文名:

玄參科

科拉丁名:

Scrophulariaceae

屬中文名:

通泉草屬

屬拉丁名:

Mazus

種中文名:

通泉草匍莖變種

種拉丁名:

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 var. wangii (Li) Tsoong

其它屬名:


種下等級:


生境:

林間陰濕處

海撥低限:

1500

海撥高限:

25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國內分布:

雲南

所在卷冊:

67(2)

物種簡介

通泉草匍莖變種 圖版25: 2
var. wangii(Li)Tsoong, comb. nov. ——M. wangii Li, Brittonia 8(1): 37. 1954.
本變種與前一變種的區別為具明顯的短距離匍匐上升的匍枝;花少數,3-7朵;植株較矮小;葉邊緣近全緣。
產雲南南部。生海拔1500-2500米的林間陰濕處。
通泉草(原變種)圖版25:1
var. japonicus
一年生草本,高3-30厘米,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伸長,垂直向下或短縮,鬚根纖細,多數,散生或簇生。本種在體態上變化幅度很大,莖1-5支或有時更多,直立,上升或傾臥狀上升,著地部分節上常能長出不定根,分枝多而披散,少不分枝。基生葉少到多數,有時成蓮座狀或早落,倒卵狀匙形至卵狀倒披針形,膜質至薄紙質,長2-6厘米,頂端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齒,基部楔形,下延成帶翅的葉柄,邊緣具不規則的粗齒或基部有1-2片淺羽裂;莖生葉對生或互生,少數,與基生葉相似或幾乎等大。總狀花序生於莖、枝頂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長或上部成束狀,通常3-20朵,花疏稀;花梗在果期長達10毫米,上部的較短;花萼鍾狀,花期長約6毫米,果期多少增大,萼片與萼筒近等長,卵形,端急尖,脈不明顯;花冠白色、紫色或藍色,長約10毫米,上唇裂片卵狀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較小,稍突出,倒卵圓形;子房無毛。蒴果球形;種子小而多數,黃色,種皮上有不規則的網紋。花果期4-10月。
遍布全國,僅內蒙古、寧夏、青海及新疆未見標本。越南,蘇聯,朝鮮,日本(琉球),菲律賓也有。生海拔2500米以下的濕潤的草坡、溝邊、路旁及林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