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北京[北京電視台文化欄目]

這裡是北京[北京電視台文化欄目]

《 這裡是北京》是北京電視台一檔介紹老北京風土文化的文化欄目,由阿龍主持,深受熱愛老北京文化的全國各地觀眾的青睞。至2009年,已出版《這裡是北京》圖書共五冊。

基本信息

節目簡介

概述

這裡是北京 這裡是北京

探尋古都風物 傳承人文風情。《這裡是北京》是北京台唯一一檔本土文化欄目。

北京,是一座樸實親切而又大氣磅礴的城市既能海納百川,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姿,既能獨樹一幟,又不孤芳自賞。《這裡是北京》不僅在節目內容上表現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欄目的靈魂與北京的靈魂相融合,使節目的風格與城市的風格相一致,這個欄目不僅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大家來靜靜的用心體會。通過電視熒幕,不僅可以傳聲、傳影,而且還要傳神。

中國乃至世界,像北京一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並非絕無僅有,北京的特點究竟在哪裡?當北京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時候,大家到北京來看什麼?又能感受到什麼?《這裡是北京》一直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裡是北京》的節目裡,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支點——古人、古蹟還有我們。有個詞叫“物是人非”,時代變了,主角變了,但是遺蹟還在,這就是紐帶,就是一座城市生命的延續。拿我們最熟悉的故宮來說,當年的過客是明清的二十四位皇帝,今天的過客就是你我等人。看起來相隔數百年的幾代人,卻可能在同一級台階上留下腳印,觸摸同一件文物,聯想起同一個典故。這種今人與古人的默契,使冷冰凍的古蹟充滿了情感和生命,使不能言語的文物,具有了表達的能力。這正是北京的與眾不同、也是《這裡是北京》所要傳達的信息。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歷史並不遙遠、古人並不陌生、文化亦有生命。

變化

在變化中看傳統的北京,在變化中看2014的北京。探尋老北京的人文精神,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脈,《這裡是北京》——一幅北京精神地圖 。

播出時間

這裡是北京 主持人阿龍 這裡是北京 主持人阿龍

北京新聞頻道:首播:周一到周六晚上18:55

重播:周二到周日上午10:05

周二到周日下午13:35

北京衛視頻道:首播:周日下午13:42

從2011年開始《這裡是北京》時長為20分鐘

劇集列表

2011-04-17 古墓饕餮宴

2011-04-24 刻瓷之瓷器紋身記

2011-05-20 穿越博物館之吹響北京土著集結號

2011-05-21 穿越博物館之青銅穿越記

2011-05-25 穿越博物館之博物館裡的皇家策展人

2011-05-26 穿越博物館之老北京的快樂指南

2011-05-27 穿越博物館之聽恭王府講那過去的故事

2011-05-28 調查之莊士敦的攝影外景地

2011-05-29 怡親王府後人 愛新覺羅·啟運

2011-05-30 穿越博物館之吹響北京土著集結號

2011-05-31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2011-06-01 重走御藥近宮路

2011-06-02 魚鮮市場走出的老字號

2011-06-03 非遺里的明星道具

2011-06-07 非遺之中品京味兒

2011-06-10 非遺里的精緻生活

2011-06-11 非遺里的家族企業

2011-06-12 太平歌詞之我為歡樂來熱場

2011-06-14 百歲饅頭的味道

2011-06-15 食在北京反恐行動之笑里藏“刀”的美味

2011-06-16 食在北京反恐行動之食不可貌相

2011-06-17 北京有個什剎海

2011-06-18 品味百變什剎海

2011-06-19 廚子舍開出的“霸王條款”

2011-06-20 經典北京小吃之只是他的開胃菜

2011-06-21 重走御藥進宮路

2011-06-22 防暑降溫也復古

2011-06-23 顧客就是皇帝之王氏脊椎療法

2011-06-24 天子的私慾

2011-06-25 地下室里的婦女大會

2011-06-26 還原帝陵藏寶圖

2011-06-27 給您的房子做體檢

2011-06-28 北京城中的星星之火

2011-06-29 北京城的烽火年代

2011-07-04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2011-07-05 漢墓在被盜之前

2011-07-06 非遺拍賣大盤點之無底價之沒有期待的驚喜

2011-07-07 非遺拍賣大盤點之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2011-07-08 追尋革命足跡 重溫北京記憶 第二集

2011-07-09 我愛北京天安門

2011-07-10 河南鞏義送來的敏感瓷

2011-07-11 尋找北京城裡的精選肉

2011-07-12 “素”不相識

2011-07-13 老字號里的重口味

2011-07-14 老字號餐桌上的真相之一招鮮吃遍天

北京記憶之舊京名流1

北京記憶之舊京名流2

北京記憶之明朝人物

北京記憶之清朝名臣1

北京記憶之清朝名臣2

北京記憶之清朝名臣3

北京記憶之清朝名臣4

北京記憶之清代才子佳人

北京記憶之清宮格格

北京記憶之清宮后妃1

北京記憶之清宮后妃2

北京記憶之清宮皇室人物1

北京記憶之清宮皇室人物2

北京記憶之清宮裡的洋人

北京記憶之清宮太監

2011-08-07 北京非遺之象牙雕刻

2011-09-30 中式生活之無茶不歡和皇家裝飾進我家

2011-10-07 後鑑定時代之數據不說謊話

2011-10-22 古典家具刮“楠”風

2011-10-28 水穿街巷話玉河

2011-11-01 胡同里的空靈古聲之智華寺京音樂

2011-11-11 依景而居說公園

2011-11-18 “創意”給您多些色彩

2011-11-25 南海子的麋鹿情節

2011-12-09 聽他們講那長城的故事

內容簡介

京腔京韻自多情,《這裡是北京》獨創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使北京觀眾產生親切感,其魅力更可以輻射到全國甚至世界。尤其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北京成為了全國的焦點、世界的焦點。當我們還在趨之若鶩地學習英語的時候,中國語言已經悄然成為了世界的一種新潮流,而獨特的京腔京韻,更是以其親切、個性、含義豐富、歷史積澱豐厚等特點,為國內觀眾和國際友人所追捧。

2008年召開的奧運會,給北京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舞台,也為《這裡是北京》提供了一個彰顯個性的機遇。與此同時,北京衛視、《這裡是北京》欄目也為迎接奧運添磚加瓦,為人文奧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北京是世界了解中國的視窗,北京衛視是讓世界了解北京的視窗,《這裡是北京》則是掛在視窗的一面旗幟,有著鮮明的特點,隨風招展的同時,表達著這座城市的熱情與期待。讓北京的魅力從這裡走出去,讓世界的關注從這裡走進來,讓《這裡是北京》告訴廣大的電視觀眾,這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北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