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

通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

通州區,江蘇省南通市市轄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東北翼,東臨黃海,海岸長16.27公里;西部平潮地區南瀕長江,江岸長15 公里;西南與港閘區相接,東南與海門為鄰,北與如東毗連,西北與如皋接壤;總面積1525.7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51.50平方公里、江海水域174.24平方公里。 。通州下轄12個鎮、4個街道,總人口126.42萬人(2016年末)。 通州區濱江臨海,河道縱橫交錯,東部為中國“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西部為南通濱江新區,南部連線世界級蘇通長江大橋,北部被公鐵兩用的滬通鐵路長江大橋穿境而過,4D級南通興東國際機場坐落於境內。 通州是中國著名的“紡織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擁有世界第三大的南通家紡城,榮獲全國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52項,連續6屆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區)”稱號。 2018年9月,通州區入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

歷史沿革

南通市通州區政區圖 南通市通州區政區圖

通州境域,初為長江口海域中幾塊相鄰的沙洲,南北朝中期出水。南北朝後有人定居,煮鹽為業。唐為鹽亭場,設防務機構。唐末沙洲漲接大陸後,即鑿河運鹽,開通至楊州的航道,並築壩圩、培土壤、植麥黍,逐步改變單一從事鹽業生產的局面。五代初稱靜海鎮。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建通州,因東北有大海通遼海諸夷、西南有長江連吳越楚蜀、內運渠道達齊魯燕冀,故而得名。靜海鎮改稱縣,隸屬通州。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改通州為崇州,又名崇川,屬淮南東路;明道二年(1033年)仍稱通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為靜海郡,不久復名通州,屬揚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為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為通州,屬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靜海縣,通州直管靜海本土,領海門、崇明兩縣,屬揚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劃崇明縣歸蘇州府,通州僅領海門一縣。嘉靖年間(1522~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鄉6場。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揚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起屬江蘇省揚州府;康熙十一年,因江岸坍沒,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宣統元年(1909年),設定3市區、10鎮區、8鄉區;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鎮區改為市,鄉區改為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5月,廢州,改稱南通縣,屬江蘇省;全縣仍設13市、8鄉,民國9年(1920年)增設三餘鄉。民國18年(1929年),市鄉合併為18個區,區下設鎮、鄉、閭、鄰;民國23年(1934年)又並為13個區,區下設鎮、鄉、保、甲。

1949年2月2日,南通縣全境解放,原縣城及港閘等地劃出另置南通市,實行城鄉分治。南通縣政府移駐金沙鎮,隸屬南通行政公署管轄。同年10月,全縣設12個區159個鄉。1956年2月和1957年10月兩次並區並鄉後,全縣為8個區47個鄉和3個縣屬鎮、2個區屬鎮。1958年3月,撤銷區建制,設通海、通中、通東、通北、通西5個片。1958年成立38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公社下設大隊,大隊下設生產隊;後公社範圍逐步調小,至1982年全縣有61個公社、5個縣屬鎮。1992年末,全縣為17個鎮、32個鄉、1個海洋漁港管理委員會、36個居民委員會、884個村。

1993年2月,南通縣撤銷改設通州市。

2009年7月2日,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

2015年3月24日,省政府(蘇政復[2015]22號)批覆同意調整南通市通州區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金沙鎮、先鋒鎮、興東鎮,設立金沙街道、先鋒街道、金新街道、興東街道;撤銷平潮鎮、平東鎮,設立新的平潮鎮;撤銷十總鎮、騎岸鎮,設立新的十總鎮;撤銷東社鎮、五甲鎮,設立新的東社鎮;撤銷興仁鎮、四安鎮,設立新的興仁鎮(並將原四安鎮九總渡、龍壩2個村委會劃歸西亭鎮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4月機構改革中,9個區工委、指導組撤銷。 同年,撤銷平東鄉,設立平東鎮;撤銷新聯鄉,設立新聯鎮;撤銷正場鄉,設立正場鎮;北興橋鄉,北興橋鎮。

2000年全市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原49個鄉鎮撤併為26個, 實行鎮管村體制:

撤銷金沙鎮、金西鄉、金樂鄉、金余鄉,合併設立金沙鎮,鎮政府駐金沙。

撤銷石港鎮、石南鄉、五窯鄉,合併設立石港鎮,鎮政府駐石港。

撤銷平潮鎮、新壩鄉,合併設立平潮鎮,鎮政府駐平潮。

撤銷十總鎮、二爻鄉,合併設立十總鎮。鎮政府駐十總。

撤銷三餘鎮、忠義鄉,合併設立三餘鎮,鎮政府駐三餘。

撤銷二甲鎮、袁灶鄉、余西鄉、金北鄉,合併設立二甲鎮,鎮政府駐二甲。

撤銷平東鎮、趙甸鄉,合併設立平東鎮,鎮政府駐新三十里。

撤銷劉橋鎮、英雄鄉,合併設立劉橋鎮,鎮政府駐劉橋。

撤銷興仁鎮、橫港鄉,合併設立興仁鎮,鎮政府駐興仁。

撤銷五甲鄉、慶豐鄉,合併設立五甲鎮,鎮政府駐白龍廟。

撤銷東社鄉、唐洪鄉,合併設立東社鎮,鎮政府駐東社。

撤銷北興橋鎮、恆興鄉,合併設立北興橋鎮,鎮政府駐北興橋。

撤銷姜灶鎮、正場鎮,合併設立姜灶鎮,鎮政府駐姜灶。

撤銷川港鎮、南興鄉,合併設立川港鎮,鎮政府駐川港。

撤銷五接鄉、李港鄉,合併設立五接鎮,鎮政府駐五接橋。

撤銷騎岸鎮、五總鄉,合併設立騎岸鎮,鎮政府駐騎岸。

撤銷西亭鎮、紗場鄉,合併設立西亭鎮,鎮政府駐西亭。

撤銷海晏鄉、東余鄉,合併設立海晏鎮,鎮政府駐海晏。

1.

撤銷金沙鎮、金西鄉、金樂鄉、金余鄉,合併設立金沙鎮,鎮政府駐金沙。

2.

撤銷石港鎮、石南鄉、五窯鄉,合併設立石港鎮,鎮政府駐石港。

3.

撤銷平潮鎮、新壩鄉,合併設立平潮鎮,鎮政府駐平潮。

4.

撤銷十總鎮、二爻鄉,合併設立十總鎮。鎮政府駐十總。

5.

撤銷三餘鎮、忠義鄉,合併設立三餘鎮,鎮政府駐三餘。

6.

撤銷二甲鎮、袁灶鄉、余西鄉、金北鄉,合併設立二甲鎮,鎮政府駐二甲。

7.

撤銷平東鎮、趙甸鄉,合併設立平東鎮,鎮政府駐新三十里。

8.

撤銷劉橋鎮、英雄鄉,合併設立劉橋鎮,鎮政府駐劉橋。

9.

撤銷興仁鎮、橫港鄉,合併設立興仁鎮,鎮政府駐興仁。

10.

撤銷五甲鄉、慶豐鄉,合併設立五甲鎮,鎮政府駐白龍廟。

11.

撤銷東社鄉、唐洪鄉,合併設立東社鎮,鎮政府駐東社。

12.

撤銷北興橋鎮、恆興鄉,合併設立北興橋鎮,鎮政府駐北興橋。

13.

撤銷姜灶鎮、正場鎮,合併設立姜灶鎮,鎮政府駐姜灶。

14.

撤銷川港鎮、南興鄉,合併設立川港鎮,鎮政府駐川港。

15.

撤銷五接鄉、李港鄉,合併設立五接鎮,鎮政府駐五接橋。

16.

撤銷騎岸鎮、五總鄉,合併設立騎岸鎮,鎮政府駐騎岸。

17.

撤銷西亭鎮、紗場鄉,合併設立西亭鎮,鎮政府駐西亭。

18.

撤銷海晏鄉、東余鄉,合併設立海晏鎮,鎮政府駐海晏。

2001年,撤銷竹行鄉,設立竹行鎮。同年4月,觀音山、小海、竹行3鎮和市良種場、種畜場劃歸南通市區,通州市行政區域內的南通農場(省屬)和東方紅農場(省屬)也劃入南通市區範圍。

2002年末,全市轄23個建制鎮,3個街道辦事處, 376個行政村,52個社區,5個農場。

2005年,新設北興橋、三門閘、五接、李港、海晏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市有23個建制鎮,4個街道辦事處, 376個行政村,57個社區,5個農場,總面積1351平方公里,總人口126.25萬人。

2006年,石港鎮金莊村併入金莊社區,劉橋鎮鳳仙村併入劉橋社區;三餘鎮設立五甲苴社區。年末,全市有23個建制鎮,4個街道辦事處,374個行政村,58個社區,5個農場。總面積1351平方公里,總人口125.64萬人。

2007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北興橋鎮、海晏鎮與三餘鎮合併設立新的三餘鎮;新聯鎮與劉橋鎮合併設立新的劉橋鎮。同年,撤銷石港鎮石西村和漁灣村,設立漁灣、石西社區居民委員會。年末,全市共設20個建制鎮,4個街道辦事處,372個行政村,60個社區,5個農場。

2008年2月3日,經省政府批准,川港鎮與姜灶鎮合併設立川姜鎮。同時,原川港鎮所轄八字橋、安東、南興、大成、保通、通海、豎積洪、培德村整建制劃歸張芝山鎮管轄;原姜灶鎮所轄董家埭、利民、周照港、正場、民平村整建制劃歸先鋒鎮管轄。2月21日,全市進行村(社區)合併調整,原376個行政村、58個社區合併調整為207個行政村、63個社區。12月,撤銷三餘鎮團結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濱海工業區團結社區居民委員會。年末,全市共設19個建制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街道辦事處,207個行政村,63個社區,5個農場。總面積1525.7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51.50平方公里。

2009年3月和4月,蘇通大橋工業區、通州濱海工業區分別更名為“蘇通大橋科技產業園”和“通州濱海新區”。 年末,全區共設19個建制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個街道辦事處,207個行政村,63個社區,5個農場。

2011年9月30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2年3月20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決定(通政發[2012]31號檔案),通州濱海新區、三餘鎮由南通濱海園區代管,行政區域仍隸屬通州區。2012年末,全區設19個鎮,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街道辦事處,207個村,63個社區,5個農場。戶籍總人口125.73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金沙鎮朝霞路88號。

2015年3月,根據《省政府關於調整南通市通州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蘇政復〔2015〕22號),通州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如下:

撤銷金沙鎮。以原金沙鎮東市、南山、新村、虹南、虹西、北山、朝陽、新市、安康、育才10個居委會和進鮮港、虹西、城東、新三園、金北、太山、平橋鎮、港北、金餘9個村委會區域,設立金沙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南山居委會大慶路10號。

撤銷先鋒鎮。以原先鋒鎮三圩頭、蘇家埭、花園、十六里墩、永安、秦家埭、周圩、雙盟8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先鋒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秦家埭村委會。

將原金沙鎮金南、八角亭、鎮南、金樂、碧堂廟、金橋、果園、華山8個居委會和三姓街、獅子橋、花家渡、界北、文山、油榨、張門、邢園、元帥廟、通靈橋10個村委會區域與原先鋒鎮利民、正場、民平3個村委會,以及二甲鎮進東、麒麟橋2個村委會,川姜鎮雙池頭、復興、朝東圩、夏四店、大石橋、金普6個村委會區域合併,設立金新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油榨村金樂街8號。

撤銷興東鎮。以原興東鎮行政區域設立興東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機場新村居委會解放路88號。

撤銷平潮鎮、平東鎮,設立新的平潮鎮。鎮人民政府駐棲鳳居委會建設路38號。

撤銷十總鎮、騎岸鎮,設立新的十總鎮。鎮人民政府駐十總居委會春桃街158號。

撤銷東社鎮、五甲鎮,設立新的東社鎮。鎮人民政府駐東社居委會。

撤銷興仁鎮、四安鎮。將原興仁鎮行政區域與原四安鎮徐家橋、戚家橋、闞庵東、溫橋、韓家壩、闞家庵6個村委會和酒店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興仁鎮,鎮人民政府駐興仁居委會金通公路3168號。將原四安鎮九總渡、龍壩2個村委會劃歸西亭鎮管轄。

1.

撤銷金沙鎮。以原金沙鎮東市、南山、新村、虹南、虹西、北山、朝陽、新市、安康、育才10個居委會和進鮮港、虹西、城東、新三園、金北、太山、平橋鎮、港北、金餘9個村委會區域,設立金沙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南山居委會大慶路10號。

2.

撤銷先鋒鎮。以原先鋒鎮三圩頭、蘇家埭、花園、十六里墩、永安、秦家埭、周圩、雙盟8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先鋒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秦家埭村委會。

3.

將原金沙鎮金南、八角亭、鎮南、金樂、碧堂廟、金橋、果園、華山8個居委會和三姓街、獅子橋、花家渡、界北、文山、油榨、張門、邢園、元帥廟、通靈橋10個村委會區域與原先鋒鎮利民、正場、民平3個村委會,以及二甲鎮進東、麒麟橋2個村委會,川姜鎮雙池頭、復興、朝東圩、夏四店、大石橋、金普6個村委會區域合併,設立金新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油榨村金樂街8號。

4.

撤銷興東鎮。以原興東鎮行政區域設立興東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機場新村居委會解放路88號。

5.

撤銷平潮鎮、平東鎮,設立新的平潮鎮。鎮人民政府駐棲鳳居委會建設路38號。

6.

撤銷十總鎮、騎岸鎮,設立新的十總鎮。鎮人民政府駐十總居委會春桃街158號。

7.

撤銷東社鎮、五甲鎮,設立新的東社鎮。鎮人民政府駐東社居委會。

8.

撤銷興仁鎮、四安鎮。將原興仁鎮行政區域與原四安鎮徐家橋、戚家橋、闞庵東、溫橋、韓家壩、闞家庵6個村委會和酒店居委會區域合併,設立新的興仁鎮,鎮人民政府駐興仁居委會金通公路3168號。將原四安鎮九總渡、龍壩2個村委會劃歸西亭鎮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後,通州區人民政府駐金新街道朝霞路88號。

南通市通州區行政區劃(截至2015年3月25日)
鄉鎮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居委會(個)村委會(個)
街道金沙街道66.2213.04109
金新街道101.812.39821
興東街道30.463.2119
先鋒街道26.543.6208
西亭鎮69.85.5629
張芝山鎮50.85.4
川姜鎮49.865.8214
二甲鎮66.01 7.12 57
東社鎮115.089.32516
三餘鎮79.47.2
十總鎮133.178.41515
劉橋鎮105.087.6
興仁鎮39.24.5316
五接鎮38.753.9
石港鎮1097.01
平潮鎮109.612.2620
註:參考資料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通州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東北翼,南起北緯31°52′的川姜鎮豎積洪村,北至北緯32°15′的劉橋鎮米三橋村,南北間最大直線距離50公里;西起東經120°41′的五接開沙島,東至東經121°25′的南通鹽場北側,東西間最大直線距離85公里。東臨黃海,海岸長16.27公里;西部平潮地區南瀕長江,江岸長15 公里;西南與港閘區相接,東南與海門為鄰,北與如東毗連,西北與如皋接壤;總面積1525.7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51.50平方公里、江海水域174.2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通市通州區全境橫寬縱窄,土地平坦,耕層較厚,適耕性強。地勢西北部較高,東南部和沿江、近海墾區較低。高程一般在3.8~4.5米,近海處最低為2.2米。

氣候

2016年通州區氣候特點:與常年相比(1981~2010年,下同),年平均氣溫偏高,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0℃,下同)比上年多6天,降水總量異常偏多,日照正常。年平均氣溫16.6℃,比常年高1.0℃,比上年高0.6℃。年極端最高氣溫38.8℃(7月26日),比上年高 1.2℃;年極端最低氣溫-9.7℃(1月24日),比上年低5.3℃。年降水總量1999.4毫米,比常年多898.5毫米。年日照時數1767.8小時,比常年少148.3小時。

•冬季(2015年12月-2016年2月) 季平均氣溫5.2℃,比常年同期高0.8℃,季極端最低氣溫為-9.7℃(1月24日)。季降水量158.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2成,且各月降水分布不均,其中12月比常年偏多近6成,2月比常年偏少近5成。季日照時數401.0小時,與常年同期持平,其中2月比常年偏多近4成。

•春季(2016年3~5月) 季平均氣溫15.3℃,比常年同期高1.2℃,4月月平均氣溫較常年顯著偏高,季極端最低氣溫-1.6℃(3月11日),季極端最高氣溫29.5℃(5月25日)。季降水量32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4成,且各月分布不均,其中3月比常年偏少近6成,4、5月均比常年偏多近9成。季日照時數456.8小時,與常年同期相近,其中5月比常年偏少近2成。

•夏季(2016年6~8月) 季平均氣溫27.2℃,比常年同期高1.0℃,季極端最高氣溫38.8℃(7月26日)。季降水量848.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6成,其中6月和7月分別比常年偏多1.4倍和1.2倍,8月比常年偏少近9成。季日照時數539.9小時,與常年同期持平。

•秋季(2016年9~11月) 季平均氣溫18.4℃,比常年同期高0.7℃,季極端最高氣溫33.8℃(9月3日),季極端最低氣溫-0.5℃(11月24日)。季降水量702.0毫米,近常年同期的3倍,且各月較常年均偏多,其中9月和10月分別比常年偏多1.5倍和5.4倍,11月比常年偏多近4成。季日照時數350.0小時,比常年同期偏少近3成,其中10月顯著偏少,僅為常年的三分之一,11月比常年偏少近2成。

自然資源

通州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處於亞熱帶與南溫帶的過渡性氣候帶中,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四季分明,雨熱同步,雨量集中,光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光能資源:太陽輻射年總量在4245~5017MJ/m2,年平均日照時數1992小時。

熱量資源:平均氣溫16℃,穩定通過0℃的積溫為5483℃。

水分資源:平均年降水量1325.9mm,年平均降水日數128天,降水最多月是6、7月,月平均降水量在170~190mm,降水量最少月是12月,月平均降水量為30mm。

風能資源:內陸平均風速2.8m/s,各月平均風速在2.3m/s~3.2m/s之間。沿海年平均風速3.6m/s,各月平均風速2.5~4.4m/s,年最多風向為東北風和東南風。

一般情況下,通州區四季的氣候特徵比較明顯。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易受到寒潮侵襲。當冷鋒過境時(即北方冷空氣南遷時),全市普遍降溫,氣壓上升,有時還會出現大風、雨雪、霜凍等天氣現象。冷鋒過境後,天氣轉晴,形成“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的天氣變化過程。如果遇到強冷空氣爆發南下(即冬季風強烈作用),48小時內氣溫驟降10℃以上那就是寒潮天氣。寒潮是該區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寒潮入侵時,會造成劇烈降溫,有時還會出現大風、大雪、凍害等災害性天氣,這對農業生產、水陸交通、市政建設及人民的生活等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交通

綜述

2016年,全區公路客運總量478萬人次,比2015年下降8.5%;公路貨運總量1063萬噸,比2015年增長2.9%;水路貨運量146萬噸,增長2.5%。2016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34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8公里、一級公路161公里、二級公路353公里、三級公路209公里、四級公路2675公里。全區鎮村公交開通率達100%。

2016年末,全區汽車保有量21.37萬輛,比2015年增長16.7%;私家車擁有量19.33萬輛,比2015年增長16.7%。

公車

建設中的銀河路公交站亭 建設中的銀河路公交站亭

2015年初,通州區經歷了新一輪的區劃調整,為加強城區與鎮(街道)、鎮(街道)與村(居)的溝通聯繫,最佳化區內路網和公交線網的布局,區公交公司經實地考察,增設了226路、386路、387路、311路等公交線路。2015年11月21日,從通州客運站開往興仁鎮丁澗店村的203路公交正式開通,結束了興仁鎮丁澗店村不通公交的歷史,也改變了興仁鎮橫港社區與通州城區無直達公交的狀況。至此,通州區順利完成了村村通公交、鎮村公交開通率100%的目標任務,提前實現了江蘇省“十三五”期間鎮村公交的預期目標。

2017年元旦前後,通州公交公司首添的20輛純電動公車,辦理相關手續後陸續投入運營。 這批純電動公車,車載動力電池總容量173千瓦時,額定載客61人,最高設計車速每小時69公里,標定續航里程270公里,在城市道路實載、啟動空調時的工況剩餘電量≥25%的狀態下,一次充滿電續航里程≥120公里。

2017年3月,通州公交接入“暢行南通”APP,通州進入“智慧公交”新時代。項目總投資約450萬元,由區交通運輸局牽頭,涉及全區47條公交線路279輛公車。市民通過手機登錄“暢行南通”後,可實時查詢通州區內所有公交線路的線路走向、站點信息、查詢目標公車與等車站點的站距和載客信息等,讓乘客更準確地把握出行時間。

公共腳踏車

通州區公共腳踏車一、二期運營網點 通州區公共腳踏車一、二期運營網點

2015年,通州將公共腳踏車投放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財政投入200萬元,由該區城管局實施。2015年9月23日,通州區首批600輛公共腳踏車投放後,設定30個網點,800個鎖樁,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最後一公里”

截至2016年10月31日,通州公共腳踏車租借已有9743人辦卡, 80.05萬人次租用,車的完好率達到99%。按平均每人次騎行2公里計算,與駕駛家用型小轎車相比,相當於節省16萬升汽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0噸。

2016年10月,在第六屆中國消費經濟高層論壇暨首屆中國“騎行天下”崑山峰會上,通州獲2016長三角十大公共腳踏車推廣典範城市榮譽稱號。

綠色出行 綠色出行

2017年8月17日,通州區公共腳踏車三期工程投入運行,增設站點30個,新投入400輛車。從一期的30個站點、600輛車,到二期的20個站點、300輛車,再到三期的30個站點、400輛車。通州區公共腳踏車平均每天借還車約4000輛次,年減少碳排放量約80噸。通州區公共腳踏車網路基本覆蓋了人流密集區域,幫助市民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

註:通州區公共腳踏車服務手冊參見參考資料: 。 《綠色出行》圖冊資料來源: 。

公路

高速:瀋海高速、滬陝高速、通洋高速、海啟高速(在建)、南通繞城高速(招標);

快速路:通州灣快速通道、東快速路高架、長江北路高架;

站前大道高架(在建)、機場大道高架(在建)、江海大道高架東段(擬建);

國道:204國道、228國道、328國道、345國道;

運河:通揚、通呂、通啟運河和九圩港、遙望港、新江海河等。

2012-2016年,通州深度接軌南通,融入長三角,構建“外成環、內成網”的交通新格局。新建骨幹道路293公里,建成連線南通主城區、省、國道幹線公路150多公里,形成層次分明、外聯內暢的道路網路體系。

鐵路

滬通鐵路建設 滬通鐵路建設

上海至南通鐵路控制工程——滬通長江大橋2014年3月1日開工建設,標誌著滬通鐵路建設拉開序幕。滬通鐵路是長三角地區快速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南通市,蘇州市所轄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和崑山四縣市和上海市嘉定區,線路總長約137公里。項目按國鐵I級、設計時速200公里標準建設,總工期5年半。滬通鐵路建成後,上海至南通火車有望1小時內到達,比現在乘汽車時間縮短1小時。

《滬通鐵路建設》圖冊參考資料: 。

航空

南通興東機場 南通興東機場

南通興東國際機場(IATA代碼NTG,四字碼ZSNT)位於南通市區東北的通州區興東街道,距市中心直線距離約18公里,並和寧通、鹽通等高速公路連線。南通興東機場1993年正式通航,飛行跑道長3400米,飛行區等級為4D,同時兼顧E類飛機的全重起降要求。已開通南通至北京、廣州、成都、武漢,長沙,昆明,天津,廈門,重慶,深圳和北京南苑等地航班,以及飛往西安的全貨機航班。2011年南通興東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25萬人次,郵貨吞吐量7708.96噸,全年航班起降27538架次。

軌道交通

南通捷運1號線在通州區境內設平潮站、南通西站站,南通捷運2號線在通州區境內設先鋒鎮站。

社會

城建環保

通州城建環保 通州城建環保

2016年,通州區新增綠地面積44.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42.3%;日轉供水能力45萬噸,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燃氣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均達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燈5100盞,新增城市照明總功率439千瓦。2016年,通州區淘汰並用清潔能源替代209台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黃標車329輛,清潔化改造印染企業45家。全年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45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4.2%。2012至2016年,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總體呈持續下降趨勢。2012年至2016年,萬元產值能耗分別為0.0499、0.0484、0.0486、0.0470和0.0430噸標準煤。

《通州城建環保》圖冊參考資料: 。

教育事業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新校區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新校區

2015年7月 ,通州區整合高中教育資源,對金沙中學、二甲中學、姜灶中學、石港中學等四所學校高中部進行整合,整合後的學校搬入通州高級中學老校區;劉橋中學高中部整體併入平潮高級中學;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整體南遷。2015年7月13日,通州高中整體搬入新校區;2015年7月15日,通州高中老校區完整交給新金沙中學。

截至2016年末,通州區擁有幼稚園60所,國小43所,國中25所,高中4所,職業學校3所,特殊學校1所。幼稚園在園在托幼兒26572人,國小在校學生49215人,國中在校學生22473人,高中在校學生10273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4403人,特殊學校在校學生193人。全區幼兒入園率97.7%,國小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7%,畢業率100%。全區專任教師高一級學歷占比分別為:高中研究生率9.7%,國中本科率98.5%、職中本科率98.5%、國小本科率84.3%和幼稚園大專率93.7%。2016年,全區10所學校通過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2016年末,通過驗收的學校增至63所,占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數的92.6%。

主要國中〗3所南通市通州區實驗中學、通州區金郊國中、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

〖四星級高中〗4所: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

人口

數據

據《 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南通市通州區人口數達1138738人,占南通大市的15.64%。

2014年末,通州區戶籍人口1266584人,其中,城區(金沙鎮和高新區)戶籍人口271680人。全年出生10809人,出生率為8.55‰,出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為1.01:1;死亡人口11233人,死亡率為8.88‰;自然增長率為-0.34‰。

民族

通州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區有漢、畲、回、滿、蒙古、壯、苗、朝鮮、侗、土家、布依、高山、傣、瑤、彝、水、維吾爾、白、達斡爾、藏、黎、納西、錫伯、布朗、景頗、拉祜、仡佬、鄂溫克、土、哈尼等30個民族。

經濟

綜合

南通市通州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區人民政府駐地金沙鎮,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鄉鎮陸續被省政府批准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全區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通州區地處當今中國市場經濟最為活躍的長江三角洲,連續9次進入全國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市)行列(未設區前),5次蟬聯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50強(未設區前)。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在南通市爭先創優競賽中名列第一,10個鎮進入中國小城鎮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2年,通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0.12億元。 2013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9.46億元。

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0.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13年增長10.8%。按常住人口、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7.54萬元和6.80萬元,按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折算分別為1.23萬美元和1.11萬美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46.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56.6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3年的7.0:53.2:39.8調整為6.6:52.0:41.4。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1.9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8%。

第一產業

南通綠博園 南通綠博園

南通解放後,中共(原)南通縣委、縣政府組織防汛救災,興修水利,全面整修江堤、海堤;開展剿匪肅特、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運動,建立國營和縣屬集體經濟,打擊投機倒把,平抑市場物價;並先後在老解放區、新恢復區和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使46萬無田少地和缺房的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和其他財產,徹底改變封建土地關係,消滅剝削制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1952年,糧食畝產為193.9公斤,棉花單產為17.5公斤,分別比1949年增長45.57%和94.44%。1953年起,縣內主要經濟活動納入國家計畫,糧、油、棉實行統銷統購。為避免小農經濟自發發展而導致兩極分化,中共(原)南通縣委、縣政府認真執行農業合作化方針,從互助組到初級社、高級社,引導農民逐漸走上合作化道路。至1956年3月,(原)南通縣91.8%的農戶加入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這期間,(原)南通縣內相繼建立了國營抽水機站、拖拉機站和店裡灌溉站,農業機械化事業開始興起。同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個體手工業和運輸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至1956年,南通縣各鄉鎮普遍建立信用合作社,還建立55個農貿市場經營第三類商品,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57年,南通縣農業總產值為66051萬元,比1952年增長46.03%。林牧副漁等多種經營產值22983萬元,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34.80%。

1961年起,多種經營生產開始恢復,農業經濟情況逐步好轉,農田水利建設掀起高潮,並對耕作制度進行多項改革。至60年代中期,形成以多種作物、多種熟制和多種輪作方式並存的種植結構,糧棉生產水平在蘇北各縣中名列前茅,南通縣成為全國著名的棉花、黃麻、薄荷油重點產區。

1979年春開始改革農村經濟體制,陸續出現“幾定一獎”、“聯產到組、以產計酬”、“統一經營、聯產到勞”和“包乾到戶、到勞”(又稱“大包乾”,後統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生產、分配形式。至1983年10月,全縣有98.35%的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形成集體與分戶雙層經營的新的經濟體制,基本上糾正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按上級部署,1983年3月起,撤銷公社建置,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和經濟聯合委員會;生產大隊改為村經濟合作社,與村民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1987年秋播起,農業試行適度規模經營,興東黃金村和石港志田村等地,集中部分耕地建成小農場,由少數有經驗的農民承包經營。1988年開始逐步推行“兩田制”(即將承包地分為口糧田和商品田,前者按人劃分,後者按勞承包)。90年代進行農業服務體系建設,98.8%的村建立了農業服務站,初步形成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服務,農技、農機、農資等生產要素專業服務,貿工農一條龍配套服務的立體格局,並全面推行水面承包責任制。

2012年全年糧食總產量52.59萬噸,增長2.1%。其中,夏糧總產15.96萬噸,增長1.3%;秋糧總產36.63萬噸,增長2.5%。全年油料和棉花總產分別為10.23和0.85萬噸,分別增長10.8%和13.3%。生豬、羊、家禽飼養量分別為84.91萬頭、55.12萬隻和1929.21萬羽。全年肉類總產量7.17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2.83萬噸,增長2.5%。全年水產品產量63446噸,增長9.3%。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8756噸,增長1.8%,淡水產品產量44690噸,增長12.7%。

二三產業

南通市、縣分治後,(原)南通縣內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49年只有油米加工、釀酒、軋花、磚瓦窯、鐵鋪等設備簡陋、生產能力低下的小型工場或作坊122家,多數為家庭經營,少部分合股經營並有僱工,年產值3423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9.7%。至1956年,南通縣已建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43家,縣屬集體工業企業112家,74家私營工業企業全部公私合營,並有96.7%的私營商業戶改造成為合作商業,手工業、運輸業全部實現合作化,從而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係。 1957年,南通縣工業總產值為10108萬元,比1952年增長38.66%。

1958年,南通縣貫徹執行“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思路,開展“大躍進”運動,實行人民公社化。當年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增長3.76倍,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倍多,建辦社隊工業企業1100多家。1959年工業總產值躍至19804萬元,兩年翻了近一番。由於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又遭受嚴重自然災害,造成工農業生產大幅度滑坡,商品匱乏,連續3年發生經濟困難,財政收入下降,人口出現負增長。同期,還開展了以開挖引江骨幹工程為重點的水利建設。1958-1960年春,開挖和疏浚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河、通揚運河等4條大型骨幹河道和82條中小河道,平均每年完成土方3898萬立方米,創歷史最高紀錄。1959年9月,南通電網的電力輸入縣境腹地,電力網建設迅速展開,工業用電不斷增多。1963年以後,社隊工業又有所發展。196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回升到18356萬元,農業總產值78149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11106萬元,財政收入2466萬元,分別比1957年增長81.60%、18.32%、88.94%、91.61%。

1966-1975年的10年中,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僅增長2.42%。“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大部分企業逐步恢復各項規章制度,社隊工業發展加快,多種經營開始恢復。到1978年,工業企業發展到2152個,職工人數147782人,工業總產值60350萬元,分別比1976年增長61.20%、30.33%、34.93%。多種經營產值雖然上升到17497萬元,但仍比1957年少23.87%,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0.11%。

1980年起,南通縣內工業企業由單純生產型逐步轉變為生產經營型。1983年鄉鎮工業實行廠長承包經營責任制,由企業自主經營。1984年起,全縣工業企業全面落實經濟責任制。鄉鎮企業推行無錫縣堰橋鄉的經驗,改幹部任免制為選聘制,改工人固定錄用制為契約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1987年,全縣工業企業普遍實行廠長負責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按照“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補”的原則,由企業法人代表與工業主管部門簽訂契約。1989年,各工業企業先後實行銷售承包責任制,把產品銷售、生產契約落實、資金回籠“三位一體”包到供銷人員。進入90年代,企業人事、用工、分配等三項制度改革有了新突破。縣屬企業多數推行管理、技術人員聘任制,實行最佳化勞動組合,部分實行全員勞動契約化管理。全縣企業推行計效工資、計件工資等10多種分配形式。1992年全面推行“生產要素承包,資產滾動增值”。

2012年,通州區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442.06億元,建築業增加值63.82億元。其中: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84.85億元;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10.67億元,比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快0.7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完成產值680.94億元,比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快3個百分點。年末全區共獲揚子杯、上海白玉蘭杯等省級以上優質工程56項。

2014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67.4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54.1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1.95億元;新興產業產值614.0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18.49億元;利稅總額214.73億元。

高新產業

2012年,通州區139家列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的企業實現產值535.13億元,增長12.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7.1%,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99.80億元,增長9.8%。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2家,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南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爭取部省級43項科技計畫項目立項,爭取部省級科技經費2120萬元。新增孵化面積5萬平方米。建成“省家紡設計及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和“省電子元器件科技產業園”,3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全年申請專利6095件,其中發明專利543件,授權專利5615件。2012年,通州區被列為省創新型試點縣(市、區)。全年完成國內商標註冊申請1126件,新申報國家馳名商標4家、江蘇省著名商標14家、南通市知名商標57家。全年申報江蘇名牌20個,南通名牌50個,年末擁有中國名牌5個,江蘇名牌40個,南通名牌83個。

文化藝術

宗教

通州區經政府批准並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有22處:

佛教14處:香光寺、南山寺、廣慧寺、三餘禹稷廟、姜灶白衣庵、金沙貞潔庵、西社廟、東社佛教活動點、唐洪佛教活動點、平潮觀音庵、新聯佛教活動點、劉橋念佛堂、五接佛教活動點、橫港佛教活動點

道教1處:平潮通明宮

基督教7處:金沙基督教堂,張芝山基督教聖光堂,二甲、袁灶、姜灶、先鋒、三餘基督教活動點。

方言

通州區方言比較複雜。西部地區主要使用南通話,不屬於吳方言,也不屬於江淮方言,學術界沒有個定論,具有一部分吳語與淮語的特性,但還有很多自己的獨特性。區政府所在地金沙使用金沙話,歸類為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金沙話和南通話之間可以互相通話,民間有將南通話和金沙話並稱為南通方言區。東部使用另外兩種吳語,一種是通東話,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分布在金沙東部地區,和啟東海門的通東話連成一片,啟海人稱江北話,其實並非一般所指的江北話。一般認為通東話、金沙話、南通話是吳語官話的三個層次,金沙話擁有更多南通話的特點,但是由於保留了全濁聲母,還是把它劃為吳語,而南通話濁音已經消失。通州東部還有一種是啟海話,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分布在通東話的南北兩側,分別和如東東部的啟海方言區、啟東海門的啟海方言區連成一片。

特色藝術

通劇: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21世紀以來,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市花市樹

市花 詳見詞條:菊花

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文峰公園、人民公園都要舉行菊花展覽。

市樹 詳見詞條:廣玉蘭

廣玉蘭是南通市的市樹,廣玉蘭屬木蘭科,又名荷花玉蘭,洋玉蘭。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銹色柔毛。葉革質,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表面有光澤,背面有銹色柔毛,邊緣微反卷。花白色,花的直徑達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時多為9瓣,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蘭,芳香。花期5-7月。種子外皮紅色,9-10月果熟。廣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厚光亮,花大芳香,為城鎮綠化的重要觀賞樹種。

市花—菊花 市花—菊花
市樹—廣玉蘭 市樹—廣玉蘭

旅遊

綜述

特色景點 特色景點

2012年,通州區重點在建旅遊項目12個,包括度假區、景區、星級飯店、基礎設施等,計畫總投資42.60億元,規模為歷年來最高。按五星級旅遊飯店標準在建的酒店2家,新增旅行社營業網點1家,開展旅遊主題活動4次。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6.30億元,增長18.5%;接待國內外遊客213.35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4930人次,增長9.0%;外匯收入460.39萬美元,增長8.3%;國內遊客212.86萬人次,增長15.0%,旅遊收入25.62億元,增長19.1%。

風景名勝

通州區南山寺 通州區南山寺

通州忠孝文化園:位於東社鎮鎮區北側500米,以陸鳳彬將軍的祖傳宅基為基礎,占地30餘畝,由同濟大學設計,是具有明末清初風格,江南園林式的建築。

中國桌球通州訓練基地:坐落於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江中小島通州區五接鎮開沙島,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體育局和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籌資興建的集培訓、學習、交流於一體的多功能桌球訓練基地。 “基地”占地280畝,投資1.2億元。

南山寺:據史料記載,南山寺為明代所建,清代重修。已有500多年歷史,原址在城區中心人民劇場東側,有上百畝的規模,保存著原南山寺70多平方小部分建築,是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3月,南山寺易地重建,座落於開發區果園村。新寺院建設用地59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

南山湖公園:南山湖公園位於通州城東新區核心區,占地面積約52萬平方米,是一座綜合性城市公園,設有民俗文化休閒區,帶狀綠地休閒區,水上運動休閒區,餐飲休閒區,生態濕地休閒區。

余西古鎮:余西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鎮,古名餘慶(慶余),始於唐末、興於北宋,盛於明清,是古通州東南沿海第一個鹽埠,是中國藍印花布的發祥地。鎮內古蹟眾多,人文薈萃,擁有龍街、精進書院、錢氏牌坊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址,曹頂、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眾多的歷史名人。“十二五”期間,余西古鎮及南側將打造長三角地區首屈一指,融合古今歷史時空的複合型旅遊商業文化綜合區。

通州特產

長江四鮮

銀魚:古稱“膾殘魚”。此魚形細長,身透明,體光滑,長約一指。喜棲息於近海的長江口,正規名字叫間銀魚,當地人眾稱“麵杖魚”。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

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

鮰魚:亦稱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現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鮰魚肉肥肉鮮,精燉紅燒,均為魚中名品。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

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 70 厘米 ,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南通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大富豪 啤酒: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由國家大型企業南通啤酒廠與國際著名的啤酒公司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日本三寶樂啤酒公司和香港肇豐投資公司合資組建,總資產 3.5 億元,為國家特大型啤酒生產企業。

通州二甲鎮的藍印花布 通州二甲鎮的藍印花布

二甲藍印花布:通州二甲 鎮的藍印花布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印染工藝品,從製版、印花到染色,全部採用手工操作,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1980年,255藍印花布獲得江蘇省優質名牌產品證明書和優質獎,“藍麒麟”牌被評為“著名商標”。1986年,又獲得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紅木雕刻:通州紅木雕刻久負盛名,它講究美術造型,具有結構精巧,木紋清晰,做工精緻的特點。曾於 1993 年榮獲聯合國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發的“國際紅木雕刻藝術最高金獎”。青年工藝師朱宇,因在紅木工藝船的雕刻製作上獨領風騷,成績斐然,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證書。

正場熏糕:於改革開放以後,在通州食品工業園地中又恢復了青春、重放異彩。產品投放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等市場,大有香壓群芳之勢。

張沙方柿:通州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各種水果皆能在這裡生根開花結果。在眾多的水果中,通州張沙方柿,以它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個性和優美的品質享譽四方,聞名全國。

新中乳腐 新中乳腐

新中 乳腐:新中乳腐為江蘇省新中釀造有限公司生產的地方特產。作為具有千年歷史的石港古鎮,調味製品的生產源遠流長。

石港窨糕:千年古鎮石港,有種傳統的應時茶食,名叫窨糕。

西亭脆餅:西亭脆餅是千年古鎮西亭生產的一宗傳統特色食品,他初創於晚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著名人物

丁薛祥 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兼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書記。

顧秀蓮 曾任江蘇省省長、化工部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現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

陳煥友:曾任江蘇省省長、省委書記。2003年1月被聘為蘇州工業園區高級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